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家校共育 呵护孩子的心灵
泾川县东街小学 赵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存观、价值观、婚恋观,逐渐发生着变化。学生在生活中容易受到影响,导致其在思想上存在偏差,侵害其价值观念。家长经常忙于工作应酬,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所欠缺。 “养不教, 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说明,古人早已认为学校和家庭教育是一体的,家庭和学校教育缺失任何一方都是孤掌难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和孩子有着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家庭教育中常常能做到以情动人。父母和孩子的接触时间最多,了解最细,父母能根据孩子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和教育孩子。所以,家庭和学校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各有所长,如能进行优势互补,形成家校合力,定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幸福成长。
一、搭建平台 共同呵护孩子成长
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学校就是家、老师就是父母、同学就是兄弟这种家的感觉,老师应积极主动地接近孩子,不仅从学习上更应该从生活上多关心多了解,做他们的第二父母,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玩耍。家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但是其在与学校的沟通上还是稍显不足。在开展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学校与家庭之间可以搭建共育平台,保证家校共育的畅通性。班级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家长进行沟通,组建家委会,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当中。在共育平台上老师分享学生的学习动态,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家长也可以将孩子在家情况与过程在平台上告知教师,加强两者之间的协调。
二、言传身教共同呵护孩子成长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孩子都是受家庭家长影响的结果,想让孩子有个好习惯,首先家长要自律。一个家庭当中,身教比言传更重要,家长不断学习,孩子才能不断进步。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的形成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只争朝夕的,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和孩子共同去学习,一起制定计划,一起为目标努力的同时应互为鼓励,相互陪伴,同学同修,借由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也让父母得到二次成长的机会。从睡眠,运动,阅读,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时间管理等各方面去影响孩子。未来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点,家长都要做好榜样。基于此学校需要根据家校共育机制精心设计针对家长的培训课程,使其具备系统的思想,对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目标进行明确。家长培训的开展是一种短期的教育形式, 家长需要明确孩子在学习与成长当中形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因此,在培训课程中,教师需要说明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学习的重要性,还需要对个别有问题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在与家长进行沟通及培训之后,让家长成为老师得力的帮手。老师可以组织家长通过网络了解家教学习资料,推荐阅读书籍帮助家长提高培训效用。家长培训工作的开展要求学校结合孩子与家长的特点进行辅助性教学,让家长掌握更多帮助孩子的方式。学校需要指出家长的不足,让其正确意识到自己作为家长需要承担的责任,对孩子更加耐心,让其在生活与学習中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家校沟通 共同呵护孩子成长
学生在完成课堂学习回家之后经常不会向家长讲述自己在学校的状况。家校共育就需要通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交流让家长多多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合作共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尊重家长的意愿与其沟通交流,并且根据家长不同的想法采取相关的合作策略,让家长在于学校合作管理孩子的过程中以一种更加舒适的形式呈现整体效果。学校需要尽量挖掘及利用家长资源,不仅需要满足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需求,还需要理解家长在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合作效果。在共育过程中, 需要对孩子的部分不好的习惯进行分析, 让家长辅助学校进行监督,提高孩子完成作业的效率。
四、家校共进共同呵护孩子成长
在家校共育的理念下,家长帮助学校开展管理工作,促进整体管理效用。在学生放学回家之后,家长需要对学生在家各种情况进行检查,在其遇到问题时给予帮助。虽然家长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放宽管理策略,但是还是需要进行合理的监督,让孩子明白家里并不是其可以懈怠学习的场所。针对目前学生的整体情况,家长要提醒孩子在课余时间少玩手机或者其它不利于学习的活动,而是需要听从教师合理的管教,按时完成作业。这种管理形式还能够促进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其提高学习与生活质量,促进其和谐相处。
总之,家校共育能够有效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在校学习的情况。学校需要为家校共育提供更多的途径,合理利用家校共育平台,加强对孩子的监督管理,使其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更加优秀,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