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让艺术之花在智慧的沃土上扎根
——观泾川县第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讲赛有感
泾川县第三小学 王红莉
不知是艰难的事情能激发我的探索欲,还是我本身就是一个喜欢探索新事物的人。这两三年来,我确实是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经参加过一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国培计划”网络培训,有幸取得了“优秀学员”的称号,喜不自胜。凡是有听课的机会就去听别的老师上课,思辨性地琢磨每个细节。自己也尝试上过几节录像课,但总没有满意的。我觉得可能是积累不够,理念也不够新。我又认真阅读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似乎找到了一些灵感,但又无从着手。
2022年3月21日和22日,我有幸全程聆听了我校举办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讲赛。在精彩的同课异构中,我不禁感叹我校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更感受到了智慧的碰撞带来的火花,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3月21日我们聆听了我校陈婷婷老师、高青老师和陈红丽老师执教的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买东西的学问》。
陈婷婷老师亲切、自然、大方的教态和富有层次的教学艺术给我们带来愉悦的课堂体验。她巧妙地将本课第一板块“学会看包装”和第二板块“避免购物小麻烦”综合提炼成一个主题:做聪明的消费者。这就能看出老师研究教材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很强。上课伊始,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购物经历,引导学生知道购物中学问很大,进而引出主题的学习“做聪明的消费者”。紧接着创设四(2)班要开联欢会,需要购买一些零食、小奖品和装饰教室的物品,生活委员雯雯请你来帮忙,请你来为她出谋划策吧!既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也让学生体验到了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更值得学习的是陈老师巧妙地将板书内容以儿歌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整堂课上完时,她用彩色卡纸出示的板书刚好组成了一首完整的购物儿歌,学生在欣喜中和老师一起朗读儿歌,既学到了购物的窍门,也充满了乐趣,这堂课的完整性和教育效果都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学会灵活使用教材,开展有趣的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课堂设计的完整性,运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翁,是我们必须要习得的教学艺术。
高青老师大方得体的教态和准确凝练的教学语言,让我有一种想一直静静地去品味的感觉。高老师对教材的把握非常准确,且能在每个环节巧妙地进行课内外知识的链接,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购物技巧。尤其在“小标签、大作用”这一教学环节中,在组织学生分组研究标签和包装盒上的信息的时候,分工明确,让四个大组的学生分别研究衣服、食品、文具和药品标签或包装盒上的信息。这样一来降低了学生交流学习中的难度,学生交流时也不会出现比较乱的现象,秩序井然。在面向全体学生交流时,学生准备充分,交流的成效大大提升。可谓一箭双雕。在引导学生避免购物中的“陷阱”的时候,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也能借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网络购物中遭诈骗的新闻,让学生深刻体会网络购物需谨慎。所以,合理运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并巧妙化解,是我们必须习得的教学艺术。
陈红丽老师对教材的合理运用可谓高人一筹。在引导学生辨别应该选取课本图片上哪一种瓜子购买时,她关注到了一个全新的点,用构想情景的方式告诉学生,这两种瓜子,一种包装精美,各种信息俱全,价格稍贵一点;一种包装简单,生产信息不全,很多标志也没有,但是价格很便宜,你打算买哪一种?紧接着,以课件上动画设置的形式,圈出购买食品时应该注意看哪些信息。教学思路清晰的同时,又增加了趣味性。在课堂用语上也比较新潮,如“王小明是个购物小白,请你来帮帮他吧!”等等,学生在听完后,会心一笑的同时,也增加了自己能出谋划策的自信心,进而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合理地运用教材,创设情境教学,做个时尚的老师,是我们要习得的教学艺术。
3月22日,我校吕登科主任、雷盼花老师、钱燕平老师和王雪艳老师执教了小学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4课《我们的公共生活》,这四堂课可以说各有千秋。
吕登科主任在备课方面可谓是下足了功夫,虽然他说自己熬了大半夜,找了很多图片、视频,又不断地修改课件,但上课时毫无困倦和懈怠,反而更加精神,更加热情。尤其在引导学生理解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区别,以及在公共空间应该注意什么的时候,他思维开阔,风趣幽默,妙语连珠,选取的反面教材的打喷嚏、吐痰等视频,在逗得学生哈哈大笑的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在公共场所应该谨言慎行,注意自己的形象。所以广泛地采用网络资源,合理整合运用,同时善于挖掘身边的反面事例教学,是我们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要学习的教学艺术。
雷盼花老师从现在的疫情管控,不能外出去超市、商场等地方谈起,自然地引出课题“我们的公共生活”,再将自己设置到情景中区,让学生猜猜她最近去过哪些公共场所,抓住学生“亲师性”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学生也乐于向老师敞开心扉,大胆地去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想法。在给身边的公共场所分类环节,老师能给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也能深入学生中间,亲身指导,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在学生的交流环节,学生也乐于交流,课堂气氛活跃有序,教学效果显著。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我们善于把自己当成一个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人,设身处地地放低姿态,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基础上去组织教学,同时也要注意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巧妙地,全局地去设计教学活动,这是我们要努力习得的一门艺术。
钱燕平老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善于抓住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在上课伊始,教师亲切地和学生谈话,创设了一个学生在家的状态,让学生感受到私人空间的自由。这时,老师话锋一转,创设了一个突然要外出去超市买东西的情景,问学生你该注意哪些?在学生回来后,顺势引出课题“我们的公共生活”。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去过哪些公共空间?学生的话匣子被打开了,说了许多的公共场所,接下来老师采用“我的公共生活”调查表开展了课堂调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了学习活动中,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问题越难,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反而越高,这得益于老师精心设计的、有层次的思辨活动,通过讨论、辩论紧扣学习重难点的问题,加上老师细致、耐心地引导和鼓励,这堂课的气氛和效果都显得特别突出。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思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我们必须习得的教学艺术。
王雪艳老师的课堂从视觉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课前准备非常用心,尤其是精美的板书和教案设计体现出了王老师高雅,又富有童心的性情。课堂上举止大方,提问学生面带微笑,启迪性的语言较多,循循善诱,给人以温柔,有耐心的感觉。在引导学生在公共场所应该注意什么的时候,老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抛砖引玉,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她进行准确地引导、小结。可谓是水到渠成。所以说,把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运用到教学中去,美化我们的课堂,尽情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魅力,就能让我们的课堂散发不一样的光彩。这也是我们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之路上要努力学习的艺术。
纵观这生动的7堂课,我看到了许多值得努力学习的地方,也有了两点关于如何让我们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更加高效的思考:
1.正确认识课程特点,转变教育理念。
现阶段,我们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很多都是语文老师承担,很多老师在上道德与法治课的时候,很难摆脱语文课的设计思路和授课模式,用教语文的方法去教道德与法治,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程特色难以体现,课程的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基本特点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教学中应该重视的培养儿童的探索性的课程核心,往往被知识的传授所占据。而尊重儿童,从儿童生活的角度运用教材,尊重儿童,让德育教育的教和学都立足于儿童生活的核心要求,更多的被老师的所见、所感、所闻的经验所代替。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去学习。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但更要努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让学生能够跳出以前的思维模式,更加自由地,主动地去学习。
2、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这一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既体现为活用教材、用活教材,也体现为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设计教学活动。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有效传播的效率,就要深入研究教材上的内容,包括图片、文字、知识窗、小贴士、案例、表格、儿歌等等。在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巧妙地编排。
例如:我在上四年级道德与法治第23页的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同理心,将毛婧媛同学写给知心姐姐的一封信改编成了一个午夜电台的情景表演,虽然要费心思去编写脚本,但通过两位同学的精彩演绎,学生立马就感受到了别人欺负的苦恼,进而引出“遇到欺负怎么办”的话题研讨,这样的改编算是比较成功的。
其次,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要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就要认真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心理特点、他们的生活经验,站在尊重儿童的基本出发点上,不断地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巧妙使用儿童生活中的活例子,跳出课本内容的局限性,积极拓展儿童地认知领域,想方设法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不断地对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例如:我在教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内容《生活处处有规则》时,开展反向事例我来演的活动,通过小组同学课前的排练,学生在课堂上精彩的情景表演,激发了学生向不守规则的行为说“NO”的决心。这一设计的灵感来自于我长期担任班主任,对学生的了解。根据三年级学生逆反心理较强,自我意识明显的特点,他们很容易在错误的现象面前选择更“利己”的做法,而对正向的说教、引导非常反感。我想:既然学生这种心理一时半会儿难以改变,不如就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变废为宝,夸大其词,让他们自觉地感受到自己的迷失给自己、给他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这一堂课后,学生的是非观念明显增强了,班里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行为立马有了收敛。所以基于学生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会在课堂上取得较好的效果,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也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成长。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需要研究和创新的地方还有很多。相信我们在潜心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能更好地胜任这门课的教学。让艺术之花在智慧的沃土上扎根,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