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泾川县第三小学一年级数学备课组
《让小学数学课堂因说理而精彩》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
教学设计
〇 王雪艳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和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渗透在计算中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学具:小棒、计数器。
上节课我们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及整十数,现在我们来做一做。
一、 复习过渡
35+4= 42+3= 5+21=
35+40= 42+30= 50+21=
(1) 分别说说35+4和35+40是怎样计算的?
(2) 这两组题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二、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过渡:话说猪八戒喜欢吃西瓜,今天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八戒还很贪玩,他来到玩具店:激趣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4):八戒说:“我有35元,买一个大象,(2元),还剩下多少元?”
师:谁来帮八戒解决这个问题?
生:列式35-2=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板贴。
2.小组探究:35-2=33(元)
师:下面请一二小组利用摆小棒,三四小组用拨计数器的方法开始算一算吧。
(1)摆小棒;板贴
(2)拨计数器
师:还有什么方法计算呢?
(3)数的组成
35-2 =33 想: 先算5减2等于3
再算30加3等于33
小结:
3.知识迁移:
刚才我们知道了八戒的小秘密,想不限猜猜悟空除了喜欢打妖怪,他还喜欢什么呢?其实悟空还喜欢公主娃娃。他也来到玩具店:
悟空说:“我有20元,如果买一个公主娃娃(35元),还差多少元?
35-20=15(元)
师:这就是我们接着要学习的两位数减整十数。
仍然用刚才的方法开始摆一摆、拨一拨吧。
(1)摆小棒;板贴
(2)拨计数器
(3)数的的组成
想: 先算30减20等于10
再算10加5等于15
35-20=
小结板贴:
师:现在我们掌握了方法,快去帮小乌龟赛跑吧!
三、 能力提升,知识应运
1.基础练习:比一比,看哪只小乌龟爬的最慢?
68-30= 87 - 20= 79 -60 =
68 -3= 87 - 2 = 79 - 6 =
小结板贴:
2. 能力提升:接下来谁愿意帮小动物送桃子呢?
3. 知识应运:亮亮和聪聪是两个爱看书的好孩子,今天他们在看书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谁能帮他们解决?
亮亮和聪聪看同样一本78页的数学读物。亮亮已经看了50页,聪聪才看了7页。亮亮还剩多少页没看?聪聪还剩多少页没看?
四、收获:我来当老师:①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板贴)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②收获:只有相同数位的数才能相减….
五、课后延伸—实践作业:购物活动–用老师给你们红包里面的钱运用本课知识试着给爸爸妈妈编一个小故事,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应找回多少钱?或者还需要多少钱?
结语:通过学习,同学们学到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的口算内容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新课开始我呈现给学生各种儿童玩具价格的情境图,由儿童喜闻乐见的八戒、悟空引出例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新授过程中我通过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拨一拨)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直观理解算理。
最后我针对本课设计了一道开放性的实践作业:用自己红包里的钱购买喜欢的玩具,给爸爸、妈妈编故事。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真正地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就会有一种成功感。
尽管这节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但还有好多地方不尽人意。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集体回答问题次数较多,失去了自我展示的机会;课堂练习时,孩子们做了答案,却没有去订正;整堂课节奏有点快,我始终感到有一种紧迫感;在知识迁移引导中,未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
互动评课 共同成长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
评课稿
第三小学 朱小丽
听了王雪艳老师的课,总体来说,这节课的教学流程清晰,各环节衔接较顺畅。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奠定基础。在备课时,王老师虽然感到这幅图设计的情境很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比较紧密,但是又觉得这幅图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没有利用课本上的情境图,而是设计了“孙悟空”,“猪八戒”买玩具提出问题,对教材做了进一步的整合。
一、利用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采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王老师根据儿童爱看动画“西游记”的特点,利用他们熟悉并喜欢的动画人物来开始本节课,因此学生的兴趣很高,学生的注意力都很集中。
二、创设和谐氛围,活跃课堂气氛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通过“摆一摆、拨一拨、数的组成”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探究出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三、设计开放的练习题,让学生学有所得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
本节课王老师设计的练习题层层递进、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而且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会再次得到训练。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
评课稿
第三小学 杨淑娟
学生刚学完《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再学习《两位数减一位数及整十数》,对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他们可以利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迁移来突破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听了王雪艳老师的课,从课堂教学中能体现以下几点:
1.复习题的设计十分有效。因为对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知识的复习能够为学生迁移自主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不退位减)”的算理算法做好知识性准备。
2.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层次分明。
3.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王老师设计了35-2和35-20法对比。让学生出算法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个环节设计的很好,能让学生再次体会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最后总结出:相同点是:把被减数35分成了30和5。不同点:35减2,表示减去两个一,是个位与个位在减;减20,表示减去两个十,是十位与十位在减。这样一来,学生就会透彻地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的原理。最后的对比练习、趣味练习、应用练习、拓展练习,使学生整节课都在快乐的思维状态下学习,直到下课,学生仍兴致勃勃。
4.用操作内化算理,针对学生会算但不会说算理的现象,为了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主要用操作来内化算理,从而解决本课重难点。本课中,不仅让学生借助小棒,还用计数器,由直观到抽象,把这两种不同算法进行了清楚的比较,从而使学生一步步理解了算理、说清了算理。本节课中,我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做”中学,在“做”中体会、理解。
5.注重说算理,传统数学教学,只要学生懂了,会算了,就达到了目标,但新课程理念还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所以本节课中,我还注重让学生多说,让他们边做边说,边算边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不仅能内化算理,而且能清楚地阐述算理。方位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不仅能内化算理,而且能清楚地阐述算理。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
评课稿
第三小学 杨文聪
今天聆听了王老师课,我受益匪浅。谈谈我的体会。
1.聊天式的课堂氛围。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获得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在没有束缚的环境中,才乐于参加,敢于表达。这个过程也能让学生逐渐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数学的信心。
2,结伴式的探究活动。
结伴式的活动是儿童的需要,在活动中学生才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在探究“35-20”的算法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他们所需学具集中放在一起,先让学生思考,根据需要选择学具摆一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由于有了小组这个团体的依靠,学生没有了胆怯。在一个心理安全的自由空间里大胆思考。互相交流,不断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想法。超市式的练习形式。学生是课堂生活的主人,他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渴望。将练习改为超市式的,让学生自由挑选相应的减法算式卡片,将得故作力毎位学生的座位号。学生有了自己进择的机会,练习时会更加加主动积极。这样的练习形式,更能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课堂更富生活气息。
在本节课中,教师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真正成为引导者、参与者。让整个课堂活起来,是最大的亮点。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
评课稿
第三小学 张红莲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我听了王老师的课,感受颇多。
王老师“准备部分”的设计十分朴实,但十分有效。因为上述知识的复习、迁移能够为学生自主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位数(不退位减)”的算理算法做好知识性准备。
“探究算法”时,学生充分经历了从“直观操作”到“抽象算法”的提升过程,学习兴建浓厚,操作活动安排有序。与算法教学过渡自然。特别值得提的是在“35-20”的教学时,合理的利用了学生的已有操作经验。避免了重复性低思维的操作,节约了时间。同时在算法整合部分的设计新颖、简单有效。“巩固训练”时采用的练习题,针对性较强,且执教过程中也体现了一定的层次:最后“补充设计”的两题在通过合理拓展使学生初步感知自主花钱,与孩子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体而言,王老师对教材的解读、挖掘是合理、准确的。在教学中能够较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
如果此课的教学中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改进,相信会更好。
1.教学时对学困生如果能给与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就更好了。
2.算法教学应体现一定的层次,从不会到初步掌握,再到熟练应用。生对算法的掌握大致经历“眼中有心中无”到“眼中有心中也有”再到“眼中无心中有”的三个层次,而不需要每道题目都反复、机械地说算法。如此“学习倦息”就不会来得太快,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最大的提升。
总之,王老师的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探索,取长补短,使我的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
评课稿
第三小学 陈莉琴
王老师执教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这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及多位数计算都打好基础。这节课目标定位在使学生经历探究两位数减一位数(不进位)算法的过程,理解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减,十位上的数不变,从而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并能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发展数学思考。
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1、在导入部分,教师选择10以内的加减法入手进行复习巩固,为后面新知学习打下基础。
2、在探究新知这一块,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交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用摆数数棒,计数器拨一拨,不同方式进行探究,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了良好的开端。
3、练习设计有趣,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而且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综观这节课,王老师能结合教学内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算一算,并解决问题,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
评课稿
第三小学 贾海霞
今天,我听了王老师讲授的“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这节课,让我受益颇多。王老师无论是对时间的把控还是课堂呈现都做到了最好,是一堂成功的示范课。
首先整堂课充满趣味性。教师注重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例如主题图整合为“猪八戒买玩具大象”“孙悟空购买公主娃娃”以此引出今天学习的计算35-2 和35-20。习题设计为“小乌龟来比赛”“送桃子回家”还有开放性实践操作题“红包买礼物”等。并以红包为奖品激励孩子设计购买小故事,从而解决生活问题。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使学生以较好的思维状态投入学习。
其次在操作中体现算法多样化。因为学生思考的方法不同,有学生利用数的组成计算,也有通过摆小棒的方法算出结果,更有同学通过拨计数器的办法操作。在解决“还差多少钱时?”和“还剩多少钱?”教师给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时间,询问计算的方法,学生根据知识的迁移回答到要计算35-2就要先算5-2=3 再算3+30=33。要计算35-20就要先算30-20=10再算10+5=15从而明白算理。教师把学生的算法在班级展示,使全班学生都能较好地了解算法,从而体现了算法多样化。不仅让每一个学生亲身经历算法的思考过程,而且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使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然后进行交流,教师加以指导。引导学生用最方便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最后做到了优化整体,让知识迁移为计算课注入灵魂。教师整合了教材的主题图,增加了趣味性。从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入手,将计算的方法进行的有效的迁移。使得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愉悦。更加注重练习设计中的生活性、典型性、层次性、多样性等。在游戏活动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