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观《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有感
第三小学 五年级二班 贾浩奇
纵观古今,我们中国人一直都在对那浩瀚未知的太空进行着探索,从明代万户坐火箭椅飞天,到东方红一号进入太空;从杨利伟步入太空,到“天宫”建成,我们从未停下过探索的脚步。
今天,我在家观看了《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直播一开始,两位老师为我们演示了三个小实验:“K星球”着陆计划,真空状态下的气球和真空状态下85℃的水,介绍了着陆器和大气作用!
直播正式开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浚爷爷通过介绍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183天以来的一些情况和成就,向我们引出了今天的主要内容:太空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王浚爷爷首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体新陈代谢图,从而抛出话题并设下疑问:人在太空中是如何创造合适的生存环境和生存资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接着王浚爷爷给我们分析了载人航天对航天器的要求:环境控制、生命保障和健康保障。然后开始给我们讲解生命保障。
王浚爷爷说,航天事业刚开始时使用的是供给法,但是投入成本太高,后来经过航天人员的不懈努力,终于研发出了现代空间站采用的第二代物理化学净化系统。
空间站采用电解水的方式来获取氧气,一升淡水大约可以产生620升氧气,可以满足一名航天员一天所需,完美解决了航天员们对氧气和水的双重需要。
最后王浚爷爷又简略的讲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还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近30年来的发展史和未来的愿景,便进入了互动环节。
看完这堂直播课,我除了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无穷智慧外,最想了解的问题是:载人航天会面临多少种宇宙粒子、辐射还有磁暴呢?这些分别都有什么危害呢?因此,我决定在学好专业文化知识课的同时,也要抽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以外的知识,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时刻准备着投身中国太空移民,为人类寻找新家园的伟大事业中! ( 指导老师:雷盼花)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