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身高焦虑”你中招了吗?专访三甲医院专家谈长高的秘密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收录于话题

#身心健康

“身高焦虑”你中招了吗?专访三甲医院专家谈长高的秘密-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如果医生告诉你,你的孩子骨龄比实际年龄大半年,并且已经开始生长发育,可能最高只能长到150cm,你不焦虑?” 


说这话的小雨妈已经给孩子打了将近两年的生长激素。

因为小雨的身高一直低于同龄孩子的平均值,到了9岁,又开始发育,担心骨骺线闭合后孩子就没法长高的小雨妈,在咨询了多位儿童内分泌科医生后,从2019年11月开始,决定给9岁的女儿使用生长激素。 

“身高焦虑”你中招了吗?专访三甲医院专家谈长高的秘密-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至少要长到1米60吧。”小雨妈说。

为了这个目标,两年里,小雨必须每天晚上像打胰岛素一样,往自己的肚子上扎一针,算起来,到现在她已经在身上扎了600多针。小雨经常摸着肚子对妈妈说,“我的肉都快被打松了。”

最近,小雨妈又开始焦虑起来,因为各大媒体针对生长激素的使用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列举了可能会造成的各种副作用,包括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让她忍不住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是否会给孩子带来未知的伤害。

“身高焦虑”你中招了吗?专访三甲医院专家谈长高的秘密-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孩子需要干预身高?要不要打生长激素?到底会不会产生不良的副作用?孩子怎样才能长高?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王秀敏,全面解读“生长发育”那些事。 

“身高焦虑”你中招了吗?专访三甲医院专家谈长高的秘密-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在王医生看来,生长激素背后其实是家长们对身高的焦虑。而对于孩子生长规律的科学认知,是消除焦虑的第一步。

*为方便阅读,以下为第一人称

#01

到底什么是矮小症?

有些父母觉得自己孩子矮,但其实矮小症在医学上是有明确定义的。

在相似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患者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以上或第三百分位以下,才能诊断为矮小症。

举个例子,在上海的浦东新区,随机抽取100个同性别、汉族的9岁孩子测量身高,得到一个平均身高值。“第三百分位”指的是这100个孩子从低到高排队,只有身高倒数的3个孩子,才是医学上的矮小。

再量化一下,如果这些孩子的平均身高为1米34,那么“两个标准差”意味着,要比1米34矮10厘米左右,才算是矮小。

“身高焦虑”你中招了吗?专访三甲医院专家谈长高的秘密-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等级评价

所以真正患有“矮小症”孩子的比例并没有那么高。

而且这3%的孩子中,还有一部分孩子先天就有骨病或是因为基因突变导致骨骼发育不良而变得矮小;有的孩子因为父母不高,所以遗传性的矮小;还有的孩子因为得了心脏病、炎症、哮喘等其他疾病而变得矮小……

他们都不是因为生长激素缺乏或不能作用导致的矮小,不属于医学上生长激素药物的适应症范畴。

那么,到底什么是生长激素?哪些孩子在适应症范围?

“身高焦虑”你中招了吗?专访三甲医院专家谈长高的秘密-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02

生长激素是什么?

哪些孩子需要用生长激素干预身高?

生长激素其实是我们体内本身就有的东西,是脑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就像有的孩子会缺维生素D、缺钙一样,有的孩子天生就缺少生长激素(生长激素缺乏症),而变得矮小。

所以最早生长激素药物生产出来,就是为了给这部分孩子补充缺失的激素。

此外,还有一些孩子患有Turner综合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等因为生长激素分泌不足而导致的其他疾病,或者有的孩子在母亲怀孕的时候就是小于胎龄儿,后面没法追赶,伴随着生长激素不足引起的矮小,等等。

这些都属于医学上生长激素的适应症,需要明确诊断后,进行系统的随访和治疗。 

“生长激素”是我们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药物,是40年的老药了,用在适应症范围内,它是一种非常好的药物。目前也已经累计了5-10万适应症内孩子的数据。

目前媒体提到的副作用,包括可能会造成使用者的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其实都是在适应症内医学专业人士经过跟踪观察到的,这些副作用出现的概率是极低的。

但如果有些家长不在专业的医疗机构用药,这部分孩子就不在长期随访的范围内,生长激素对他们的影响的数据,是未知的。

阳光背后还有阴影,人的身体本身是一个平衡的状态,你用药物把某一种因素调高了,打乱了它原有平衡状态,体内其他的系统能不能相应跟上,就是个问题。

“身高焦虑”你中招了吗?专访三甲医院专家谈长高的秘密-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图片截自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03

关于生长发育,你到底有多少误区?

??我的孩子骨龄比实际年龄大,是否需要干预? 

骨龄代表骨头发育的年龄,一般孩子的骨龄和实际年龄相比,上下一年,都是正常的波动范围。

骨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估手段,但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动态变化的,只能把骨龄作为参照,很少用一个时间点的骨龄来预测孩子的身高。

就好比还在读小学的孩子期末考试低于平均分5分,就有老师说他考不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了,你会接受吗?

骨龄只是一个监测的指标,身高其实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孩子是不是好好运动了?好好睡觉了?是不是中间有突发事件、患有什么疾病?他的发育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学习压力是不是紧张?这些都会影响的孩子的身高。

“身高焦虑”你中招了吗?专访三甲医院专家谈长高的秘密-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图片截自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是不是性早熟、提前发育了,就意味着留给长高的时间不多了?

性早熟在医学上是有定论的,女孩子8周岁之前、男孩子9周岁之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才叫性早熟,之后出现叫青春期发育。这两个概念要分开。

一般青春期发育后,会有快速生长的过程。通常男孩可能平均长高25-28.5厘米,女孩平均长高20厘米,更多更少都有可能。

家长担心孩子生长发育启动早,后续再要长高就没戏了,这种焦虑我们能理解。但大数据显示,虽然现在孩子发育的趋势一代比一代早,但身高确实一代比一代高。

比如80年代上海女孩子来月经可能是在14岁;到2000年,很多女孩子13岁就来月经了;2015年以后,上海女孩平均来月经的时间是11岁半。再比如,2000年之前,上海户籍的男性平均身高在170左右,但近几年上海男性成年平均身高为174cm左右。。

也就是说虽然男孩、女孩发育早,但其实身高并没有因此变矮,反而是越来越高。脱离这个时代生长特点的孩子毕竟是非常少的。

我们应该考察孩子发育时的身高、生长速度、发育后的进展速度,才能做一个综合判断。就好比跑步,孩子发育的时间点好比起跑线,每个人的起跑线不一样,跑的速度也不一样,最后的终点也会不同。

只有经过综合评估,我们才能判断是否真的要干预孩子身高,用什么方式干预更合适。

“身高焦虑”你中招了吗?专访三甲医院专家谈长高的秘密-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图片来自公众号:网易数读

#04

想干预孩子身高,

多少是因为家长的焦虑?

我们门诊经常会碰到一些焦虑的家长,其实孩子并没有矮小,也很健康,但家长就是希望孩子长得更高一些,来询问我们是否要使用生长激素。

我经常说,孩子高矮胖瘦,各有各的美,也各有其生长特点,有快有慢,有早有晚,你不能因为自己焦虑就给孩子打针吧。

比如前几天,我一整天看了40个孩子,没有一例是需要使用生长激素干预的。

遇到这些家长,我会经常问他们,这几厘米的身高,真的对孩子未来会有很大影响吗?一个178和一个172的男孩,他的学习成绩、社会成就、生活幸福指数等等,真的会差别很大吗?

用生长激素“长高”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用药的时间成本、孩子进出医院心理上的影响、付出的金钱成本等等,对比增高对他的益处,家长在决策前有没有做过很好的评估?

此外,家长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以及生长激素的认知是否正确?信息来源是否专业?是否有科学思维帮助他们作出科学的判断?

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如果真的有3%以下的矮小症、生长激素缺乏症、Turner综合症等适应症,要交给专业的医生来排除疾病,合理治疗。

还有一部分在10%左右身高的,不要心急火燎地想要用药,要做好监测,科学随访、科学干预,不能不遵循孩子的生长规律盲目地干预。

还有的家长会使用“生长抑制针”,人为推迟孩子的生长发育。但其实抑制针也是有适应症的,一定要交给专业的医生来判断。

“身高焦虑”你中招了吗?专访三甲医院专家谈长高的秘密-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图片截自电影《格列佛游记》

#05

不打针,还有哪些科学长高的方法吗?

孩子的生长潜力是无穷的。家长能做的就是把这种潜力最大程度的激发出来。

老年人常说,会吃会睡就会长,这是自然的规律。所以均衡的营养,加上充足的睡眠,必不可少。

所谓均衡营养,指的是孩子摄入生长所需的微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等,都要符合孩子所在年龄的比例,如果某种营养特别突出就不一定对了。比如维D补多了会中毒,钙补多了会加重肾脏代谢负担,一味地多吃肉多喝牛奶,对孩子也不一定好。

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10点后是体内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一般9点开始要有一个睡眠的准备。一旦不睡,身体内该高的激素不高,该低的不低,就紊乱了。

另外就是参加运动,比如一些纵向的运动,打篮球、排球、跳绳等。我曾看到过有一对很爱运动和很不爱运动的双胞胎之间,会有5厘米左右的身高差距。

能做到这些,90%-95%的孩子遗传潜能就能发挥出来,根本不用跑医院。

最后要提醒家长的一点是,一定不要让孩子过度肥胖。这里有个“骨骺线闭合”的概念,一般女生大约在14岁、男生在16、7岁骨骺线会闭合,一旦闭合,基本上生长空间就非常有限了。而肥胖可能会促进发育的进展。

如果一定要说延缓它的发展,还是要做到规律的生活和运动。运动后,软骨细胞不断受到刺激,分裂增殖形成新的软骨,使得骨骺变长、身高长高。

“身高焦虑”你中招了吗?专访三甲医院专家谈长高的秘密-幼师课件网第11张图片

「 写在后面的话 」

“这一代家长压力太大了,我有时候看着他们也觉得累,但关键是,少长2厘米多长2厘米又能怎样呢?一般专业的医生不会轻易让孩子打生长激素,药物治疗永远是医生排在最后的选择。不能基本的营养、睡眠、运动没做到,反而依赖生长激素‘催长’。”王医生感慨。

在她看来,“生长激素”用在适应症范围内是好的药物,但药物本身就是双刃剑,用来干什么?怎么用?都是我们需要学习了解的。



你从孩子几岁开始焦虑身高问题?你为孩子的身高做过什么努力吗?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历~


@本期话题


“身高焦虑”你中招了吗?专访三甲医院专家谈长高的秘密-幼师课件网第12张图片


你还“在看”吗?

有细心的朋友发现,微信推送现在不按时间排序了。如果大家还希望和从前一样,每天准时和“爸爸真棒”见面,可以这样做:

第一步:在下面点个“在看”;

第二步:按下面方法给我们星标,成为我们的“常读用户”,就能每天第一时间看到“爸爸真棒”的文章了。你的喜欢对我们很重要期待再次按时见面

“身高焦虑”你中招了吗?专访三甲医院专家谈长高的秘密-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别忘记点赞和在看哦~

“身高焦虑”你中招了吗?专访三甲医院专家谈长高的秘密-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爸爸真棒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身高焦虑”你中招了吗?专访三甲医院专家谈长高的秘密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