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双减”下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水平提升策略浅议
泾川县荔堡镇庙李小学 杜 宏
主题:“双减”之下,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写作水平,对广大农村小学一线语文教师来说,是当务之急。小学中年级是学生写作的起步点、关键点,是整个小学阶段写作的基础。而农村小学受地理环境、经济状况、师资力量等因素制约,学生习作热情不高、习作水平不高,严重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从农村中年级学生习作现状、主要原因、解决策略三方面对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写作进行全面剖析,从四个方面为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教学提供了解决和指导意见。
关键词:农村小学 中年级 策略
一、对农村小学生习作现状之分析。
小学中年级学生刚由一、二年级学写话、写一个完整的句子、写一件完整的事例到三年级开始学习写作文,是学生语文学习中一个很大的转变。学生年龄小、缺乏写作经验,面对以前由“字、词、句、段”向“篇”的转化,是语文学习中一个质的飞跃。现实中,学生受写作思路引导不足、作文指导方法不对路,平常缺乏记写日记习惯等,以及语文基础知识积累不足,写作素材和思路缺乏,导致写作无从着手、写作困难、被动应付。以上诸多因素致使学生对语文习作情绪学习热情度不高,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失去了信心。笔者从教以来,在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时,从作文批阅中发现许多学生作文都是千篇一律,应服差事,写作基础差,一个班级中找出几篇象样的作文十分困难,农村小学学生写作现状令人担忧。
二、主要原因。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犹为重要,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差,家长文化层次,为维持生计整天起早贪黑、四处奔波,很少有时间过问孩子学习情况,疏于管理,孩子基本处于松散“放羊式”管理,学生的学习得不到关照,写作就更可想而知了,甚至有的一个月或一年见不上孩子一面,更谈不上辅导。留守儿童、单亲家庭,整天与爷爷奶奶一块生活,保证温饱已经不错,习作成为学生学习的“老大难”。加之农村小学在中年级写作教学方面重视不足,学校缺乏从管理、教研、培训及方法指导方面的引导,学生的习作启蒙得不到良好的开端。农村小学教师一人兼几科,虽不是样样精通,但样样都得知道,有些教师观念陈旧,教法单一,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同时受学校活动匮乏,体育、社会实践活动欠缺,课余生活单调,学生阅读量偏少,导致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写作失去了源泉和素材,面对习作是抓耳挠腮。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
三、策略浅谈。
面对农村中年级学生习作教学中的种种困境,我们要想法创设情境,优化教法,灵活学法,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1.做有心人,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
“知识来源于生活,切用之与生活”。在习作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鼻去嗅,用心去想,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结合日常生活,将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作为习作素材,一点一滴,日积月累,从中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坚持书写日记,从而提升自己的习作能力,同时也为今后的习作储备第一手资料。例如我们要写《花》的片段,我们可以从最常见的如月季、牡丹、菊花、牵牛花等入手,结合图文与实地观察,让同学们到花园里亲自去看,看花的外形、颜色、形状、花瓣数量、香味等,边看边想边记录,把自己的所观所想写下来。写花开得很旺,可以从“有粉红、有深红、有紫色、有黄色、有白里带红、红里带黄”等颜色方面去写,还可以用上表示颜色的词语,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花花绿绿、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等,以增强文章的美感。写花的万千种姿态,如“有的含苞待放,像害羞的小姑娘;有的昂首挺胸,尽情展示自己的身姿;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伸着懒洋洋的腰;有的已经凋谢,露出小圆茎,孕育着新生命。”这样描写花半开、刚开、全开、花骨朵的形态,把花的不同姿态美展示给观众,语言朴实,形象逼真,给人以活的的画面感。因此,只有回归生活,做个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亲自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写出的习作才有真实感、亲切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作文的思路就更宽了。
2.以课文为导向引路,学习其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组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部编语文教材习作的编排,都跟每个单元主题一致,单元中的课文就是学生写作的范本,教师应更好的利用这一科学有效资源,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安排,开首点题,结尾总结,其中第二大段按照四季的顺序具体介绍,每个自然段的首句都是本段的中心句,统领全段,抓住了小兴安岭四季特点,结尾最后一段又是统领全文的中心句。结构清晰,主题鲜明,让学生感受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按照四季顺序写自己的家乡,可以给出几个话题让学生练练。例如:“我的家乡真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我爱我美丽的家乡!”。课文《海滨小城》、《富饶的西沙群岛》、《赵州桥》等都是很好的范文。
3.注重仿写,用好课后小练笔。
小学中年级应注重学生仿写。首先教师应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而不是要写多好,是写清楚,而不是写具体。经过实践发现,学生写的好的片段都是仿写课文中的精彩美段写成的。因此仿写就成了小学中年级学生练习写作能力的突破口,引导学生走进写作的大门。仿写的形式有多种,可以仿写一句话,也可以是一片段,还可以写成篇。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开展课后小练笔,引导学生体会优美语句、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在作文中的点睛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抓典型句子、抓精彩片段、抓精美范文,利用连接词“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有的…有的…还有的…”等句式,让每个学生积极开展仿写,时引导学生利用仿写练笔提升习作水平。三年级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中“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的在街上溜达。”就是很好的范例,可以让学生仿写成“天上的云,变化多端:有的像小狗,有的像白鹅,有的像飞艇,有的像金鱼,有的像老牛在默默的耕地。它们形态各异,有趣极了。”这样的仿写,既让学生学会了写句子,又了解了修辞手法在句中的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深化,把句子写成“像__的小狗”、“像__的白鹅”、“像__的飞艇”、“像__的学习了金鱼”、“像__的老牛”等等,逐步深入,循序渐进。在学习《燕子》这篇课文后,课外中“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的可爱的的小燕子”,突出了小燕子的特点。可以随机出示黄莺和天鹅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写话完成练习,“一身__的羽毛,一对__的翅膀,加上__,凑成了__的黄莺”,可使表达的意思更加生动形象,描写更加丰富多彩。
4.结构安排“三段式”,行之有效。
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三段式”结构是最简单、最有效的写作方法。元代作家乔梦符说:好的开头要像“凤头”,好的中间部分要像“猪肚”,好的结尾要像“豹尾”。在教学中,可让学生把“三段式”理解为三个自然段,也可以理解为三个组成部分,分别叫“开头、中间、结尾”。结构为“总——分——总”形式,开首点题、中间叙事、结尾总结。其特点为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构思三段,一气呵成。学习了《荷花》后,全文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看荷花;第二、三自然段写荷花的形状和姿态;第四五自然段写观荷花时的感受,可简单概括为“闻荷花——看荷花——想荷花”。我们可利用这一模式,让学生完成《课间十分钟》小练笔,引导学生开首点题“课间十分钟真热闹……”,中间写开展的各项活动,如跳舞、游戏、唱歌等,结尾“课间活动真是丰富多彩,…!”。这样的引导学生既学会了文章的布局结构,又为今后写作典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学生能依据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迅速整理出自己的话把它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总之,努力提高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写作水平,是每一个农村教师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但农村中年级学生的写作教学要与孩子们生活情景相联系,挖掘浓郁的乡村气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学生提高习作水平。在中年级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组织、因人而宜,采用多种形式,对症下药,才能创造具有高效性、实效性的习作课堂。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