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有趣的影子
泾川县第三幼儿园 刘静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包含了大量的科学信息,幼儿无时无刻不在和它们打交道。但这类环境中的科学的影响也具有自发的、偶然的性质,就要看老师如何将科学教育有意无意地渗透在活动中,给幼儿形成简单的随机地运用科学探究的意识?如何使幼儿有探索学习的兴趣呢?
在畅游日“影子游戏”中,我尝试将游戏与教学、科学与绘画有机地结合,并通过不停追问、反复质疑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探究,激起幼儿的探究欲望。以下是我的做法和点滴体会。
猜猜它是谁
老师“我有一个好朋友,我到哪,它到哪,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紧紧跟在我身边,猜猜它是谁?”有的说“小猫、小狗…有的说“手、脚….”“到底是谁呢?”老师有意识地在有阳光的操场上走动,幼儿看到了老师身后的影子,大声说“是影子、是影子”。
幼儿对事物都有很大的好奇和兴趣,但这种好奇是对事物的直接兴趣,往往也是很无意识的,《纲要》中提到“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我采用猜谜的方法,并通过有意识的体态动作进行引导。
影子在哪里
老师“我的影子在哪里呢?”幼儿“在这在这”老师“我的影子在什么位置?”是左边还是右边,是前面 还是后面?”(语气放慢) 随着老师的站位变化,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在左边、在右边、在旁边、在前面、在后面”。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中我不断追问,促使幼儿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我身边影子的位置,并在我的选择性问题帮助下,学习运用已有对方位的感知,选择用方位词来表述影子的位置。
影子什么样
老师“找个朋友站在一起,比比、看看你们的影子,你发现了什么?”幼儿“我的影子比他的长、我的影子胖、老师的影子大、“我们坐在跷跷板上影子就变成了一个了”。
“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幼儿在自由观察、探索中,用生动的语言积极地表达着自己对影子特征的认识,并把这种活动真正当成在游戏,在游戏中体味着发现的快乐。
影子藏哪里
老师“影子一直在我们身边,影子能藏起来吗?”有的迅速地躲在了屋檐下;还有的竟然趴在地上,有的缩在了同伴的身边,贴得紧紧的….老师“你刚才把影子藏在了哪里?”幼儿有的说:“我藏在了土里” 老师并没有否定,而是鼓励幼儿继续说。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影子不见了,只是被更大的物体影子遮挡住了,所以才看不到的。看似他们的答案都错了,但用开放性的理念来看,对于孩子来说,真正的科学道理并不是现在就能懂得、就能说清楚的。孩子用自己富有想象的想法解释了这一科学现象,是可以允许,也是可存在的。
玩具的影子
师:每个人都有影子,那我们每天都玩的玩具有影子吗?幼儿”有“”没有“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就知道了”。孩子们回到教室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到阳光下。
幼“积木的影子像一个楼”“雪花片的影子像一个怪兽”。师:他们的影子总是一样的吗?幼“积木换个方向影子像个小兔子”“小汽车换个方向影子像个长方形”。师“那我们就把这些影子画下来”。
引导幼儿去发现原来阳光照射到玩具上的方向不一样他的影子也不一样。“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幼儿才能体验到与老师、与同 伴之间的相互接纳。因而才能在大胆的探索求知。
也这使我进一步认识到: 在孩子的科学活动中,科学知识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而亲历科学过程的体验和科学态度,才是更值得关注的。教师应支持幼儿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并帮助幼儿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认识,应相互理解、尊重和接纳。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案例分析】王银霞:红色主题教育背景下《家庭的记忆》课堂教学案例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