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又到牡丹花开时
城关镇何家坪小学 董丽华
最美人间四月天,又是牡丹花开时。四月的乡村,碧空如洗,草长莺飞。桃花、梨花、杏花等在大地上次第绽开之后,主角牡丹“千呼万唤始出来”闪亮登场。她以其艳丽的色泽,沁人的芬芳,娇艳多姿,雍容大方,富丽堂皇,国色天香,让多少人击节赞叹,尽情讴歌,流连忘返。正如唐代大诗人皮日休诗中所写的:“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
牡丹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最爱。唐宋以来,不少诗人为牡丹留下了千古佳句。“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天涯。”“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等等,他们的一首首诗,描绘出牡丹的艳绝天下和对牡丹的挚爱,字字动真情,句句是人生。一诗一感悟,一词一境界。牡丹花也是画家们笔下常见的题材,明代唐寅《牡丹图》、徐渭《水墨牡丹图》、清代郎世宁《仙萼长春图之牡丹》、马逸《国色天香图》等人画笔下的牡丹或奔放豪爽,或气韵典雅,成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我从上学期间就喜欢牡丹,每年到了牡丹花开的季节,就和朋友一起去看牡丹,有时全城寻找牡丹,长途跋涉,乐此不疲。参加工作后,更加钟情牡丹,河南洛阳、兰州金川、庆阳昔家园等牡丹园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在每一个牡丹园,放眼望去,流芳斗艳,争相绽放,姹紫嫣红,蔚为壮观。花朵娇艳饱满,花瓣重重叠叠;憨态醉人的娇红、高雅冷艳的素白、恬静文雅的淡黄、贵气逼人的雅紫,或静卧丛中,或傲然挺立,那么从容,那么绚烂,那么绝美。春风细细,清香脉脉。那些盛开的艳,那些含苞的羞,那些天赋的香,那些千姿的韵,一朵一态,一色一奇,让人流连忘返,不愿离开。
在一个下雨天,和闺蜜又去了一个牡丹园,打着伞漫步在噙着露珠的牡丹花丛中,雨雾绵绵,笼盖四野,不觉黯然伤神。就想起秦淮商女吟唱,扬州烟花三月,长安秋风凄怨,边关寒雁悲怆,古道西风瘦马,想起王昭君牡丹丛中琵琶轻弹,想起杨玉环翩翩起舞。想起“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琵琶弦上,纤手轻挑,不知凄婉了多少如歌岁月。再欣赏雨中更加娇艳欲滴,楚楚动人,欲语含羞,她的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皆忘、绝世孤傲的美丽,让我们伤感的心,逐渐平复、平静、平和、恬淡。
庆阳昔家园的牡丹最令人惊艳。前年五月,和朋友乘兴赴约,万朵牡丹向阳开,眼前有美道不尽。各种各样的牡丹扑面而来,雍容艳丽,馨香飘逸,不为尘染,气质天成,让?不禁想起《诗经》里“月出皎兮,佼人僚兮”的句子来。这里的牡丹花朵硕大,艳压群芳,但并不油头粉面;颜色万千,堆金砌玉,但并不妖艳轻佻;花大如盏,迎风怒放,但并不骄傲自满;树冠低矮,铁骨铮铮,但并不低眉俯首。这种精神直抵灵魂深处,让人心旷神怡,弥久恒远。
想起牡丹,就想起李商隐的《回中牡丹为雨所败?首》,其中“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让人不胜感慨。唐文宗开成三年暮春时节,李商隐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由长安动身回泾川,途经回中,院子里的牡丹刚刚绽苞,就被?阵狂风疾雨打落。诗人回想往事,触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写下此诗,牡丹风中落,凄雨滴梧桐,满腔悲凉。我想,如果政府能在瑶池沟李商隐故居周围种上满沟牡丹,牡丹花开的日子里,这里一定会成为泾川人的打卡圣地,许多人一定会天天去欣赏,去感悟,去描摹,如痴、如醉、如梦、如幻……文人们坐在李商隐塑像身旁,邀明月,品花香,舞清影,吹羌笛,何等潇洒浪漫。
花开无声,花落无息。如今,牡丹花期将过,萧萧风雨将她一开倾城、再开倾国的花冠打落。但是,纵然花儿凋谢,美人迟暮,“零落成泥碾作尘,仍然香如故。”但是牡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瓣瓣的落红孕育着下一个花期,孕育着下一个希望。多少游客依然固守执念,“春花秋月老,相思待来年。”
作为一个绘画爱好者,我对牡丹情有独钟。利用一切业余时间观察牡丹的习性、结构、神态及变化,甚至把自己当成一朵牡丹,去理解,去体会、领悟、钻研,先后画了许多牡丹画。我总想画出牡丹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之艳,想画出牡丹的风姿绰约、端庄秀雅,玉笑珠香,娇媚秀润之美;想画出牡丹的雍容华贵之姿,睥睨人间之态;想画出牡丹神采焕发,光辉四射、铮铮傲骨的王者之象。我想让牡丹四季常开墙上,芳香永驻心中,然而才疏学浅,画意不精,总感到不满意,不知撕毁了多少画纸。但是,为了心中的那份神圣,那份钟爱,我将继续画下去,并且指导学生赏牡丹,画牡丹,做牡丹一样高洁的人,教学相长,无怨无悔。
停下欣赏的脚步,鞋上沾满了牡丹花香;拢起画画的手指,指尖挑起了牡丹微笑。在盛夏里,在阳光中,无论牡丹花谢花开,这铺天盖地的美丽,这沁入生命的灿烂,这渗入骨髓的痴情,都会将我的生命之火点燃,让我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傲然挺立,风雨兼程。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