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罗汉洞乡中心小学英语教研组:教学反思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与思结合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前提。针对学校英语学科教学质量薄弱的现状,开学伊始,学校组织英语教研组制定了详尽的质量提升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英语任课教师对自身课堂教学情况有了较深层次反思,通过教学反思也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提升了专业素养,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My weekend plan》B部分
教学反思
罗汉洞中心小学 张敏
《My weekend plan》B部分是PEP版六年级上册Unit 3 的教学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教学话题课的要求,本节课的设计紧扣单元主题“My weekend plan”进行。上课伊始,引导学生回顾A部分Mike and Chen Jie今天放学后的计划:They are going to see a film.并且出示电影票上电影的名字:Travel to Mars。紧接着,通过Let’s try的听力引出Amy and John今天的计划接着引出Jack。然后学习Let’s talk,最后讨论自己的周末计划以及他人的周末计划。
这节课主要采用任务型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读对话回答问题并逐一突破重难点,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让学生利用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创编新对话来巩固所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收获
1.因材施教,分步呈现听力。
深入解读let’s try部分,听力训练落实到位。根据学生实际,分步呈现听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反复听录音订正答案时出示听力原文,解读文本话题,自然过渡到let’s talk。
2.走进情境,重在体验运用。
结合文本内容,在举行操练环节,为学生提供bookstore、cinema、park等六幅与课文对接的情景图,组织学生根据创编新的对话以及consolidation环节的采访他人周末计划,实现从语言输入到输出的转换,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促使教学目标的完成。
3.授人以渔,关注学法指导。
在presentation部分,首先出示几个问题:Where is John going?What is John going to do?When is he going?指导学生使用寻读策略,用下划线画出问题的答案,提升回答问的准确率,以此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不足之处
1.时间分配不合理。在句型操练环节,为了让学生跳出文本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重新设计对话和采访报告,但由于对话操练用时太长,导致采访他人的周末计划环节,留给学生展示时间不充分。
2.忽视了对后进生的关注。整堂课的问题设计层次感不强,导致本节课学困生的参与度不高。
3.没有做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整堂课对学生的评价只停留在口头,未采取一些激励性的实用性较强的课堂评价机制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致使课堂气氛略显沉闷。
今后的教学中要坚持以思促学,以学促教,将评价贯穿于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适度增加学生合作学习、分享,让后进生能够在小组内一起完成各项任务,提高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体性,围绕单元主题目标设计整体语境,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避免机械操练,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My friends》B部分教学反思
罗汉洞乡中心小学 刘燕
近期学校组织了英语教学听评课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我教学的内容是四年级第三单元B部分Let’s talk,该单元的主题是《My friends》。旨在引导学生能够学会询问他人情况以及描述他人体形、外貌、性格、穿着等特征。
对于本次公开课,从课件制作到授课环节的斟酌,再到游戏积分制的设定,都提前做了准备。在上课开始,运用本单元的歌曲《Friends》导入,达到了课前热身的效果。课堂中积分评比图“爬山坡”一目了然,四个小组都能积极争取为小组加分,产生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课程内容中,对于Let’s talk 的教学,从Who is Mike’s friend?设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通过多次听录音,学生能从中提取到迈克的朋友是谁,并能找到描述其特征的关键词,这一环节我认为是成功的,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在读的环节,采用小组读,角色扮演,个人读等方式进行了练习,下课之前,已经有学生可以全部背诵,完成了学习目标。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识到本次公开课有许多的不足:
1.课堂时间分配不均衡。课堂活动设计过多,导致对话练习时间不够,整堂课教学,前松后紧;
2.小组合作分工不明确。小组对话训练时,有学生不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同伴,小组任务未能及时分解到个人,导致此环节效果欠佳。
3.Talk跟读速度未把握。学生跟读声掩盖了视频中的原声,跟读过程缺少停顿,没能起到跟读效果。
4.授课环节未能全覆盖。个别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声音小,未能及时关注该类学生。
通过听评课这一系列的活动,结合每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我对自己的英语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1.精简课堂内容。围绕课堂重难点进行突破,从重难点中选择适合的游戏活动融入课堂。比如本节课围绕Let’s talk可以设计猜猜猜、小记者、调查身边的朋友等一系列游戏活动都是对重难点句型的巩固。
2.合理分配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明确组内各成员的任务,为每位成员进行编号。在对话练习中根据编号可以一对一,一对二,二对二等方式,有问题互相帮助,形成互助型的学习小组。
3.带感情节奏读英语。英语本身作为一门语言是需要说出来,并且要感情有节奏的说,因此要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尤其在跟读环节,应该播放一句,暂停,学生跟读,再播放,再跟读,让学生学习纯正的英语发音。授课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口语表达,多用英语和学生沟通交流,形成一种英语语言环境。
4.培养英语学习兴趣。针对部分学生,不能强制性的让其死记硬背,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应该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例如在对话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该类同学进行简单易懂的对话,并及时给出鼓励评价,树立自信;也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如“捉迷藏”“拍卡片”等,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的热情。
一节课的结束不代表教学任务的完成,尤其语言学科的教学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学习的过程,英语教学亦是如此,化枯燥为有趣,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在教学道路上能走得更远。
《What would you like?》A部分
教学反思
罗汉洞乡中心小学 何文润
《What would you like?》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A部分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听说读写单词hunger和thirsty,能灵活运用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进行提问,掌握I’d like…的回答方式;了解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在教学开始利用一首Chant调动课堂气氛复习关于食物类词汇;通过师生、生生对话训练,继续加深本单元核心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drink? I’d like some/a/an.”的操练。在Let’s talk的教学内容中介绍谈话背景并出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读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听录音读、分角色读、男生女生读等方式锻炼学生读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创编对话,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教学效果
1.教学效果良好。通过事先设计的完型填空、问答训练等题型进行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内容掌握良好,能正确完成检测题;
2.小组分工合作。为提升小组合作的实效,这节课初次尝试为组内成员分配任务,确立了组长、记录员、汇报员,明确了各成员分工,避免了“一窝蜂”式的讨论,有效提升了小组合作的效率。
3.三维目标落实。本节课除实现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外,重视学生价值情感目标的实现。通过观看西方餐饮礼仪短片、让学生了解了西方餐饮礼仪,认识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
二、教学过程
回顾本节课,虽有成功之处,但也存在设计和教法方面的瑕疵,教学过程与教学设计预想有一定差距。
1.课堂导入不生动。分析学情时,忽略了学生对四年级所学知识的遗忘,通过《What would you like》视频导入时,学生未能按照预设动起来、唱起来,导致课题导入流于形式。
2.问题设计缺少梯度。情境对话教学中,只针对学力中等的学生设计了3个问题,忽略了对优生的提升,没有考虑到知识拓展延伸,培优效果没有显现。
3.评价机制缺失。在教学设计时,忽略了高年级学生也需要鼓励,未设计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教学过程中只做简单的对错评判,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学启发
1.深入分析学情。这堂课在导入、评价及问题设计上,均因学情分析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全面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等、年龄特点等设计教法及学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分层设计课题问题。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好的引导方式,决定提问质量的是课堂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既能引导学生学习,又能强化培优转差效果。
3.加强学习提升。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习新课程标准及名师优课的课堂实录,关注教学中的评价方式,通过学习模仿、实践改进,最终形成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及自己教学特点的评价机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总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在教学中要以语言运用为目的,以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途径,以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及教研教改为保障,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