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过回忆观看皮影戏的过程,激发幼儿动手制作的兴趣。
教师:我们上次看了皮影戏,你觉得有趣吗?哪里有趣?老师今天又带来了一只会跳舞的小熊,你们看看它是怎么跳舞的?
1.教师向幼儿展示“会跳舞的小熊”。
2.将小熊图案粘贴在一张白纸上,把四肢向上折起。再用手电筒从白纸的另一面照过去,可以看到小熊四肢的影子随着光线的移动而摇摆,好像跳舞一样。
(二)引导幼儿讨论并制作“会跳舞的小熊”。
教师:怎样才能让你制作的小熊跳起舞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1.幼儿运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制作,教师巡回观察。
2.教师注意观察,引导有困难的幼儿向同伴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教师组织幼儿交流讨论制作“会跳舞的小熊”的方法。
1.请幼儿把自己制作的方法、过程与同伴交流,并互相演示。
2.请个别幼儿把自己的探索结果告诉大家,并演示过程。
3.师幼讨论:为什么有的“小熊”会跳舞,有的“小熊”不会跳舞?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
教师:“小熊”跳舞时,你还发现了什么秘密?(手电筒左右移动时,影子也左右移动;手电筒上下移动时,影子也上下移动)
(四)幼儿再次尝试并和同伴交流各自的操作方法。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小熊】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