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深耕课堂,增质减负
王村中学 陈丽萍
“双减”的目的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是指通过一减义务教育阶段过重作业负担,二减校外培训负担的方式,促进优质均衡发展、规范教育教学秩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旨在恢复教育生态,避免应试化、短视化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让教育回归本质。因此,我认为“双减”必须做到“双提”: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接下来我就简单谈谈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的备课质量对于一节课的有效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备课时,教师需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本节内容在整个单元甚至整册课本的地位和作用,深入研究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整合、删减和补充。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考虑到学情及学生心理特点、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教学设计最终要以增长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目的。通过扎实备课确保课堂每一分钟都能更有效率,做到胸有成竹,与此同时,也要预设课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二、精准课堂提问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在数学课堂上,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主要途径。在“双减”背景下要提高数学课堂质量,教师不仅要会精准提问,还要会引导学生提问。有些老师课堂上常常出现一问一答式,如:“对不对?是不是?懂了吗?还有不会的吗?”,这类问题直白、简单、流于形式,学生提不起兴趣,有些学生只是简单附和,并不是真正懂了。下面我就数学课堂问题的精准化设计谈谈我的理解。
1.复述性提问。即要求学生复述教材的提问,教科书里重要的概念、公理、定理、性质、法则,是数学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原件”。对于这类问题,教师可以把机会尽可能多的留给班里中等偏下的学生回答,也可在每个等次的学生中都选择一个代表回答。
2.铺垫性提问。即学生学习新知识前的提问。如:在讲授梯形中位线定理时,可设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是什么?梯形的图形特征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回忆,对比新知识并产生疑问,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比较式提问。面对新的知识,教师应该去揭示它的内在规律,揭示它与以往知识的联系,而不是简单地给出结论。比较式提问是教学中新旧知识之间很好的过渡,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或以前学过的类似知识,提出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习领悟,体会数学思想。例如:解方程:2x+3=7,我们运用小学时学的加减法运算规则类比启发,则有利于提升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让问题简单化。
4.引导性提问。针对教学内容,老师可以像进行科学探究似的,提一些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从找到答案或总结出结论,例如:引出加减消元法时,教师问:怎样解方程组3x+10y=2.8 15x-10y=8,学生只学过代入法,而用代入法解不简便,这时,老师先引导学生说出消元思想,再让学生观察先消哪一个未知数,学生通过观察、尝试总结出把这两个方程组加起来可以消去y。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说出为什么能消去y,接着教师出示方程组3x+4y=16 5x-6y=33,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消元?学生在对两数相加,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总结出能消去未知数的前提是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进而考虑到要对方程变形。运用等式的性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不同的方程变形。让学生的思维多样化而不拘泥于固定答案。
初中数学课堂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以问题作为主线,教师抓住时机正确引导,在问题的碰撞中巩固知识,培养思维,渗透数学思想。
三、培养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除了传授基本知识,包括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以外,更要培养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想,运用合理的数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积累丰富的知识储备,这就是核心素养。
那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做才能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来解决问题?第一,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归类、对比、总结、迁移,让学生在参与互动中体会知识、发散思维,积累经验,总结出规律,从而达到思维的飞跃,建立逻辑思维模型。第二,在具体的做题训练阶段,教师可以设置提问环节,每一道题不只是简单的计算,还应该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久而久之,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还能让养成了学生遇到问题时思考、表达、解决的能力,真正做到提升计算能力、培养数学思维。第三,计算能力以及计算的正确率主要靠平时多练,在训练时学生也可以总结出某些规律,以后计算遇到时也可省时省力,教师也可以通过口算抢答游戏的课堂训练方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和心算能力。
初中数学的本质就是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揭示数学规律,总结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双减”政策虽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但减负并不是放养,“减负”的同时要“增质”,向课堂40分钟要“质”,向作业设计有效性和精准化要“质”,这也要求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做一个有“质”的教师。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