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教学研究】马丽:小班幼儿恐惧心理研究及其辅导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小班幼儿恐惧心理研究及其辅导

飞云镇中心幼儿园     马丽

一、幼儿恐惧心理的研究

(一)恐惧心理的定义

恐惧是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个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时产生的情绪状态[]。恐惧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情绪体验,不管是新生的婴幼儿,还是成人,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恐惧。当人恐惧时,会表现出一系列生理或者心理反应,如尖叫、哭喊、躲避、脸色苍白、颤抖、心跳加速等[]。幼儿恐惧和成人恐惧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有其特殊性。对幼儿来说,一些对成人而言无关紧要,很平常的事物,会对其造成恐惧。幼儿心理和生理都处于初级的发育阶段,容易受到大人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表现比较频繁的恐惧。有些恐惧不及时消除,会对幼儿当前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有些恐惧甚至会伴随幼儿的一生,表现出持久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幼儿恐惧心理还表现出针对性和迁移性的特点。

(二)幼儿恐惧心理产生的渊源

引起恐惧心理的事物,被称为恐惧心理的渊源。司升宝的研究指出恐惧心理的产生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即恐惧心理是什么阶段产生的及其表现形式是什么,以及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目前,国内外关于幼儿恐惧心理渊源的分类包括以下几方面:

1.幼儿个体的亲身经历

个体经历一般会给个体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而这些经历中,有些就会对幼儿造成恐惧。比如某幼儿对红色事物表现出恐惧心理,调查后发现,这名幼儿曾无意间吃过涂有红色辣椒油的饼干,而从此之后,该幼儿就对所有的红色事物表现出恐惧心理。碰到红食物,就会特别激动,会试图扔掉或者逃避该食物。再比如某幼儿在和狗玩耍时被狗咬伤过,下次碰到狗时,会表现出极为敏感的恐惧心理。可见,个体经历对幼儿恐惧的影响很大,而有些会伴随幼儿一生。

2.恐惧性的语言信息

幼儿接触最为亲密的是父母亲人以及幼儿园的老师。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对幼儿的教育主要依靠话语,而这些话语,可能会对幼儿造成恐惧心理。“再不吃饭,我就把你送到没饭吃的地方去”,“再不听话,我就把你交给警察叔叔”,“看哪个同学还乖乖睡觉,我就让他站在宿舍门口”等等,这些话语都会使幼儿产生恐惧心理。Peter的研究表明,话语信息更容易使幼儿对野兽表现出恐惧心理[]。周意的研究表明,4-6岁幼儿的恐惧渊源,有一大部分是来自己父母告知的[]。由此可见,大人的言语信息,尤其是恐惧性的言语信息,会使幼儿产生较为强烈的恐惧心理。

3.新颖的事物

幼儿对外部世界已经有一定的感知和认识,而且比较喜欢和适应所处的当前环境,包括环境中的事物和人。但是,幼儿对环境和事物的感知认识又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所以,幼儿碰到新颖事物或者陌生人时,就会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恐惧心理,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例子司空见惯。比如幼儿碰到面部特征稍微怪异的人时,会表现明显的恐惧心理,随之产生行为变化,如哭泣。再比如,当幼儿碰到未曾见过的动物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恐惧心理。

4. 媒体上获取的信息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媒体的普及率相当高,越来越多的儿童在很年幼时就接触到了媒体,并且从媒体上获取相应的信息,其中的一些信息,会使他们产生恐惧。电视上出现的张口吃人的怪物,血淋淋的场面等都会使幼儿产生恐惧心理。

(三)幼儿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

由上述可知,引起幼儿恐惧心理的渊源较多,对于此类信息引起的恐惧心理原因分析,主要包括下几方面。

1.幼儿缺少对外部事物的正确认识

幼儿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幼儿的领会和掌握的知识不足以对周围的一切做出充分合理的解释。比如很多幼儿都坚信妖魔鬼怪、口若河口的怪兽,也简单的认为,这个世界存在自己想象中的一切事物。这种情况下,当别人提及此类事物或者事件时,幼儿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可见,幼儿恐惧心理的产生,与幼儿对外部事物的认识有关。而对此原因追根问底,是幼儿心理不成熟的表现。

2.与幼儿的性格有关

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幼儿来说,和其他人的沟通较少,做事情比其他幼儿慢半拍,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较慢,在遇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事物或人时,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3.与遗传相关

父母会给幼儿遗传相应的特征,比如对某一事物的恐惧。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少年儿童心理卫生中心主任郑毅教授做出的报告表明,一般母亲怕什么,孩子也比较怕什么。父母的性格会对孩子会起到先天的影响作用。

4.受他人恐惧行为的影响

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当听到或者看到别人处于恐惧状态时,即使自身所处的环境没有恐惧因素,也会有一点的恐惧心理的表现[]。比如大白天,有些幼儿说自己晚上做梦梦见了鬼怪,随之对鬼怪的特征进行描述,这时有些幼儿会表现出害怕,坐立不安等恐惧心理的表现。

(四)幼儿恐惧心理的辅导方法

应该认识到,恐惧心理是幼儿对周围环境和事物一种正常的生理表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孩子的发育成长[8]。但幼儿对恐惧心理的承受限度较低,处理措施较少,如不能及时对幼儿的恐惧心理进行消除,就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恐惧心理不能及时消除,可能会在成年时再次浮起,甚至伴随幼儿的一生。可见,及时消除恐惧心理的不利影响,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消除幼儿恐惧心理的方法很多,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总结起来看,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给幼儿创造良好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

家长和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恐惧心理对幼儿发展的危害,及时想办法对恐惧心理予以消除。而良好的环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应该给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避免一些恐惧渊源的出现。比如,给孩子一个较为宽松舒适的活动场所,对孩子进行教育时避免恐惧性的话语。再比如幼儿园的布置上,尽量选取一些设计大方合理,精巧美妙的图案,避免使用丑化和恐怖的形象。总之,安全、舒适、和谐的环境,可以最大程度的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

2.对幼儿的教育宽严适度

对幼儿来说,外部的事物都是新鲜未知的,可能在生活中幼儿比较捣蛋调皮,这时家长和老师对幼儿的教育一定要掌握度。既不能阻止幼儿对外部世界探索的兴趣,也不能听之由之。鼓励孩子进行一些开发智力,增强体质的活动。也要避免一些危险的活动,防止幼儿在活动中受到伤害,产生恐惧心理。

3.尽量避免使用恐吓性、威胁性的语言和动作

当孩子对父母或者老师的话语不遵从时,不能强制采取恐吓性的语言,不能做出威胁性的动作使幼儿屈服。如说“不吃饭会被狼叼走”,“不好好写作业就让老师罚站”,“独自跑出去会被坏人抓走”等等。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委婉平和的语言和幼儿沟通,从而达到目的。

4.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家长和老师应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在幼儿产生恐惧心理时,家长和老师应做好引导,给幼儿灌输科学的解释,从而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如很多孩子对打雷闪电有恐惧,家长和老师可以告诉幼儿,这些都是自然现象。再比如有些幼儿害怕不存在的妖魔鬼怪,家长和老师可以告诉孩子,这都是人为想象出来的事物,现实生活中不存在。通过幼儿进行科学的教育,就会逐渐降低甚至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

5.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当幼儿产生恐惧心理时,家长或老师可以用小故事、小玩具、好听的音乐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使其注意力从恐惧中分散或转移出来,从而消除幼儿的恐惧[]。

6.给幼儿进行直观的演示

幼儿的恐惧心里很大程度上是想象出来的。幼儿的一些经历,会使幼儿产生恐惧感,这种情况下,家长或者老师可以采取直接演示的方法,消除孩子的恐惧。比如幼儿曾经被小刀割破手指,不敢去触碰小刀,甚至拿小刀削的水果也不敢去食用。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进行正确的演示,告诉幼儿小刀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亲自食用削过皮的水果,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消除对小刀的恐惧。

7.对幼儿进行及时的表扬

当幼儿产生恐惧心理时,除了对幼儿进行安抚之外,还要对幼儿进行表扬。比如幼儿碰到蛇而恐惧时可以说“我们家××真乖,特别勇敢,都不害怕蛇”。当然也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在今后的生活中,碰到蛇之后不要害怕,但要远离蛇。通过对幼儿的表扬、鼓励,可以很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包括养成幼儿信赖他人和相信自己的健康心理。当碰到事情后,幼儿可以以良好的状态和方法去解决,这些事情包括对幼儿造成恐惧心理的渊源。

(五)本论文的研究背景

每年有数以万计的四岁左右的幼儿进入幼儿园上学。这些幼儿离开父母亲人,来到幼儿园,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因此,很多幼儿都会产生哭闹,坐立不安,食欲大减,在睡梦中惊醒,甚至厌倦和逃避幼儿园等一系列的情绪表现,这些都是幼儿恐惧心理的表现。幼儿恐惧心理表现出的一些行为,让家长心疼,让老师忧心,也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准确掌握小班幼儿恐惧心理的渊源,弄清楚小班幼儿恐惧心理的成因,才能探寻出较好的处理措施,及时消除小班幼儿的恐惧心理,让家长放心、老师舒心、幼儿开心。

(六)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较为全面的统计小班幼儿恐惧心理的恐惧渊源的类型、来源;探析小班幼儿父母对幼儿恐惧心理处理方法的类型和效果;统计幼儿教师对小班幼儿恐惧心理具体的措施和处理办法;调查幼儿教师对可能出现的小班幼儿恐惧心理事件的处理办法、建议。

2.研究的意义

通过幼儿恐惧心理的渊源研究,可以给幼儿园给予及时准确的反馈,以便使幼儿园制定相应的对策,使小班幼儿远离恐惧的干扰,助其健康成长;对即将入园的小班幼儿进行适当的入园前的心理疏导,将幼儿对幼儿园的恐惧心理消除在萌芽状态,使幼儿能及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学习;对小班幼儿存在的恐惧心理提供高效的应对办法,减免不必要和无效的措施,提高幼儿园的办学效率;补充国内对小班幼儿恐惧心理研究的内容,丰富本领域的研究。

二、小班幼儿恐惧心理的研究

(一) 研究对象的选定

我选择的是飞云镇中心幼儿园,之所以选择这所幼儿园,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飞云镇中心幼儿园是笔者所在的区域,对这所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便于论文的开展。第二,选定飞云镇中心幼儿园为研究对象,这所幼儿园配套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都较为雄厚,通过研究,以及相关数据的比对分析,可以从不同方面对本论文进行探究。第三,笔者一直在飞云镇中心幼儿园进行一线工作,能较准确掌握幼儿园的相关情况,便于论文的开展。

(二)研究方法

对于小班幼儿恐惧渊源的研究,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有:

1.文献法

通过询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总结常见的恐惧渊源。这种方法得到的数据较为宽泛,但针对性不强,需要进行相应的筛选。

2.访谈法

在指导幼儿明确恐惧心理的含义后,和幼儿进行面对面的开放式的谈话,得到幼儿认可的恐惧渊源。这种方法能直接判断所调查对象脑海中存在的恐惧渊源,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但是小班幼儿的平均年龄为4岁,在一些概念的描述上可能出现模糊不清的现象,所以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正确引导幼儿对于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回复。所以本论文以访谈法为主,辅以文献法和观察法。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选定幼儿园小班男女各十名幼儿开展本论文。在幼儿基本活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开放式的访谈工作,每次访谈幼儿人数为五人,并对访谈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记录。本次访谈设置的问题有:(1)你最害怕什么东西。(2)你还害怕什么事物。(3)你为什么害怕那个东西(或事物)。(4)谁告诉你那个东西(或事物)会要人害怕。根据记录结果,统计幼儿所恐惧的东西或事物的种类,并对这些事物的恐惧程度进行排序,并且和老师进行实际有效的面对面访谈,找出幼儿园老师在实际工作中碰到的小班幼儿的恐惧渊源,访谈的老师数量为三人。和老师对话的内容设置的问题有:(1)说出您认为小班幼儿最恐惧的三个东西(或事物)。(2)当小班幼儿碰到这些恐惧的东西(或事物)时,您具体的处理措施包括哪些,哪种措施最为有效。

3.观察法

在研究中发现,部分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语言表述能力较弱,对于所提问题表述不清,有些小班幼儿性格较内向,对于提问的问题虽然知晓,但是不能表达。所以本论文在开展中,采取在课间对幼儿的具体表现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来筛选引起幼儿恐惧心理的相关因素。

(三)研究结果

1.小班幼儿恐惧渊源的统计

幼儿园小班幼儿说出了124项令他们恐惧的东西(或事物)。将其归类包括以下几部分。(1)现实生活中见到过的动物,如蛇,老鼠。(2)在电视或者其他媒体上看到的动物,如鳄鱼,老虎。(3)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人,如张叔叔。(4)不认识但是长相怪异的人。(5)一些自然的现象,如打雷,闪电,天黑。(6)从媒体看到或从大人口中得知的虚幻事物,如鬼,妖怪等。(7)听觉刺激,如噪音,可怕的声音。(8)和父母亲人分开,即分离焦虑。(9)陌生的环境。具体总结为七方面(见表2-1)


据表可知,小班幼儿恐惧的渊源种类繁多,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和普遍性的特点,其中被幼儿提及次数最多的是动物,达到70人次,占 56.5% 。在和幼儿园老师的访谈中发现,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恐惧的东西或者事物主要包括:(1)陌生的环境。(2)不熟悉的人,如不够和蔼,不够亲切的老师,以及调皮的同伴。(3)自己做了错事,如把水洒在桌面,惹了别的小伙伴。(4)老师交代的事情办不到或办不好。(5)讲故事时提到的妖怪,可怕的人或者物。

【教学研究】马丽:小班幼儿恐惧心理研究及其辅导-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2.小班幼儿恐惧原因的统计

从上面的统计可知,学前儿童对多种事物都会产生恐惧,对这些事物或者东西的恐惧原因也是多样的,如“蛇会咬人”,“狮子张开嘴巴,会把人吃掉”,“打雷时候声音很大”,“他长的让我害怕”,“打针的针头很长,扎起来很疼”。将这些问题记录后做归类,可以将幼儿对这些事物恐惧的原因概括为:a.东西或者事物本身具有的一些独特的形态特征。如在幼儿眼中长相比较狰狞的人的脸,老虎大大的嘴巴。b.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损害。如刀具会割破自己的手指,钳子会夹到自己的手。c.会使幼儿感到孤独。如独自呆在一个房间、离开自己的爸爸妈妈到幼儿园等。

3.小班幼儿恐惧渊源来源的统计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小班幼儿恐惧心理产生的来源很广泛,可以总结如下(表2-2所示):

【教学研究】马丽:小班幼儿恐惧心理研究及其辅导-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从表2-2可知,小班幼儿恐惧心理的产生,在很大程度是父母和其他人在生活中告知的,占到了恐惧渊源来源的 47%。

三、 小班幼儿恐惧心理相关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 小班幼儿恐惧心理渊源的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很多东西或者事物都可以是使他们感到恐惧的渊源。有些东西或者事物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有些则是虚幻的,甚至是有些幼儿自己假想的。这些恐惧源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所以想要杜绝这些东西或事物,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小班幼儿碰到这些恐惧渊源时,会表现出哭泣,出冷汗,躲避等行为,等到下次见到这些恐惧渊源的时候,表现除明显的躲避心理,以及一定的消极心理。如在本次论文开展期间,有一个小朋友拿了一个仿真的蛇模具玩,这个小朋友怕平时比较顽皮,尤其喜欢捉弄小女孩。他把这个模具放到了一个小女孩的脖子上,当小女孩看到模具时嚎啕大哭,并且不断拍打模具。当老师对小男孩的行为阻止之后,小女孩仍然哭泣不止,情绪表现低落,一早上状态很不好。中午吃饭时,受到惊吓的小女孩只是吃了几口便不吃了。中午睡午觉时,其他小朋友都可以很快进入睡眠,但是小女孩翻来覆去不入睡,不一会便开始大哭,嚷着要找爸爸妈妈。由这个现象可以看出,小班幼儿所接触到的恐惧渊源,已经影响到了孩子心理,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在这些恐惧渊源中,很多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但是通过当前发达的媒体信息,小班幼儿很容易接触到此类信息,从而影响幼儿的正常发展。“长的很奇怪的魔鬼”,“有八只手的妖怪”,“会吐火的怪物”都是幼儿在媒体上得知的恐惧渊源。小班幼儿年龄很小,没有分辨能力,不能区分现实和虚幻之物。而小班幼儿又对动画片情有独钟,在这些动画片中经常出现的妖怪,血腥的场面,压抑的场景,都会使幼儿产生恐惧心理。在论文开展中碰到过这样一个现象:有一个小男孩,在每次午睡时几乎都会惊醒,然后哭泣。通过对这个事件的追踪发现,这个幼儿在家时,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家长要是不让看,会不吃饭并且大闹,父母怜儿心切,不得不让其过度看动画片。而很多动画片中都有长相怪异的“坏人”出现,幼儿对这些坏人的长相记得比较清楚,久而久之,在脑海中形成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每次睡觉,几乎都会被惊醒,都会叫着说打坏人。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避免幼儿过早过度接触会使其产生恐惧心理的渊源,对于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作用。现代科技告诉发展,幼儿会很容易从媒体信息中接触了很多恐惧渊源,这就要求在生活中,家长和老师要有意识的避免这些恐惧的事物出现在幼儿的面前,多给幼儿灌输一些美好的事物,从而降低幼儿的恐惧心理。

从幼儿园老师这个角度来对小班幼儿所面临的恐惧渊源进行分析可知,陌生的环境以及老师在幼儿面前表现出的不和蔼,太严肃是造成小班幼儿恐惧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小班幼儿年龄很小,对父母亲人的依赖性很大,所以当他们离开亲人到幼儿园上学时,心理上有落差,要是不能及时使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及生活,会使小班幼儿的身体发展及心理的正常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有些影响可能会伴随幼儿很长一段时间。所以老师在对待小班幼儿时,应该尽量采取温和的措施和手段,能做到关心幼儿的切身感受,尽量消除环境和老师自身对小班幼儿造成的恐惧。

(二)小班幼儿恐惧心理原因的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小班幼儿之所以对恐惧渊源表现出恐惧心理,一是事物本身具有一些特征,二是对自身有损伤作用。其实,追究这其中深层次的原因不难发现,这些恐惧渊源造成小班幼儿恐惧主要是:(1)小班幼儿的早期依赖关系不稳定,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幼儿最为亲密的人就是父母。但是父母要是在幼儿很小时候就开始上班,幼儿会和其他人接触的时间较多,这样一来,父母和幼儿之间的关系可能就会疏远,久而久之,使幼儿对父母的依赖不稳定,引起幼儿心理上产生不安全感。当幼儿见到恐惧渊源时,极容易产生恐惧心理。(2)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也是幼儿恐惧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进入小班的幼儿年龄在四岁左右,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发展的初期,所以对一些现象或者事物缺少正确的认识,当碰到一些现象或事物时,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恐惧行为。如在日常生活中,打雷和闪电是在普通不过的自然现可知,对幼儿来说,对日常生活中见到的事物或者现象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是很正常的,这种恐惧心理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幼儿探索事物或者现象的本质,培养幼儿动脑经,注重观察的能力。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做到正确的引导,防止幼儿持续恐惧或做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三)小班幼儿恐惧心理渊源来源的分析

在统计结果中不难发现,小班幼儿所提及的很多恐惧渊源都有父母和自身的亲身亲历有关。父母和老师日常生活中的话语、行为都会影响到幼儿的正常发展。在本次论文的开展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小班幼儿对学校的某一老师都表现出恐惧害怕心理,即使平时较为活跃的幼儿也不例外。通过跟踪调查发现,此老师在上课时声音较大,并且要求较为严厉,布置的任务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会受到一定的惩罚。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很怕见到这个老师,也很害怕上该老师的课。要是大家在玩耍中突然有人提及该老师来了,大家会立马停止手中的活动,并且表情都会变得比较严肃,伴随着恐惧心理所表现的行为。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老师的言语和行为,会对小班幼儿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如果一些方面注意不到或处理不合适,就会使小班幼儿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影响幼儿的正常发展。所以在和小班幼儿相处时,多为幼儿考虑,语言和行为尽量能被幼儿接受,降低幼儿的恐惧心理。

在研究中也发现,很多恐惧渊源的来源与幼儿自己的亲身经历有关,这些亲身经历有些是父母不在身边引起的。例如让幼儿独处在一个房间,自己玩弄某玩具。这些行为,因为幼儿自身操作不当,都会造成幼儿恐惧。比如某些幼儿对铅笔刀表现出恐惧,是因为自己玩耍铅笔刀过程中被刀割伤;某些幼儿对地板有恐惧,是因为在地板上摔伤过。避免幼儿独处,不正确使用某工具或者事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幼儿的恐惧心理。

(四)小班幼儿恐惧心理的辅导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学校,小班幼儿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恐惧渊源,从而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表现出一定的反常行为。有些幼儿能适应能力较强,能消除恐惧心理产生的不利影响,反而有利于培养小班幼儿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大多数小班幼儿对恐惧心理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而表现出明显的恐惧心理。如果老师和家长不及时对幼儿进行辅导,及时降低或者消除这些恐惧心理,这些恐惧渊源甚至会伴随幼儿的一生。对于小班幼儿恐惧心理的辅导,主要有以下方法:

1.通过共情,降低小班幼儿的恐惧心理

共情,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指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如同感受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样,对他人的内心世界有准确以至于犹如亲身体验的了解。只有站在幼儿的角度,才能清楚的了解恐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发掘出恐惧心理的本质,进而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要做到共情,必须先融入小班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不要以大人或者老师的身份去沟通,尽量放低姿态,以同伴的角色融入小班幼儿的世界,尤其是内心世界。比如,建立起师生间的相互信任。有些幼儿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和老师以及其他同学沟通,遇到这种情况,老师需要做的首先是和该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然后慢慢的窥探幼儿的心理,找出症结所在,从而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

2. 多去拥抱,多去亲吻

现实生活中我们刚碰到这样的例子:一个小孩摔倒了,父母会跑去拉孩子起来,抱起孩子进行安慰,来消除此事件对于幼儿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通过拥抱幼儿,首先会给幼儿心理上的依靠,然后在辅以语言信息,最终达到消除幼儿恐惧心理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和生活中,这种看似简单的行为,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在本次调研中,幼儿园小班的小男孩经常在午睡时间大闹,甚至会嚎啕大哭,是因为该小男孩对陌生的床有恐惧心理。这个时候,有位老师会抱着这个小男孩,亲吻他的脸颊,对他说安慰性的话语,四五次之后,基本消除了该男孩对床铺的恐惧。

3.让小班幼儿远离恐惧渊源

只有当幼儿碰到恐惧渊源时,才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恐惧行为。而减少恐惧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切断恐惧渊源。当幼儿见不到这些恐惧渊源时,自然不会产生恐惧心理。比如幼儿园墙壁和教室的布置时,应该尽量避免怪异和抽象的图片、模型;在播放影视作品时,筛除掉可能造成幼儿恐惧心理的片段;教育孩子时,始终面带微笑,不能表现出愤怒,不满和厌弃的表情;教育孩子的言语上,不要出现大声,语速急促等情况。在保证小班幼儿正常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减少小班幼儿对恐惧渊源的接触,减少和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

4.用参与游戏,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

小班幼儿的大脑尚处于发育的阶段,对一些事物没有记忆能力,或者记忆能力比较弱。比如昨天发生过的恐惧,今天可能就会忘记恐惧渊源。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当孩子发生恐惧心理时,以快乐性足以及集体性的游戏为媒介,让幼儿及时的投入到游戏中,忘却所发生的恐惧事件,在经过较长时间游戏的参与,幼儿的注意力会转移,从而达到消除恐惧心理的作用。

5.多鼓励,多表扬,多关心

当幼儿有意或者无意间接触到恐惧渊源时,家长和老师可以进行表扬,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行动去消灭这些恐惧渊源,从而达到消除恐惧心理的效果。小班幼儿很容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而充满自信,充满活力。在调查阶段发现,凡是经常被老师表扬和赞许的小班幼儿,一般思维比较活跃,基本不会对陌生的事物或者陌生的人产生恐惧心理,相反,平时不太爱说话,性格内向的幼儿,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所以多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幼儿的恐惧感。

6. 家园共育

有些小班幼儿在学校对某些事物产生恐惧心理,是在未进校之前就形成的。比如家长对幼儿常说“再不好好的吃饭我就让老师打你”这样的话语,会使幼儿在脑海中对老师产生恐惧心理,所以当这些小班幼儿一入园,对老师都表现出一定的恐惧心理,从而抑制了幼儿身心正常的发展,甚至出现幼儿逃避幼儿园的现象。在与幼儿园老师的对话中发现,一般情况下,幼儿园在小班幼儿入学前,都会召开家长会,收集幼儿相关的信息,其中就有一项是幼儿最害怕的事物的统计,通过这种措施,能较好地降低幼儿的恐惧心理,保证刚入学的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学校的环境以及生活。

7. 给小班幼儿正确的引导,适当的示范,灌输科学的知识

小班幼儿对恐惧渊源产生恐惧心理,是因为他们对这些事物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懂得其中的科学道理。在幼儿产生恐惧时,家长和老师不要一味让幼儿躲避开恐惧渊源,可以进行适当的正确的引导,给幼儿讲述事物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让幼儿知晓这些事物并不可怕,从而达到消除幼儿恐惧心理的效果。比如可以告诉幼儿闪电是自然现象,下雨时几乎都会产生闪电现象,是很正常的变化。这样,当幼儿下次碰到闪电现象时,可能就会不再产生恐惧心理。再比如有些幼儿畏惧游泳,这时家长或者老师可以给幼儿演示如何游泳,并告诉幼儿游泳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减少幼儿对游泳的恐惧心理。

结  论

论文开展以来,对幼儿园小班幼儿通过访谈,观察等方法,重点研究了小班幼儿恐惧心理产生的渊源,及其来源。通过和身处教学一线的幼儿园老师进行实际的访谈对话,比较详细的归纳了小班幼儿恐惧心理防治和辅导的有效方法,能为小班幼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环境,减少小班幼儿心理的畏怕、恐惧提供相应的建设性意见。

(1)小班幼儿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已经能对相应的恐惧事物进行一定的辨识。这些事物对小班幼儿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心理层面,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及时处理,会在一定程度幼儿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2)对小班幼儿来说,最常见的恐惧渊源是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小班幼儿对于世界充满好奇,渴望去了解世界,探究世界,但又因为其身心发育处于初级阶段,对事物的辨识能力有限,多以会对存在的具有奇异特征的事物产生恐惧心理。

(3)出现在媒体上虚幻的事物,能让小班幼儿产生较为强烈的恐惧心理。目前,手机、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的大量普及,使小班幼儿过早的接触到一些虚幻的事物。作为家长若不正确引导。有可能造成小班幼儿对这些电子媒体产生过分依赖,并导致较为严重的恐惧心理的发生。

(4)父母的言语,切身行为对小班幼儿的成长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要减少小班幼儿对于事物的恐惧,父母应当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幼儿灌输正确的科学知识,多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

(5)小班幼儿恐惧心理消除的措施众多,要更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发展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在调查中发现,多鼓励,多和幼儿进行沟通,是解决小班幼儿恐惧心理较好的方法。

 本论文虽然对小班幼儿恐惧心理的渊源及渊源的来源、恐惧心理的具体解决措施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但还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没有统计恐惧心理渊源的男女差异。

(2)没有将小班幼儿和中班、大班幼儿的恐惧心理的相关方面进行对比,得出在整个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恐惧心理的结论。

(3)应该研究市区小班幼儿的恐惧心理的相关知识,丰富这方面的理论。

参考文献

[1]尤里·谢尔巴特赫.恐惧感与恐惧心理[M].刘文华,译.北京:华文出版社,2008.

[2]马爱莲.让学前幼儿远离恐惧[J].人人健康,2013年22期:81.

[3]司升宝,朱霞.国外幼儿恐惧心理研究简述[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年3月,24-26.

[4]祝新华.幼儿恐惧心理的防治[J].幼儿教育.1990年Z1期:32.

[5]Rachman S,A Psych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Comorbidity[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1991 (11) :461-464.

[6]Field A P,Hamilton S J,et al. Fear Information and Social Phobic Beliefs in Children: a Prospective Paradigmand and Preliminary Results[J]. Behavior Research and Therapy,2003, 41(1):116.

[7]Muris P Merckelbach H.How Serious are Common Childood Fears[J].Behavior Reaseach and Therapy,2000,38(3),217.

[8]周意.4-6岁学前儿童恐惧源的访谈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年3月 20-23.

[9]杨汝钧.幼儿的恐惧心理[J].健康生活,1994年第5期:22.

[10]李丽.如何应对幼儿的恐惧心理[J].山东教育,2011年Z3期:111-113.

[11]冯永刚.如何看待孩子的恐惧心理[J].2005年10月(下旬):44-45.

[12]高庆英.幼儿恐惧心理浅析[J].山西教育,2000年第9期:31.

[13]仰瑾.幼儿恐惧心理的成因及教育策略[J].考试周刊,2015年第18期:196.

[14]姚兰.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恐惧心理[J].雅安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2月,第16卷.

[15]李桂荣,张晓灵.摭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J].甘肃教育,2013年15期:47.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教学研究】马丽:小班幼儿恐惧心理研究及其辅导-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教学研究】马丽:小班幼儿恐惧心理研究及其辅导-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微信平台:jcjy1662  

【教学研究】马丽:小班幼儿恐惧心理研究及其辅导-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教学研究】马丽:小班幼儿恐惧心理研究及其辅导-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创造好教研【教学研究】马丽:小班幼儿恐惧心理研究及其辅导-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教学研究】马丽:小班幼儿恐惧心理研究及其辅导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