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让红色基因融入初中思政教育
摘 要: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探索与奋斗、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凝结而成的伟大成果,有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无穷的价值力量,有利于学生坚定远大的理想信念、形成积极的价值取向、厚植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优良的纪律作风,学校在传承红色基因过程中,需要提升应用红色基因的能力,科学开展红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善于利用新媒体创新红色思政实践。
关键词:红色基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红色实践
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基因教育有机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之中,不仅关涉到“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也是学校在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的政治使命和责任担当。
一、什么是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过程中凝聚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遗存和红色精神;也包括近代中国开关以来历代仁人志士自强不息、救国拯民、反对内外强权压迫过程中形成的革命解放基因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
红色基因的物质载体是红色资源,包括“人”、“物”、“事”。“人”是指人民群众中的革命先烈、仁人志士、功勋卓绝者;“物”是指上述这些“人”曾经战斗过、工作过的旧址、遗址以及所用过的武器、工具等;“事”是指是指革命和奋斗过程中具有某种特殊意义的事件和事迹。
红色基因的思想精髓是革命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表现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抗争精神,例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以及延安精神等。在新中国建设时期表现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例如大庆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抗震救灾精神等。
红色基因的行为表现是精神文化活动。具体表现为以革命斗争为题材内容的红色小说、红色戏剧、红色歌曲、红色电影等经典的文艺作品,倡导的红色文化旅游,举办的各类红色文化活动,创办的以弘扬红色精神、传播红色文化为主旨的红色网站等。
二、 红色基因的价值
1.从历史逻辑来看,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制胜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孕育形成的“五四精神”、建党初期形成的“红船精神”、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处在中国革命艰难困苦时期形成的“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发展巩固时期形成的“延安精神”等,是这些精神赋予了革命先辈和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年代里执着追求、坚忍不拔、视死如归,取得新中国的革命胜利。
2.从实践逻辑来看,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富起来的思想武器。在激情燃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时期,孕育了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焦裕禄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航天精神等。这些精神构成一个前后接续、传承发展的精神体系,让中国人民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跨越。
3.从未来逻辑来看,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根本保证。在强起来的进程中,我们还面临“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红色基因具有自我革命的胸怀和勇气,可以保证在强起来的进程中不断矫正前行的航标,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也是增强文化自信,与西方文化抗衡的思想武器。
三、红色基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应用案例
案例一:今年担任九年级的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当看到学生枯燥而乏味的初三生活,作为班主任非常有必要必要的时候想办法去调节一下他们的生活,思来想去给他们观看了吴京出演的《长津湖》,让数亿观众为之“如戏”,让我们的2021年多了份“英雄气”。又一次走近和重温了这段硝烟弥漫、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战士们在人类生存极限的恶劣环境下,进行一次意志力的殊死较量,这种精神让我们非常感动,通过观看我们都深刻地感受和领悟到了志愿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精神。在此次观看活动中,我们浏览了许许多多关于中美两国精锐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与美国海陆军陆战一师展开的这场武器装备力量对比悬殊的战争的历史图片。这些图片记录了中国人民不怕流血与死亡,俨然已经超出了常规战争的范畴,从而使长津湖战役成为朝鲜战场的转折点,迫使美国军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退败。志愿军战士为中国的胜利做出的重大贡献,我们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这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祖国和人民利益是高于一切的,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需要服从上级组织的安排,就像我们的志愿军,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积极投入战斗,牺牲自我,保家卫国。作为他们的家属,全力投入后援工作,做战士们最强力的后盾,而不是绊脚石,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共同战斗,最终取得了长津湖战役的胜利。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里,我们的精神支柱是为了美好的明天而战斗,甚至可以牺牲,这在如今听起来似乎像是口号,但是,当今天我们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帝国主义的残暴,我们更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孩子也是一样,要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埋下爱国的种子,这样即便有一天战争爆发了,我们也会披上铠甲,保家卫国。
他们的故事,我们永生难忘,铭刻在心。今天的我们,青春无畏,敢于奋斗,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一样要将爱国主义教育进行到底,时刻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做一个爱国主义的践行者。
如今的和平,由你们拼来,我们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并为之奋斗为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
案例二:“回山不老,焕先将军赤胆忠心昭日月;汭水长流,泾州儿女丰功伟绩辉长空。”在清明节来临之际,罗汉洞中学组织七、八年级100多名师生前往吴焕先烈士陵园举行扫墓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精神,烈士陵园内松柏苍翠,柳绦依依,粉红的桃花和洁白的梨花交相辉映。祭扫活动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进行,优秀团员代表敬献花篮,全体师生在烈士墓前庄严宣誓:继承革命先烈意志,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不忘国耻,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发扬革命传统,继承英雄遗志,牢记人民期望,立志报效祖国。祭奠活动结束后,师生们来到芮凤镇广场举行“缅怀先烈,励志青春”文艺演出。在奏唱国歌声中文艺演出拉开了序幕,演出了诗朗诵《站在你面前》、《黄河颂》、《安息,焕先》等,把同学们带回了烽火连天的战斗岁月,歌曲《映山红》展现了我校老师的风采。大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把气氛推向了高潮。
这次清明祭扫活动全体师生往返几十公里,在活动中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了研学旅行体验,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四、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实践教育反思
这样的活动表面看对于应试教育没多大帮助,可能还有人会觉得耽误学生学习时间,但通过如上活动我们会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会在今后好长一段时间双眼炯炯有神,上课聚精会神,变得异常听话。当然这样的活动不仅于此,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方式进行教育,比如:科学开展红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特色活动是红色基因融入学校育人的有效载体,能够提高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实效性。科学的开展红色思政活动,就需要学校去精心的设计和实施。
1.是引导主体性参与。
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徒步、献花、宣誓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是参与式教育的实践应用,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内化。
2.是注重神圣性建构。
教育的仪式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在信仰教育过程中,神圣感十分重要,通过在烈士墓前献花、在庄严的音乐中宣誓,增强了信仰教育的仪式感、神圣感。
3.是情感性卷入。
科学研究表明,参与某一种信念,个人卷入的程度越高,为这项活动牺牲得越多,就越容易相信,例如“重走长征路”等徒步红色实践活动中,学生经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有充分的情感卷入,其感受会显著提升其对信仰的认知和强化其情感认同。
4.是理论性升华。
通过活动现场的红色场景展示或者红色故事讲解,例如前面所述徒步红色实践活动中,问学生对长途跋涉的感受,比较烈士墓中烈士为什么能面对远超我们的困难而不屈服,因为他们有信仰,信仰是指路明灯、精神动力,理论升华会把学生的情感认同内化为理论自觉,内化为指导思想,外化为行动实践。
5.是反思性内化。
结合前面的行为实践,还需要学生的思想实践参与,即进行理论的思考和思辨,通过学生的理论阅读,形成理论阐释,提交理论心得,思想实践与行为实践的有机耦合,从而完成一次系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6.是角色形象演红色,让红色基因实起来。
利用好舞台剧、歌舞剧等艺术表现形式,其演出方式饱含了浓郁的情感,有着历史情境再现的强烈视听冲击力和心灵震撼力,特别有助于教学内容入脑入心。使红色思政教育不但有听觉还要有视觉,不但有道理还能融情理,不但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不但有意义的理念还要有意思的体验,不但展现理论的品格还要彰显魅力的人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年2月28日(01).
[2]刘金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红色基因及对高校思政教学的启示[J]高教学刊,2016年(19),199-200.
[3]陈玉琛.红色基因助力高校思政教育价值实现的探索[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 年9 月20 日,Vo1.38 No.9,192-194.
[4]孙学文,王晓飞,谢昀昀.新时代红色文化在高校学生党建中的运用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12月(39),6-9.
本文为平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课题立项号:(2021)PLSZZ124)“平凉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