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慢下来,陪着孩子慢慢长大
——读《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有感
泾川县第三幼儿园 景丽
最近读到台湾大学教授张文亮先生的图书《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受益匪浅。书中有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毛毛虫教我去上课、那一夜蟑螂教我怎么读书等15篇小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牵一只蜗牛去散步》。这首散文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这是一首浅显易懂的诗歌,读起来感觉趣味生动,又让人心生温暖。诗歌语言清新有趣,情景代入感很强,我们仿佛看见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孩子急切地走在前面,脸上明显地写着无奈和焦躁,他的身后是一只小小的蜗牛,慢悠悠地向前挪动着,不时还东张西望四处看看。无奈之下,孩子索性不管蜗牛了,待在原地生闷气,这时,他才看见身边一度被自己匆忙赶路而忽略的美好:芬芳的花香,灵动的鸟鸣、旖旎的风光——正是因为缓慢的蜗牛,他才看到了途中的美景,以及生活中原本的美好。在这充满童真和趣味的故事后面,透着耐人寻味、给人启迪的现实哲理,让人不由自主想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反观我们自己,教育孩子何尝不是牵着蜗牛在散步。
现实中,我们大多数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像蜗牛,一直在孩子缓慢、迟钝和磨蹭的问题上烦恼、焦虑甚至不断崩溃。我们经常走在孩子前面焦急而厉声地说着一贯的口头禅:“快!快!快点儿!”可无论怎样发脾气,训斥,失去理智,多么歇斯底里,孩子总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时间长了会对我们的催促听之任之,不为所动,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在多少次催促和推搡的收效甚微之后,我们不得不慢下来,开始反思是不是我们的问题。只有停下来从自身找问题,才发现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一直用大人的眼光和标准要求孩子做这做那,这样做或那样做,可实际上成人和孩子无论在行动还是思维上的差距太大了。这样一番思考之后,我们才说服自己慢下来,站在孩子身边和他们同步,以他们的角度看问题,用他们的速度去行动,这样反而有了预想之中的效果。这时候我们也终于认清——一个孩子就像一只蜗牛,磨蹭是他的天性,而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于是,我们慢慢淡定了,沉稳了,脾气越来越温和了,亲子关系越来越融洽了。就像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这样说:“我们欠孩子一场′慢的教育′。家长应该明白,正确对待孩子成长的节奏,才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啊,孩子有孩子的特征,孩子有孩子的节奏,他们步子慢一点,节奏慢一点,但在这慢的世界里也有他们的进步和收获。如果不去特意地聚焦孩子蜗牛一样的“慢”,我们也许会发现孩子身上更多的闪光点:他们热爱动物,心地善良;他们乐于助人,爱交朋友;他们小心翼翼,力求完美;他们擅长手工,善于思考—–孩子在他成长的点点滴滴中向我们展示了很多的美和乐趣,只是,我们的脚步太快,快的忘记了欣赏,反而是我们失去了很多无法挽回的东西。只有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也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以一颗平静、平和、缓慢的心态陪着孩子静静的慢慢的去体味生活的滋味,去欣然享受孩子在成长中带给我们的独特的美,才会看到孩子眼里的世界是多么单纯和优美,也才会收获孩子成长的喜悦。
教育自己的孩子是这样,教育一大群孩子更是如此。幼师的职业也同样是牵着蜗牛散步的人。孩子们就像那小小的蜗牛, 我们如果不懂得这样的,就会像家长们一样去抱怨蜗牛们走得慢,一个劲儿的催促他们走得快些,不要这儿看一看,那儿想一想,一直赶不上节奏。如果这样,我们就变成失去耐心、爱心和细心的人,也让孩子们失去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那一面——对万事万物保持好奇心和发掘力。相反,如果我们从开始就懂得我们的任务不是牵着蜗牛去散步,而是放慢脚步、用心呵护,陪着他们去散步,去成长,用足够的耐心去跟随幼儿们欣赏大自然、感悟真善美、探索新世界,那我们就会时时发现自然的美,聆听到不一样的声音,看到不一样的笑脸,也会收获丰富多彩的美。长此以往下来,面对幼师职业和幼儿教育,我们不再抱怨和牢骚,不再厌烦和抗拒,而是身心愉悦、单纯快乐、自由轻松和孩子们一起健康成长。
让我们慢下来,陪着孩子慢慢长大。放慢脚步,陪伴孩子静静体味生活的滋味,看遍风景,享受世界的美好!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