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莫用昨天的“旧办法”
教育今天的“新孩子”
泾川县窑店镇初级中学 樊银军
根据县教育局安排,我校从12月29日至31日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名师引领促成长,反思践行提素养”校本培训。在吕校长的精心安排和组织下,我们邀请了教育局李旭勤局长、泾川名师王小龙、李小玲、杨秋娟、李晓晶以及我校名师王涛和雷有军老师分别作了关于阅读推广、双减教学、班级管理和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报告,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感悟很深。
多年来,我一直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这样或那样的改变,虽然有所收获,但由于种种原因,我还是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教书匠”,而不是一个“教育者”。尤其李局长关于教师专业成长方面的报告,他关于如何让教师朝着健康、向善、阅读、学习、生活、创造、幸福的方向发展的思想,深深启迪了我。
思考一:教学不能迷信于教材。
教材都是编者站在当时的角度去思考未来想要培养什么人而预设的一个教育例子而已,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时代的发展速度。参照例子要进行二次开发,结合时代元素,整合成适合今天孩子学习的一种资源,应该是老师努力的方向。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课本上提供的是1角、2角、5角等等人民币,这些币种虽然存在,但已不是人们日常交易过程中的常用币种,加之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现代支付方式多元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较大改变。作为老师就要重新整合教学资源,将通用人民币和现代的支付方式合并进行教学。教师必须拥有社会发展前沿的教学视角,以及现代化教学方式,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孩子。反之,培养出的孩子只能永远站在昨天,而不是今天的高点,这对民族未来是不负责任的。
思考二:教师不能只沉浸于经验,而更应在于思考创新。
如今的世界发展日新月异,作为老师千万不能自以为是,切忌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就拿阅读教学来说,是就教材照本宣科?还是就教材信息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值得我们深思。因此,一直强调死记硬背而不去深究方法,就是画地为牢,就是在用旧经验“绑架”学生的创新意识。当然,不是说背诵不好,而是要注意背诵方法。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融入时代技能,跨越学科领域限制,促进科学方法的形成。学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具备了创新的基础和动力。才有可能创新,更好地享受学习生活带来的快乐。
思考三:人人都应坚持阅读学习得到有效的发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班级,孩子们之间难免存在差异。如何才能使不同的孩子都能够得到发展?我认为,课堂上要给孩子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老师切忌快速公布结果,导致出现“零”思考的现象。鼓励思维敏捷的孩子说出自己的思考结果;鼓励不善于表达的孩子把别人思考的结果与自己思考的结果对比,查缺补漏,形成一种新的思考;鼓励思维相对缓慢且不善于思考的孩子仔细聆听,尽量从别人的思考过程中汲取养分,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模式。这样可以确保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后进生跟得上、不掉队,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越发展,越考验教师去突破一道道厚厚的认知屏障;越发展,越督促着教师不仅需要与时俱进,更要“比时更进”。变“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与学生一起成长”,超越教材、超越经验、超越自我,与孩子一起奔向明天。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