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黑龙江考试资讯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MjIzMzkxNg==&mid=2247627429&idx=4&sn=1bcf4c395a277edc2e606d8240705a44


2021年全国乙卷化学试题评析
省实验高三化学备课组
2021年是高考化学试卷从传统的理综模式向新高考“单一学科命题”模式稳步推进的一年,原有的全国Ⅰ、Ⅱ卷合并,称为全国乙卷,对于一直使用全国Ⅱ卷的我省考生来说,试卷呈现形式、灵活度、难度都有所提高,习惯于死记硬背、机械刷题的考生会感到很不适应,分数一定会有所降低,而试题整体的区分度(尤其是高分段的区分度)将会有所提高。2021年全国乙卷化学试题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突出了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以及核心价值的考查,落实了高考评价体系对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体现了高考在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上的重要功能。
(一)凸显学科价值,坚持立德树人
2021年全国乙卷化学试题以丰富的试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的学科价值,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第7题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情境,向学生普及了多种实现碳中和的工业常用手段以及科研新技术,既体现了化学学科在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又展现了我国在维护世界环境中的责任与担当。
第9题A项涉及到锅炉除水垢;第11题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月球土壤;第12题用电解原理解决冷却水管道附着生物问题;第26题利用化学原理从炉渣中回收金属元素,以达到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第27题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28题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剂一氯化碘;第35题含有过渡金属Cr的不锈钢的广泛应用以及AlCr2在改善合金性能中的作用;第36题抗失眠药物的有机合成路线……这些或大或小的情境材料潜移默化地诉说着化学学科在生产、生活、科研、环保等各个领域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培育学生正确的化学观和价值观。
(二)淡化记忆、强化推理,明确引导教学
2021年全国乙卷化学试题明显淡化了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取而代之的是对陌生信息的综合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
第7题并不要求学生机械背诵碳达峰、碳中和的含义,而是在题目中直接给出碳中和的信息,并要求学生对比分析几个选项,合理选取最直接有效的措施;第8题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备,仔细查看题目就会发现,学生根本不需要提前记忆这些气体的具体制备方法,仅从反应物的状态、气体的密度入手,结合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就能做出正确选择;第9题A选项虽然源于教材,却依然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在信息中给出“溶液”、“水垢”的提示信息,B、C选项则着眼于“少量”、“过量”,体现试剂用量对反应实质的影响,渗透条件控制的思想;第11题并未从记忆典型性质入手确定元素种类,而是给出了“构成与地球土壤类似”的提示信息,再结合同周期相邻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信息在合理范围内进行简单讨论就能确定元素种类;第35题直接给出配离子的化学式、三种分子的空间结构、AlCr2的晶胞……这些信号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摆脱死记硬背、机械刷题,真正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学科内涵,对高中化学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难易适度、合理布局,有效服务选才
2021年全国Ⅰ、Ⅱ卷首次合并,其难度略高于原全国Ⅱ卷,全国乙卷稳中求进,做了积极的调整。
1.增加基础题数量,保证基础性
7道选择题中前5题难度都不大,以典型物质的基本性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有机基本反应类型、基本有机概念、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必备知识为载体考查了学生化学学科基本原理的应用、简单信息的分析处理等关键能力。
第26题选择了学生熟悉的铁、铝、钙、镁、硅等元素,整体流程简洁清晰,设问包括陌生方程式的书写、“分步沉淀”金属离子、“Mg2+浓度计算”、“160℃酸溶”中酸的选择、试剂的循环利用等,未出现对具体操作方法、目的、原因等的解释,切实降低了难度。
第35题考查了电负性的比较、轨道能量高低的判断、电子排布式的书写、配位键的数目、配位原子的判断、杂化类型的判断、分子晶体沸点的比较、键角的判断、晶胞的简单计算、空间利用率的计算等,整体难度不大。
第36题通过分子式、结构简式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整个合成路线,考查了简单有机物的命名、官能团、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同分异构体判断等常考点,整体难度也不大。
计算量和计算难度大幅降低也是全国乙卷的一个突出特点。曾经令学生十分头疼的流程题中的沉淀转化计算、实验题中的纯度测定或产率计算、物质结构题中的密度计算都未出现,仅保留了13题中的Ksp计算、28题中的平衡常数计算、35题中的空间利用率计算,为了降低难度,后两处只要求列出计算式。
这些题目的设计保证了试题的基础性和得分率,有利于学生以平稳的心态继续作答其他题目,也能有效甄别出学生是否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的化学学科素养。
2.把控难易比例,体现选择性
第12题属于中难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注重学以致用,在真实问题的解决中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第13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对复杂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不同物理量的关系进行深层次的推导后再解决问题。
第27题以陌生物质制备为情境,既有对基本仪器的名称和操作方法、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典型的离子检验方法这些基础性的设问,也有对试剂添加顺序、加热方法选择、加入试剂的目的的解释等较高层次的设问,是一道中等难度的题目。
第28题仅有第一问和最后一问容易得分,中间部分需要学生具备识别复杂信息、深入理解多反应体系中各反应的关系、进行较为复杂的计算和推理等高阶思维能力才能得分,是全卷中最难的一道题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放弃其中的几个空。
这些中难题和难题的设计,能够有效地甄别出哪些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很好地体现了高考试题的选择性。
3.丰富信息呈现方式,考查学科交叉能力
2021年全国乙卷化学试题既有结构简式、分子的空间结构、晶胞结构、实验装置图、工艺流程图、有机合成路线图等较为常规和简单的信息呈现形式,也出现了13题和28题中较为复杂的线性关系图,前者提供了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阳离子浓度的平方随氢离子浓度的变化关系图,后者则将两个反应平衡常数的对数与温度的倒数绘制成线性关系图,解读这两个复杂图像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数形结合能力、综合分析推理能力。
2021年全国乙卷化学试题评析
省实验高三化学备课组
2021年是高考化学试卷从传统的理综模式向新高考“单一学科命题”模式稳步推进的一年,原有的全国Ⅰ、Ⅱ卷合并,称为全国乙卷,对于一直使用全国Ⅱ卷的我省考生来说,试卷呈现形式、灵活度、难度都有所提高,习惯于死记硬背、机械刷题的考生会感到很不适应,分数一定会有所降低,而试题整体的区分度(尤其是高分段的区分度)将会有所提高。2021年全国乙卷化学试题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突出了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以及核心价值的考查,落实了高考评价体系对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体现了高考在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上的重要功能。
2021年全国乙卷化学试题以丰富的试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的学科价值,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第7题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情境,向学生普及了多种实现碳中和的工业常用手段以及科研新技术,既体现了化学学科在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又展现了我国在维护世界环境中的责任与担当。
第9题A项涉及到锅炉除水垢;第11题我国嫦娥五号探测器带回月球土壤;第12题用电解原理解决冷却水管道附着生物问题;第26题利用化学原理从炉渣中回收金属元素,以达到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的目的;第27题氧化石墨烯的制备;第28题有机合成中的催化剂一氯化碘;第35题含有过渡金属Cr的不锈钢的广泛应用以及AlCr2在改善合金性能中的作用;第36题抗失眠药物的有机合成路线……这些或大或小的情境材料潜移默化地诉说着化学学科在生产、生活、科研、环保等各个领域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培育学生正确的化学观和价值观。
2021年全国乙卷化学试题明显淡化了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取而代之的是对陌生信息的综合分析推理能力的考查。
第7题并不要求学生机械背诵碳达峰、碳中和的含义,而是在题目中直接给出碳中和的信息,并要求学生对比分析几个选项,合理选取最直接有效的措施;第8题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备,仔细查看题目就会发现,学生根本不需要提前记忆这些气体的具体制备方法,仅从反应物的状态、气体的密度入手,结合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就能做出正确选择;第9题A选项虽然源于教材,却依然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在信息中给出“溶液”、“水垢”的提示信息,B、C选项则着眼于“少量”、“过量”,体现试剂用量对反应实质的影响,渗透条件控制的思想;第11题并未从记忆典型性质入手确定元素种类,而是给出了“构成与地球土壤类似”的提示信息,再结合同周期相邻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信息在合理范围内进行简单讨论就能确定元素种类;第35题直接给出配离子的化学式、三种分子的空间结构、AlCr2的晶胞……这些信号明确地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摆脱死记硬背、机械刷题,真正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学科内涵,对高中化学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2021年全国Ⅰ、Ⅱ卷首次合并,其难度略高于原全国Ⅱ卷,全国乙卷稳中求进,做了积极的调整。
1.增加基础题数量,保证基础性
7道选择题中前5题难度都不大,以典型物质的基本性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有机基本反应类型、基本有机概念、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必备知识为载体考查了学生化学学科基本原理的应用、简单信息的分析处理等关键能力。
第26题选择了学生熟悉的铁、铝、钙、镁、硅等元素,整体流程简洁清晰,设问包括陌生方程式的书写、“分步沉淀”金属离子、“Mg2+浓度计算”、“160℃酸溶”中酸的选择、试剂的循环利用等,未出现对具体操作方法、目的、原因等的解释,切实降低了难度。
第35题考查了电负性的比较、轨道能量高低的判断、电子排布式的书写、配位键的数目、配位原子的判断、杂化类型的判断、分子晶体沸点的比较、键角的判断、晶胞的简单计算、空间利用率的计算等,整体难度不大。
第36题通过分子式、结构简式的比较引导学生认识整个合成路线,考查了简单有机物的命名、官能团、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同分异构体判断等常考点,整体难度也不大。
计算量和计算难度大幅降低也是全国乙卷的一个突出特点。曾经令学生十分头疼的流程题中的沉淀转化计算、实验题中的纯度测定或产率计算、物质结构题中的密度计算都未出现,仅保留了13题中的Ksp计算、28题中的平衡常数计算、35题中的空间利用率计算,为了降低难度,后两处只要求列出计算式。
这些题目的设计保证了试题的基础性和得分率,有利于学生以平稳的心态继续作答其他题目,也能有效甄别出学生是否具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基本的化学学科素养。
2.把控难易比例,体现选择性
第12题属于中难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注重学以致用,在真实问题的解决中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第13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对复杂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不同物理量的关系进行深层次的推导后再解决问题。
第27题以陌生物质制备为情境,既有对基本仪器的名称和操作方法、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典型的离子检验方法这些基础性的设问,也有对试剂添加顺序、加热方法选择、加入试剂的目的的解释等较高层次的设问,是一道中等难度的题目。
第28题仅有第一问和最后一问容易得分,中间部分需要学生具备识别复杂信息、深入理解多反应体系中各反应的关系、进行较为复杂的计算和推理等高阶思维能力才能得分,是全卷中最难的一道题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放弃其中的几个空。
这些中难题和难题的设计,能够有效地甄别出哪些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很好地体现了高考试题的选择性。
3.丰富信息呈现方式,考查学科交叉能力
2021年全国乙卷化学试题既有结构简式、分子的空间结构、晶胞结构、实验装置图、工艺流程图、有机合成路线图等较为常规和简单的信息呈现形式,也出现了13题和28题中较为复杂的线性关系图,前者提供了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阳离子浓度的平方随氢离子浓度的变化关系图,后者则将两个反应平衡常数的对数与温度的倒数绘制成线性关系图,解读这两个复杂图像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数形结合能力、综合分析推理能力。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