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师者温情在,青春处处香
泾川三中 何金平
教育是无法直接被量化的东西,因为它的主要评判依据是情怀和良知。
——题记
与这群美术生相处的这半年,我发现我在悄悄的发生变化,无论是带班还是上课,都越来越沉稳安静,急躁发火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也许有人说,相比去年,学生更懂事了,我承认有这方面的原因,但还有一种原因,大概就是温情。
家庭教育给了我工作上的启发。其实,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曾走过一些弯路,比如:事无巨细的要求,随心所欲的给予,当然还有无厘头的攀比。那段时间,貌似有点收获,但孩子很累,我也很累,表面的平静只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我开始疯狂的读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看视频做笔记,思考整理。从改变说话语气开始,从试着闭嘴开始,从把孩子当孩子开始。慢慢的,我柔和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近了,孩子的性格开朗了,习惯也好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学生与我的孩子之间也就两岁之差,我想,何不用温情感化他们,给其苦躁的生活增加温度,增加父爱的色彩。
于是,我把高高在上,声色俱厉的批评变成了音量适中,娓娓道来的谈心。我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光芒,或活力,或勤奋,或踏实,或互助。即便是那几个闻名于级组的“人物”,也心灵手巧,也思维敏捷,过目不忘。我告诉每一个人,撕掉标签,做光芒万丈的自己。慢慢地,他们的目光中有了自信,脑海里有了目标,不管是专业院校,还是综合院校;无论是一本二本,还是高职专科,至少他们开始了思考,我想这就是教育的力量,温情的力量。
美术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课堂教学中,若一味的与文化课班学生看齐,那肯定不符合学情,更谈不上教学效果。所以,我先确定的目标是:不让他们打瞌睡。这看似简单,实则很难。每节课都批评斥责,也不现实。重点还是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学诗则引导其诗画对译,讲小说则引导其以专业学习为素材创造小说,分析文本理解哲理仍然以美术学习或艺术为情境。总之,三句话不离本行。课堂提问不走寻常路。今天按姓氏(百家姓)排序提问,学生肯定要提前了解百家姓,否则就会闹笑话。明天按身高提问,选高选低不提前通知。后天则会盲选,某一列倒数第几位,顺数第几位,如此,在新奇笑声与期待中,提问的任务就完成了。
带着温情,原谅孩子们不经意间的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当孩子们犯错的时候,做为老师,很容易被情绪左右,目光聚焦在错误本身,很难心平气和的分析错误背后的原因。此时,矛盾往往容易被积化。假如,我们能拿出成年人的理智,调整情绪,就事论事,也许,一切就不会那么糟糕。比如迟到,一定要充分了解原因,除非因为懒散,否则,诸如身体原因,途中摔倒,自行车掉链子等。我们先应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再谈论迟到的事。再比如:课堂上,大课间集体请假上厕所的事,我想,还是不要过问太多,水火无情,也许大家也曾有过如此窘迫的经历,加之,高中生最爱面子,若非万不得已,谁愿意回到幼儿园时代。
教育的意义不只是成绩荣誉,更是孩子们鲜明的性格,健康的心理。把孩子们当成有思想的人,是实施教育的前题,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是教育的格局,把温情贯穿其中,是教育的方法。上善若水,以柔克刚,让每个孩子的青春芳香四溢。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