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6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编写工作,借助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术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美术 篇1
授课时间: 总第课时
第一课 色彩的明度渐变
主备人:朱杰
学习目的:
1、认识领域:巩固色相、色彩、明度三要素等色彩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 念和明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2、操作领域:通过明度渐变的练习,体会渐变的技术的要领,掌握制作的方法。 3、情感领域:体验明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学习重点:
了解明度渐变的概念,感受渐变的艺术特点。练习、掌握绘制方法。草稿图的设计。 教学难点:
1、草稿图的设计,色条、色块的布局,设想添色后的有序排列。
2、渐变的技法要点和添色时的均匀有致与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视频导入 1、师:“同学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你能从图片中发现什么?”
(多媒体来展示多种风格的渐变形式。人物个子高矮的渐变,人物体型胖瘦的渐变,罐子的粗细的渐变,纸盒的体积大小的渐变……把色块的明暗渐变夹在其中,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找出渐变的物体的特征。)
2、趣味发现渐变物体间的反义词现象和渐变顺序的双向性。
二.介绍知识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黄色明度最高,
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是亮的;是明度对比强烈的,还是对比柔和的,这种明暗关系的特征,将成为这个设计的色彩效果的基础。
高短调、全长调。
强高调色的色彩力度。 低调色(暗色调):有一种重量感和物质感,在处现低色调时,加强冷暖对比可以增强低色调的生动感。
三、先出示几例打乱了色彩明暗顺序的物体。 如房子、鞋子、树、人物等自然形,各题材均涉及,让学生重新排列,作拼色游戏。再打乱了渐变顺序的纯粹的色块或色条,让学生自由搭配、配合。这两、次拼摆练习,就是两次练习不同范围:一种是自然形,一种是线条几何形。
四、欣赏范图:
如果用色彩的明度渐变来创作一幅画,会是什么效果?
1.欣赏老师准备的范图2.欣赏美术书中的图片3.欣赏优秀学生作品
交流、发表意见,了解、熟练概念。
美术 篇2
活动目标:
⒈认识蜡笔,了解蜡笔的使用方法。
⒉初步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感受使用蜡笔的乐趣。
活动准备:范例、幼儿用书,蜡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⒈出示整盒蜡笔。小朋友知道小盒子里住的是谁吗?小盒子里住着蜡笔宝宝。(一起学说:蜡笔宝宝)每个盒子里都住着各种各样颜色的蜡笔宝宝。你觉得该怎样打开盒子?先让幼儿说说。和幼儿一起观察盒子,发现盒子上有两个扣子。再请个别幼儿来打开盒子,师给予讲评:他打不开盒子,谁来帮帮忙?打开盒子的时候要把盒子上的两个扣子往外拉,不能用嘴巴咬,还要看清盒子上有图画的要放在上面。你们都看到蜡笔宝宝了吗?(看到了)小朋友想不想请蜡笔宝宝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啊?想!幼儿和蜡笔宝宝玩一玩。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了解握笔的正确姿势。我们就请蜡笔宝宝和我们玩一玩吧!幼儿自由地和蜡笔宝宝玩一玩,师指导幼儿的握笔姿势,提醒幼儿不画到纸的外面。用完一支就放到盒子里,不能放在盒子的外面,和别的小朋友的蜡笔混在一起。
⒉(教师找出红色蜡笔。)老师找到了一个蜡笔宝宝,请你也找出和老师一样颜色的蜡笔宝宝来。你知道这是什么颜色吗?(红色、不认识)这个蜡笔宝宝就叫“红蜡笔”。我们和红蜡笔一起玩一玩。(边涂边说:来回来回轻轻涂)红蜡笔涂出了什么颜色?(红色)红蜡笔累了,我们把它送回家。
你们认识黄蜡笔吗?把它找出来。我们和黄蜡笔也来玩一玩。(边涂边说:来回来回轻轻涂)黄蜡笔涂出了什么颜色?(黄色)黄蜡笔累了,我们把它送回家。
⒊还有一个蜡笔宝宝也想和我们玩。噢,它是蓝颜色的蜡笔宝宝。蓝蜡笔想跳舞了。(教师示范从内由外圈,边圈边说:圈呀圈呀轻轻圈)蓝蜡笔圈出了什么颜色?(蓝色)蓝蜡笔累了,我们把它送回家。
二、结束游戏。
今天蜡笔宝宝和小朋友玩的真开心。现在我们把蜡笔宝宝盖子盖好送回家!小朋友都把宝宝送回家了。我们再把它们的小房子盖盖好、排排队。(给予适当表扬)
美术 篇3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培养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
2.情感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小学二语文教学,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同时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
难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分组合作活动等.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山水画挂图布置教室环境,设计多媒体.
2.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
布置预习:
1.熟悉课文内容.
2.收集一些与山水画有关的诗与画.
教学过程:
(一) 教师导入 (3-4分钟)
1. 由学生背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
2. 切入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板书课作文教学改革与方法题)
(二)欣赏 (:《春江花月夜》) (7-8分钟)
1. 电脑平台边放边放映欣赏图片,这些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都作了简单介绍,让学生的视听觉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
2. 屏幕显示图片: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图》
――介绍中国山水画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已作为人物画的陪衬出现了.
3. 屏幕显示图片: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此画是我国目前发现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卷轴画,展示早期山水画的基本风貌即青绿法,标志山水画已独立成画科.
4. 屏幕显示图片 五代 董源《潇湘图》(水墨毕业的格式代表作)
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青绿代表作)
――比较俩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实物投影仪演示笔法上的几种皴法) 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
5. 屏幕显示图片: 明 戴进《风雨归舟图》 清 石涛《淮扬洁秋图》
――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
6. 欣赏小结:归纳板书
1.魏晋时期 萌芽
2.隋代时期 独立
3.唐宋时期 高峰
4.元明清时期 主流
(三)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10-15分钟)
1. 通过 设疑 讨论 解疑(教师网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来完成
刚才的浏览欣赏相信同学对我国古代山水画的发展脉络有了初
步的了解和感受,从大家的表情我可以感受到此时你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 电脑平台显示图片 : 北宋 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 马远《寒江独钓图》,
元代 倪赞《六君子图》.
3. 抢答题:小组讨论抢答
1.这三幅画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各有什么异同
2.这三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提示意境概念)
3.你盘古开天地教学反思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4. 重点欣赏小结:
刚才的回答都很精彩,大家不但能很仔细的观察画面,而且还能深入画的内涵,讲出具有一定水准的主观感受.这段时期的山水画确实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你看从北宋的无我之境到南宋的诗画结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义深远.欣赏这些绘画作品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下面就让我们用这种方法来欣赏我们家乡的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作品《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局部
(四)小组比赛 (10-15分钟)
1.展示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及提示要点.
2.小组成员根据提示共小学语文教学集同欣赏讨论,小组长执笔记录,教师巡堂组织并指导.
教师总评
(五)课后总结与反馈
美术 篇4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学习Windows画图程序的操作,绘制简单的装饰画.
2、指导学生进一步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的其它功能,对装饰画进行改变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习造型及反色处理技巧。
教学难点:造型及色彩的选择。
教学准备:
教师:教师准备电脑演示操作示范作品以及电脑软硬件设备。
学生:在家练习电脑画图,熟练掌握色彩的填色操作。
教学过程:
一、做好学生进电脑教室上课的准备工作,安排好每位学生的座位及上机的电脑。
二、欣赏经过色彩反色处理的电脑装饰绘画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色彩的对比色与反色之间的关系。
三、复习学过的Windows画图程序的各种绘图方法,色彩运用及构图等知识内容。
1、教师演示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方法,并展示改变后的效果,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和掌握。
2、教师带领共同完成一些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状和橡皮大小等操作。
四、学习新内容
1、教师演示依照课本范图的作画步骤操作,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自己看图操作。
2、教师演示改变图象大小、色彩反色等操作方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师特意在色彩上色时运用所学过的对比色上色,复习巩固和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
3、将反色的两张图片并置,分析其色彩联系。
五、布置练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电子画笔和颜色,改变线条粗细、色块形
状和橡皮大小等设置,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画出一个有趣的形象,可以进行各种变形操作,制作出具有独特情趣的装饰画,然后进行改变图象大小、反色等处理。
六、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新和绘制,鼓动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色彩知识上色。
七、在教室网络中评价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
八、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安全地关闭电源,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九、课后拓展。
教师鼓励学生回家积极寻找上机的机会,用更多不同属性的工具,进行生动有趣的电脑造型活动。
课后记
现在电脑普及了,很多孩子在家里做完作业提前拿过来。课堂上会做的孩子与不会的孩子结成互助小组,学习效果显著,而且增进了学生的感情。基础好的孩子在课本的内容基础上增加了自己的创作内容。
美术 篇5
设计意图: 日常生活中,孩子对桥已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在这基础上通过让幼儿想象、创作出自己喜欢的桥。让幼儿运用基本的折纸技巧等方法,使平面纸变成立体桥,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功感。
活动目标: 1、体验经过自己的想象、创作,把平面的纸变成立体物品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2、学习综合地运用揉、搓、团、捆扎、编织等技巧,把纸变成立体的纸桥。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纸张,彩纸,胶水,乳胶,透明胶,剪刀等。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讨论,激发创作兴趣。启发幼儿说说自己所见过的桥的特征,它的形状怎样,相互启发议论。2、引导幼儿制作纸制品,解决几个问题。A、学习把一张平面的.纸变成立体可用的方法。B、将纸折成扇状(一反一正折)C、用什么方法能把不同造型的纸固定?(可用粘贴,承托的方法。)3、幼儿自由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启发幼儿选取适当的材料,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进行制作,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创作出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4、评价活动:引导幼儿互相观察、欣赏他人的作品,说素自己喜欢哪些作品,有什么好建议?启迪幼儿想想可学习别人的长处,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美术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初步了解外国宗教、历史绘画作品的概况,初步了解不同艺术画派的艺术特点。
2、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与评述,感悟、体验和发现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初步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价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欣赏与评述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讨论、合作、互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评述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文明行为。
【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外国宗教与历史画,涉及到古希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德国、法国、西班牙、荷兰、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在外国美术发展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占重要地位的国家、画派、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尊重人类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外国历史、宗教绘画作品的概况及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1、评价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
2、各画派的造型表现手法。
3、体验外国绘画作品的艺术美。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1.复习、提问:上学期的外国美术欣赏课中,有哪些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
2.欣赏、评述。
(1)媒体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自画像》、《雅典学院》等:a.提问:这些作品是哪个国家、哪个世纪、哪些人的作品?
b.评述:同学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作出点评与补充。
c.讨论:你能看出十二个门徒中谁是犹大吗?为什么?画家采用了哪些手法来突出画面的主要人物耶酥的?
(2)欣赏:《荷马史诗》、《伊苏之战》、〈亚历山大的胜利〉
教师简介作品,同座同学可议论,各组派一名同学上台评述。老师点评、补充。
(3)欣赏<马丽美第奇的生平>以及鲁本斯的一些名作,《阿尔卡迪亚牧人》(教学挂图、投影仪、幻灯片等)。
a、教师简介巴洛克艺术。
b、教师简介后同学分四人小组讨论,教师点评、补充。
3.巩固、拓展。
a,说说在这些画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作品?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b、提出下节课的准备内容;对下节课中感兴趣的作品做评述的准备。(可上网、去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教后记】
第二课时
1,简介17、18世纪欧洲的历史知识,让同学们在特定的时局背景下了解当时的艺术。
2,欣赏、评述
3,多媒体展示《梅杜萨之筏》、《希奥岛的屠杀》、《188年5月3日的枪杀》、《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拿破仑一世的加冕大典》
4,介绍浪漫主义,介绍席里柯、德拉可罗瓦、戈雅的艺术
5,请同学谈谈戈雅的《188年5月3日的枪杀》与苏里柯夫的《近卫军临刑的早晨》这两幅作品都是表现起义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主题。找出它们之间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交流看法。
6,分析〈188年5月3日的枪杀〉这幅作品的艺术特色。
7,讨论:你了解拿破仑吗?你知道的拿破仑是个什么样的人?简单介绍拿破仑生平,介绍大卫的艺术。
小论坛:有人认为画出一幅历史场景还不如用照片拍摄一幅历史场景更为真实。你的观点呢?提出来与同学们讨论。
【关于美术教案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