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起步教学
玉都镇学区尹家洼小学 代春艳
2022年4月20日,玉都镇学区开展了三四年级作文示范课活动。活动中,各位老师各抒己见,交流了自己的所感所想,学区主任毛贵红和李涛对习作课提了很好的意见建议。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和本次示范课活动,谈一谈农村小学作文起步教学。
一、疏通语言关,我手写我口。农村学生习惯讲方言,甚至有些农校教师上课也用方言,导致部分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白话”连篇。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方言词汇来代替普通话词汇。例如“你在做什么”写成“你做啥着呢”,“淤泥”写成“臭泥”等。二是用方言表达不符合语言规范。例如“李明全身被雨淋湿了”写成“李明的一身全部被雨淋得湿湿的”。问题在哪里?就是因为教师没有提倡或带头讲普通话,没。有规范学生的语音,导致学生写不出作文或写出的作文语言不规范。
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这个“口”是说普通话的“口”。教师可利用课文示范,引导学生像读课文那样用规范的语言叙述一.件事;教师还可结合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规范词语表达,甚至可模仿各种句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说通顺….通过这样长期的仿说仿写,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克服方言影响,使其语言更规范。如何让学生对写作文没有畏惧感呢?第一步,讲普通话。教师要坚持用普通话教学,学生坚持用普通话交流,这是写好作文的第一关。第二步,每次写文章都要求先想后说,说顺了再写,说与思考同步,以纠正不规范的语言,使学生初步做到‘心口如一,口手如一”。第三步,常抓作文讲评与佳作欣赏。讲评中,让学生受作品的熏陶濡染,进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广开观察路,厚积而薄发。农村学生写作文难,还表现在内容定位上,写作文时不知素材在何处。记得有一个命题作文是《我学会了一个本领》,大部分学生都写学会做饭、会骑自行车等,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写到学会了种菜、除草之类有切身体会的内容。很明显,大部分学生写的内容在作文书中比比皆是。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是学生“不识庐山真面目”,或者说不知道身边事物和亲身经历的事情如何写。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不断积累,以备不时之需。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津津有味地向学生讲述身的故事、描述身边的事物,以此让学生乐于观察。对于课外活动,很多教师总是一个劲地说,很少让学生用“五官”去体验当时自己内心与外界沟通时的感觉,所以活动往往也只能是简单的活动,未能与有益体验结合起来。由于学生对课余生活“无所用心”,写作自然也就摸不着头脑,加上语言不熟,写作文怎么能不难呢?
为了让学生养成善于察的习惯,教师可组织学讲自己的观察所得,相互借鉴学习、感受,最好能写成日记,随时积累生活素材和写作题材。观察多了,积累厚实了,写作时就有话可说了。同时要重视作文讲评课,在全班或小组内组织学生品读优秀习作,以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并引导学生总结自己习作中的得与失,以便学生在习作中形成良性循环。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