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太阳》第2课时教学设计
泾川县东街小学 杨丽琼
单元教学目标:
1.阅读本单元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2.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件事物介绍清楚。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描述事物。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知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描述事物。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同学们,古人从神话的角度想象太阳,我们从科学的角度了解太阳。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阳的。
过渡:继续学习课文第4-8自然段,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感受太阳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既关联上节课讲的太阳的相关知识,又回顾说明方法,体会其使.用的好处。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讨论:作者为什么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完成学习单。
2.探究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提炼关键信息,归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
(1)交流讨论:找出与太阳有关系的事物的名称。
预设:“庄稼和树木”“鸟、 兽、虫、鱼”“植物”“动物”“吃的”“穿的” “煤炭”等。
点拨:引导学生进一步提炼关键信息,“庄稼和树木”“鸟、兽、虫、鱼”“植物”“动物”可以归为“动植物”类;“吃的”“穿的”可以归为“人类的生活”一类。
(2)学生大声朗读第4自然段,老师引导学生了解本段中的说明方法,关注新的一种说明方法—作假设。体会太阳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梳理:本自然段首句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后几句是从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生活、煤炭的形成三个方面写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
(3)按以上方法,完成表格的其余内容,并分享。
(4)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预设: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四季的变化,氧气的产生,太阳能发电等,都与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
(5)师生共读课文第8自然段。
预设:最后一句话既总结了本段内容,也是全文的主旨句。因为有了太阳,才有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类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教师引导小结,并相机板书。
点拨:动植物的生长、人类的生活、煤炭的形成离不开太阳;太阳是云、雨、雪、风形成(气象变化)的重要因素;太阳光有杀菌作用,可用来帮助人类预防和治疗疾病。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所以作者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探究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能帮助学生了解太阳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三、拓展延伸
1.过渡:我们从黑板上的表格中一定受到了启发, 接下来让我们试着运用多种方法来说明它的特征。
讨论:图中的塔有什么特点?这段文字又是怎么介绍它的?
预设1:图中的塔的特点是高。
预设2:这段话还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电视塔比作一个待发射的火箭,非常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电视塔外形上的特点。
提示:注意练习的片段要符合说明性文章的基本要求,不能变成简单罗列数字或者写比喻句的练习。
点拨:介绍–种事物,我们需要明确自己要介绍什么事物,明确要写的事物的特点,还要定好顺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它的特点。而且还要注意一列数字时,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作比较时,通常拿大家比较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来对比。
2.小组之间互相传阅同学的练笔作品,推选优秀作品在班级分享、展示。
四、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不但为我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资源。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我们要努力学习,去探索大自然更多的奥秘,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太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五、布置作业
阅读《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一文,思考: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结论: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太阳》第2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太阳》是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说明文。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本节课主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从太阳和动、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及太阳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现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
二、说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单元主题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描述事物。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知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尝试运用说明方法描述事物。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关联上节课讲的太阳的相关知识,回顾说明方法,体会其使用的好处。
2.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提炼关键信息,归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重点讲读第四自然段,其余部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单,并进行分享。
3.拓展延伸
(1)介绍一种事物,我们需要明确自己要介绍什么事物,明确要写的事物的特点,还要定好顺序,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它的特点。而且还要注意一列数字时,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作比较时,通常拿大家比较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来对比。
(2)小组之间互相传阅同学的练笔作品。从说到写,让学生真正提升能力。
4.课堂小结
点明主题: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情感升华到我们要努力学习,去探索大自然更多的奥秘,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太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结束本课。
5.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片段:《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思考: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个问题?让学生课后搜集资料,继续学习,并对生活中的未知保持科学的探究态度。
四、说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有:
1.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习惯、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获取知识的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注意了以下几点,感觉是做得比较到位的地方: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自读课文,去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由一人主持,其他人各抒己见。这样一来就避免了有的学生完全不去主动思考,依赖别人给出的答案的现象发生,同时在小组成员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进行了激烈的碰撞。此时产生的思维的火花是可遇不可求的灵感的闪现,是最宝贵的知识财富和精神财富。
2.小练笔
课后,我对学生的小练笔进行批改时,发现全班学生的练笔写得都不错,不仅将月亮的特点说得很清楚,而且条理清晰。有的学生将“嫦娥奔月”这一传说写进了自己的练笔中,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还有一个学生在写到月亮的体积时,不仅与地球进行了比较,还通过自己的演算,与太阳进行比较,更进一步说明了月亮的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得到了体现。从练笔的整体结构看,学生用词很准确,在写到月亮与地球的距离时,如果要到月亮上去,引用了“日夜不停”。在“嫦娥奔月”的这一传说与月亮的实际资料过渡时用上了“确实”、“的确”等词语,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通过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我从中感受到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读书权交给学生、把说话权交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态度由“厌学”变为“ 愿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我还觉得将课文中的内容提炼为学生练笔的内容,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写的训练,使“读”与“写”融会贯通,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不足之处:
虽然我们的公开课已经结束,但我深知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朗读指导、训练、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课文的说明方法等等,还可以再继续加强。
常言说:教无定法,只要得法。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将接受式学习和自主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接受新的知识时,要给孩子适当的点拨或示范,让他们有较明确学习方向,从而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