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教学研究】张会霞:浅谈“五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教学研究】张会霞:浅谈“五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浅谈“五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泾川县中街小学    张会霞

 内容摘要:数学作为一门传统的大科目,它在基础学校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今后各门类学科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对天性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可塑性极强的小学生来讲,开展以生动有趣、启迪智慧的实验式、游戏式、交流式、辩证式、德育式为主的“五式”教学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认识数学、爱上数学、学好数学,实现全方位全面健康成长。

关键词:深度学习辩证数学思维  数学现象  德育  

正  文:

小学阶段的学生出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自控能力比较低,极易出现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粗心马虎等问题,加之数学是一门晦涩难懂的科目,数学知识又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特征,对于小学学生来说学习起来难度较大,加之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感受不到到学习的魅力,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教师单纯对数学进行简单剥离式教学,更是偏离了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的真谛。个人从事农村小学教育二十年的具体实践中,不断学习、借鉴、探索、思考,归纳梳理认为进行“五式”教学法,能带给数学教育蓬勃生命力,赋予数学课堂持续性活力,彰显新课程改革下教育生机和活力。

一、进行实验式教学,能让数学学习更加直观有深度。动手、动脑是学生建构数学认知的主要途径,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少主动思维,不能实现深度学习,实验式教学可以有效地解决此问题。因为,在实验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动脑思考如何操作实验,还可以在操作实验的时候积极动脑,尤其对实验获得的现象进行思考、探究,透过数学现象发现数学规律,对数学基础知识建构深度认知,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我在教学时为学生们提供了白纸、剪刀等数学材料,引导学生们思索之前是如何学习、探究图形面积的,学生们很容易地想到剪切、转化。对此,我鼓励学生们动手实验,在实验操作的时候,大部分学生可以联系教材内容和已有知识经验,对圆平均地剪切为不同的份数,拼凑成新图形。尤其发现,当剪切的份数越多的时候,拼凑出来的图形越像长方形。立足学生们的发现,我继续鼓励他们对比、测量圆和“长方形”的关系,进而借助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实现对新知识的深刻认知,增强了数学认知能力,实现了深度学习目标。同时,数学实验是一项开放性的活动,当班级授课制下,教师无法一一地给予学生数学实验指导,学生可以自主思考学习。比如,在学习了“图形的运动”之后,鼓励学生们自主地搜集数学材料,利用这些材料操作实验,展现不同的图形运动现象,借此深度地认知旋转、平移等,使学生自发实验中,借助数学现象深入地探究数学规律,获取数学知识,锻炼学习能力,实现深度学习,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二、进行游戏式教学,能让课堂数学更加活泼有趣味。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在课堂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让他们熟悉元、角、分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在教学相遇问题时,为让学生更加清晰的认识相向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的原理,我曾组织学生搞了一次小小的游戏表演,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中的三种情况做演示,通过这次实际演示,使学生加深了对相遇问题三种情况的理解。对于一些教材中实践性较强的数学知识,笔者尽力为学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室转移到室外,让学生处于实际环境中学习新知。比如: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的周长。学习小数时,我带着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一轮课程改革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个人认为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真正使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适应、参与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从而获得发展的基础。

三、进行交流式数学,能让学生学习更加主动有收获。讲台不仅属于老师,它也是学生的舞台!让孩子在数学课堂上“能说会道”,把数学的原理通过说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各种交流机会,让学生敢上台、敢发表意见。我在具体教学中首先会适时安排“同桌共议”,如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在初步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公式后,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同桌之间互相说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如何得到的?用了什么方法?你发现了什么?在具体教学中,部分反应快的学生会提出将平行四边形右边多出来的三角形剪下来拼到左边而形成一个长方形。在说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等量关系,以此沟通两个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其次,引导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向同学讲解题思路,当作业或试卷中出现很多错题时,我会请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忙,一对一地为后进生讲解,如果讲解到位,被帮助的同学听明白并会做题目了,我都会给予奖励,鼓励“小老师”的同时帮助被帮助的同学树立自信,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对于反复出现的错题和学生普遍出现的错题,引导学生根据错误好好分析或思考我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在错题旁用简单的话语记录自己错误的原因,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在旁边书写正确答案,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数学语言表达错误原因,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个人认为教师应更多的让学生在听、议、说的过程中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使其数学思维得到发展。思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有所提高,对于学生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学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四、进行辩证式教学,能让学生思维更加灵活有深度。数学题目千变万化,再聪明的人也无法记住所有的数学题。但“万变不离其宗”,数学题目是多,但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是固定的。笔者认为我们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帮助学生使所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从而让学生在无穷的变化中领略数学的魅力,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在讲解“三角形、正方形、多边形、圆”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准备三角形、正方形、多边形、圆形的卡片,让同学们摸一摸这四种形状卡片有什么特征?观察每个图形都有多少个边?多少个角?不仅可以让学生知道每个图形都是什么样的?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正常情况下,有几个边就叫几边形。另外,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容易产生消极的思维定势,造成一些机械思维模式,干扰解题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有的学生常常将题中的两个数据随意连接,而忽视其逻辑意义。为了排除学生类似的消极思维定势的干扰,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日常教学中个人注重“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注重从分析上多提问,从解法上多提问,从检验上多提问,进行多问启思训练,培养学习思维的灵活性,在解题时,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探求解题途径,以求最佳解法。同时,在学生较牢固的掌握法则、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变题形练。总之,笔者认为要让学生认识到举一反三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思维深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五、进行德育式教学,能让小学教育更加全面有价值。数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与其它学科有着密切联系,以及它在社会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更重要的是数学的学习能训练人的思维,完善人的个性品格。笔者认为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可选取一些好的事例:如做好事、节约用水、用电、改革前后的人均收入等,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又如:教学“时、分、秒”时,教师可在学生初步建立了时、分、秒的概念后,通过让学生数心跳、读书、写字、拍皮球等,让学生感受1分、1秒有多长,到底可做多少事情,一节课40分钟里有多少个1分钟。从而适时地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如学习圆周率时,向学生简要介绍祖冲之对圆周率π值的计算、负数的使用、方程的解法都比欧洲早1000多年,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令世人瞩目。介绍我国现代数学的成果丰硕,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因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荣获诺贝尔奖等,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起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又如在学习 “读数、写数” 的教学时,可以介绍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如我国地域辽阔,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全长6300千米,让学生了解我国地大物博,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综合运用“五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掌握更大的学习主动权,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使得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各环节进行充分的改进与完善,促进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提高,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个人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寓德育于教学之中,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研究】张会霞:浅谈“五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参考文献:

【教学研究】张会霞:浅谈“五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1]周玲.打开学生数学学习的另一扇窗——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8(85):90.
[2]饶峰.巧用变式教学,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赤子,2019,(6):87.
[3]吴效锋《新课程怎样教》  沈阳出版社  2003.5
[4]尚爱珍.基于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5):77-78.
[5]熊玉龙.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研究,2019年第十三卷10月(下):32.
 

【教学研究】张会霞:浅谈“五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教学研究】张会霞:浅谈“五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教学研究】张会霞:浅谈“五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微信平台:jcjy1662  

【教学研究】张会霞:浅谈“五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教学研究】张会霞:浅谈“五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创造好教研【教学研究】张会霞:浅谈“五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教学研究】张会霞:浅谈“五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