摘要:从地方区域特色出发,开展符合当地以及适合幼儿发展的幼儿园课程研究,已成为当前学前教育研究关注的重要领域。本文研究的幼儿园课程主要从本土化视角入手,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等方法,调查了解了广西边境地区崇左幼儿园课程本土化在当地幼儿园的实际应用情况,发现边境地区的幼儿园自身能力不足、教育资金缺乏、教师专业化程度低以及家长落后的教育观等,是阻碍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将幼儿园原有课程与本土文化进行整合实施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广西崇左;幼儿园;课程本土化;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8-0074-02
一、广西崇左幼儿园课程本土化的概述
幼儿园课程是以实现幼儿教育目的为手段,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使儿童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并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对于幼儿园课程本土化,已有相关研究定义为:挖掘具有本地区特色且富有教育价值的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相融合的一种课程。笔者从自身研究需要出发,认为“幼儿园课程本土化”是指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把重视影响幼儿教育的生活环境作为一个切入点,对幼儿园课程的建设要学会利用幼儿园所处地区的特色文化优势,结合课程改革最新理念,立足于本土文化的传承问题,正视本土文化的消极面,学会汲取外来文化精髓,编制出符合当地幼儿园及当地幼儿发展需求的,并能在幼儿一日生活教育教学中实施的课程。它是一种获得、保持与创新自身文化的课程设计。
二、广西崇左幼儿园课程本土化现状调查
本研究主要以广西崇左市及其周边县镇的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为调查对象,用问卷调查法共调查了崇左市江州区、宁明县、凭祥县、扶绥县、柳桥镇、新和镇等地方的30多所幼儿园,并运用访谈法对不同地方的5位带班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更深入了解教师对于幼儿课程本土化的具体实施情况。从不同的问题和角度出发,幼儿园课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照课程的表现形态,课程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这两种在性质和功能上都不同的课程类型。就本研究的需要,对于崇左幼儿园课程本土化的现状调查,主要根据这两个课程类型的呈现情况来分析。
1.从隐性课程角度分析。幼儿园环境是构成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幼儿园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教师,对幼儿的文化认知、行为习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从学习环境来说,隐性课程主要是通过学校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得到知识,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研究表明,环境对幼儿有移情、移性的作用。提供丰富、康的幼儿园环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有益于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从显性课程角度分析。在幼儿园中,对于幼儿的学习而言,教学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教育环境的优劣。可见,幼儿园的环境应该与幼儿园课程的组织实施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课程设计中,应通过由环境资源产生课程、以课程内容为依据来创设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开展,但在调查中却发现,大部分幼儿园对于课程本土化的开发利用仅仅只重视隐性环境的呈现,而忽略了与显性集体教学课程的相互渗透作用。
三、广西崇左幼儿园课程本土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014年4月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的战略任务,指出坚持课堂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结合实地调查发现,广西崇左幼儿园在对利用本土文化来开展相关幼儿园课程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园自身条件不足。对于偏远的边境地区来说,一方面是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高,对于幼儿园课程改革,根本无法提供幼儿园课程本土化改革的具体物质保障,导致幼儿园只能根据自身所具备的较为局限的物质条件进行课程开发与利用;另一方面,幼儿园对于课程本土化的内涵理解过于表面化。所以,尽管有很多幼儿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但也只得根据自身园所具有的现阶段水平,在园所的墙面布置,简单融入部分当地特色文化;在教学活动重视经典诗词诵读活动,对于坚持课程教育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口号只是空有其名,而不予以重视。
2.园长和教师专业化水平低。园长和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承担着关键性的角色,而幼儿园课程想要走向特色本土化道路,更加需要园长和幼儿教师具有课程开发意识。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开展幼儿园课程本土化时,与幼儿教师的民族、生源地、教龄、经验等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由于园长和教师专业化程度较低,对幼儿教育的理解保留着封建教育思想,且多数为非本地人,不了解本地区的民俗文化,导致幼儿园课程本土化实施难度较大,可行性较小。
3.幼儿园课程本土化开发缺乏创新意识,跟风严重。陈鹤琴先生曾说,教育要走向大自然、大社会中取材,利用幼儿亲身所处的环境文化对其进行教育教学,提高幼儿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能促进对其的文化传承作用。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园存在对本土资源的开发意识,但是对课程本土化资源开发程度不够深入,缺乏创新意识,忽略了地方所特有的本土文化资源;只是为了应召国家对于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号召,片面依靠周边其他园所的设计规划对本园进行模仿、照搬规划布置,欠缺对本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实际应用。
4.家长教育期望值高,小学升学率压迫。广西边境地区的崇左,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居民文化层次较低,家长育儿思想观念落后,对于教师的教育期望值越来越高,不顾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往往只重视幼儿在园所学到的知识、所获得的成绩,以至于教师的教育理念容易被家长左右,无暇顾及对幼儿园课程本土化的开发利用。
四、幼?涸翱纬瘫就粱?研究的思考
1.合理开发本地资源,废物利用。由于地理位置、经历状况等因素,广西边境崇左地区的幼儿园多是以民办园、公办民营的性质类型存在,幼儿园整体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一方面,需要当地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具体的政策支持,发动社区群众力量,为幼儿园课程本土化开发提供一定的保障;另一方面,教师要学会合理利用本地区幼儿园所具备的实际条件,结合幼儿自身发展需求,关注幼儿个体差异性,筛选符合的本土文化,在显性环境中以“废物利用”环保这一环保主题为深入点,适当运用于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课程中,而不再是空喊口号,只是在表面上给予呈现。
【广西崇左幼儿园课程本土化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