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园,对孩子到底好不好?
孩子上幼儿园,最好是“从一而终”。其关键的一环是父母要在孩子入园前,对几所候选幼儿园做考察和比较,在园里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问一问,再和园长聊一聊,将这几所幼儿园的办园思路、定位和自己希望孩子受到什么样的教育、未来怎样发展、拥有怎样的童年加以对照。
比如,有的幼儿园倡导早期智力开发,从两岁多就开始训练孩子的数学、逻辑推理、外语、识字等各方面的能力,而你正想让宝宝早点接触这些内容,就不妨把孩子放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有的幼儿园注重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孩子在其中自由发展,关注情感教育、帮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情和宽容的态度、学会与人交往、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你希望宝宝能在这样的氛围中生活、享受快乐的童年,就应该选择这样一所幼儿园。
所以,最终选择宝宝去哪儿,父母与园长的沟通环节不可缺少,如果不谋而合或大方向一致,就可以选择这所幼儿园;否则,要做另外的打算。通常,大方向定了,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转园。
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或教师,当家长提出给孩子转园的想法时,必须负责请认真地为家长剖析其中的不当之处。
孩子上幼儿园,最好是“从一而终”。其关键的一环是父母要在孩子入园前,对几所候选幼儿园做考察和比较,在园里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问一问,再和园长聊一聊,将这几所幼儿园的办园思路、定位和自己希望孩子受到什么样的教育、未来怎样发展、拥有怎样的童年加以对照。
比如,有的幼儿园注重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使孩子在其中自由发展,关注情感教育、帮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情和宽容的态度、学会与人交往、培养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你希望宝宝能在这样的氛围中生活、享受快乐的童年,就应该选择这样一所幼儿园,有的幼儿园倡导早期智力开发,从两岁多就开始训练孩子的数学、逻辑推理、外语、识字等各方面的能力,而你正想让宝宝早点接触这些内容,就不妨把孩子放在这样的环境中;所以,最终选择宝宝去哪儿,父母与园长的沟通环节不可缺少,如果不谋而合或大方向一致,就可以选择这所幼儿园;否则,要做另外的打算。通常,大方向定了,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转园。
若一个孩子超过一次以上转园,通常都是跟父母的思考不够谨慎,周全有关系。
而频繁地换园所,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首先,不同幼儿园中的老师和小朋友需要孩子重新熟悉,物质环境和行为习惯的差异也需要孩子慢慢适应,在一个地方深入不下去,孩子的心里不踏实,也会有动荡的感觉,这对宝宝的身心发展不利。
其实,无论孩子在一个多好的幼儿园,也有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一出现问题就转园,不要说孩子吃不消、爸爸妈妈也很劳神。
再次,转园对孩子来说,最大的困扰是人际环境的适应压力,熟悉的人际环境中的安全感,在陌生环境里要重新建立,这种压力可能会引起孩子行为上的退缩等。
最后,不同的幼儿园,不同的班级,在教育方式上也有许多不同,可能会造成孩子的认知冲突。
总而言之,3-6岁的教育中,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同样重要,在选择幼儿园的同时,家长也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教育理念和调整自己的教育心态,方能让孩子生命中萌芽的三年顺利度过。
以下情况不必转园
1、大环境出入
宝宝在幼儿园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爸爸妈妈发现幼儿园里承诺的一些事情、尤其是父母最希望的事情和父母的感觉不一致,比如宽松的教育方式、启发式教学、对启蒙式教育的理解偏差等等。这多半是因为园长的办园思路、意图和理念,不同的老师在理解和落实上会有差异。如果你碰到了类似的事情怎么办?转园还是想办法协调一下?比较可行的办法当然是后者。
对策:
爸爸妈妈在明显感到了这一点以后,不妨找园长谈谈自己的感受,提出相应的建议,请园长协助找到妥善的解决办法。这时父母的心态一定要平和,态度要冷静,相信园长和老师有能力切磋、指导老师在具体的操作上有所改变。老师教育方式的改变,能使班上所有的孩子受益,而不仅仅是你自己的宝宝。
2、小环境不好
因为孩子身上的一些小事,父母和带班老师相互产生误解、关系不和谐;也有的家长对班上老师的能力不满意;或者因为孩子之间经常出现一些小摩擦,比如宝宝被打了、抓了,班上有个别的孩子特别淘气,以及害怕班上个别智力残伤儿童影响自己的宝宝,提出转园、转班。
对策:
遇到类似情况,“逃避”不是积极的态度,父母需要做的是和老师交流,让老师了解家长的想法和要求,自己也设法了解老师的意图,针对具体问题对症下药。孩子之间发生了冲突,通过老师解决,老师会了解孩子打人行为的真正动机、分析原因,给予恰当的引导,避免家长之间闹得不愉快。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允许孩子之间的差异,以爱心和包容的态度对待孩子,教他们和小伙伴友好相处,即便是对待落后的孩子也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一把,这对孩子人格的发展有好处,也更容易适应社会。在此,信任老师是不可少的。
3、生活护理不到位
前面提到的芳芳妈第二次为女儿转园,其中一个原因是觉得老师给孩子喝水少,上火着凉引起感冒发烧。对两三岁的宝宝,父母往往更关注他们在幼儿园得到的生活护理水准如何。比如有的妈妈向一位园长抱怨:老师在晚上离园时为什么不让孩子大便,弄得孩子接出来后玩不了,匆匆忙忙往家赶?
对策:
三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图,更多地需要生活老师的照顾,因此,父母有必要和老师多谈谈,以便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基本情况心中有数,比如大便的时间、喝水的多少、饭量的大小,在特定的时间老师会提醒孩子该做什么了、怎么做。有时候,父母的一句话,能解决宝宝的大问题。
试试转园
如果孩子在一所幼儿园里,一家人都觉得心力交瘁,就不妨试试转园
1、路途远
如果幼儿园离家很远,孩子、父母都很不方便、很辛苦,宝宝的睡眠不足,上幼儿园成了全家的负担,就该给孩子换所幼儿园。选择的标准之一要相对就近。
2、目标不一致
孩子所在幼儿园的办园思路和父母对孩子未来发展的设想不一致。比如幼儿园强调学知识,而父母注重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由于教育定位上产生分歧,可以考虑转园。
3、强烈逆反
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表现为逆反;或者在老师面前很乖,回到家里出奇地疯,说明孩子白天过得很压抑。时间长了有可能造成性格扭曲或双重人格。
决定是否给宝宝转园,要做多方面的考察,除了上面提到的几点因素以外,还要看看一所幼儿园是以孩子的发展为主,还是以老师的方便为主?老师的行为是不是为孩子的成长搭台?在一些看似平凡、琐碎的小事中是否蕴含着教育的理念?这些基本上做到了,它就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