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浅谈家校合育对幼儿教育的促进作用
光彩幼儿园 王雪莲
摘要:本文在对家校合育教育模式的相关概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社会背景下实施家校合育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自己从教十年的幼儿教学经历,通过深入分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案例,总结出了家校合育在幼儿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阶段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当前实施家校合育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梳理,针对性地提出了当前实施有效的家校合育应当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家校合育;幼儿教育;家校关系;亲子关系
家校合育,顾名思义就是家庭和学校的合作教育。在我国,家校合育早已出现,学校家长会的存在其实就是家校合育模式的雏形。随着国家对教育教学的持续投入以及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家校合育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家长会,它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它强调家长要融入学校,要求家庭和学校之间要形成密切的联结,通过家校互融互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而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中极其重要的发展阶段,大部分生活和学习习惯都在这一时期形成,甚至连个人性格的形成也起源于幼儿时期,因此家校合育应当及时的引入幼儿教育过程中。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这些年的教育经历中所深深体会到的。
一
家校合育对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1.家校合育强化了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当问题发生时,使之能够快速有效地得到解决。通常幼儿在学校表现出的问题只是表象,而引发这一行为的源头,往往来自于家庭。在苏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所写的《原生家庭》这本书中详细分析了各种性格缺陷背后的原生家庭背景,证实了原生家庭可以对性格造成永久性的影响。
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大多在3-6周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活泼烂漫,大多不受约束。作为幼儿教师,我能感受到孩子人之初的单纯,但同样,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富有想象力,且以当前的认知无法辨别外界因素的好坏,很可能会对一些行为进行模仿。曾经在我的班里,有一个小男孩喜欢把自己的唾沫抹在女孩子的辫子上。作为带班老师,我及时沟通家长共同对孩子进行教育,但效果不明显,我猜想很可能是家长平时无意识的重复性行为对他产生了影响。在后期与家长的交流中,证实了这种猜想。小男孩的奶奶做针线活穿线时,习惯用唾沫捻线。孩子对奶奶的手工活很感兴趣,却无法尝试。于是模仿了奶奶的行为,把唾沫抹在了女孩子的辫子上。我和家长一起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分析,并在重阳节期间,开展了“孝老敬老,我帮奶奶穿针引线”的活动。在课堂上,把正确的穿针引线方法教给孩子,让孩子回家帮家中老人穿针引线,并由家长反馈家庭活动照片在学校做了展示。最终,小男孩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家校合育在此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让学校和家庭双方实现有效的信息互换互通,经过综合性的分析,双方共同梳理出现象背后的诱发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由学校设置合理的课程,在家长的配合下,最终将问题圆满解决。
2.家校合育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强化教育成果。家校合育把课堂的教学延伸到课外,通过家长的共同参与,巩固学习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幼儿园的课程体系逐渐完善,课程内容也更加丰富。在我所任教的幼儿园,设置了语言类、逻辑类、艺术类、技能类等与幼儿生活相关的课程。幼儿时期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形成基本的逻辑思维。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掌握课程并能熟练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因此,仅仅依靠课堂上的学习是不够的。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需要与家长配合,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比如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了如何穿衣服,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家长帮忙穿衣服已成常态,我们只有让家长配合学校,在家中给孩子自己穿衣服的机会并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肯定,给予鼓励,才能让孩子尽快地实现穿衣自理。
3.家校合育有利于构建更和谐的家校关系。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大量与家校纠纷相关的新闻充斥我们的视野,这些负面消极新闻的出现对家校关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老师担心引发不必要的误会,家长担心老师不尽责。双方之间出现猜忌,导致家校关系的紧张化。而家校合育,让家长和老师之间的沟通变得频繁起来,信息的互通让双方相互理解。通过幼儿园家委会的作用,家长把意见提报给学习,对学校进行有效的监督,在一些重大事项上,家长参与协商,避免误会和矛盾的产生。
4.家校合育对建立正确的亲子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家校合育,学校能够及时了解到孩子与家长的互动情况,通过开展多种多类的亲子活动,对改善亲子关系给予合理的指导,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亲子关系。现在的家庭中通常包含三代人,父母忙于工作,爷爷奶奶承担照顾孩子的重任。家庭结构、养育方式的改变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直接导致了亲子关系的紧张化。在我的班上,有个小女孩性格比较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活动。经过了解,孩子的爸爸外出务工了,半年才能回来一次,妈妈平时工作繁忙,是爷爷奶奶照顾她,亲子互动的时间比较少,久而久之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影响。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们及时和她的妈妈取得了联系,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幼儿园的指导下,对她在家如何开展亲子活动提出了建议,帮助她们修复了亲子关系。
二
当前实现家校合育所遇到的问题
虽然现在人们对家校合育的概念已不再陌生,幼儿园也逐渐可以把家校合育的教育模式引入学校,但当前家校合育的实施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一些地区的家校合育过于形式化。学校和家长不能深入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家校合育,比如在一些地区,学校和家长普遍认为家长会的召开和学校开放日的开展就代表了家校合育,家长与教师之间依然缺乏紧密度。这使得家校合育仅仅是以口号的形式出现,没有真正地发挥有效的作用。
2.部分家长的责任意识薄弱,对家校合育的参与程度不高。家长在年龄、学历、家庭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特别是二孩政策的出台,更造成了家长年龄的差异化。一般来说,年龄较大的家长对家校合育的参与程度不高,且受到固有的传统思维影响,认为孩子的教育完全依赖于学校。这一点在新冠疫情期间,线上课程在线情况就能看的出来。
3.家校双方的沟通机制不健全。无论是从沟通方式还是沟通频率来看,缺乏完善的机制。网络时代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信息交互的便利,微信群成为家校沟通的主流方式,在让沟通变得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减少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直接沟通。
三
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家校合育
1.创新家校合育实现的途径,不拘泥于现有的形式。要不断丰富家校合育的形式,幼儿园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新适合自己幼儿园的家校合育形式。学校亲子日活动的开展,不能局限于家长参观校园,要让家长走进校园生活而不是走进校园。例如,通过打造家校合育课堂,邀请家长担任助教,协助老师开展在园的各项工作,让家长切身感受幼儿园一天的生活,体会到老师工作的繁忙和辛苦;家长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特长,主动为幼儿园提供教育资源,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进课堂,消防演练等社会型课程。
2.注重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新时代对幼儿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门要继续提高教师队伍准入门槛,从整体层面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作为幼儿园,除了对幼儿教师进行教育业务培训外,还要加强对教师形象和礼仪的培训,特别是要提高教师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水平。幼儿园之间要定期开展教师交流教学活动,相互学习借鉴。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应当给幼儿教师创造到高校深造的机会;就幼儿教师自身来说,在工作之余要加强个人学习,完成硕博学历的继续教育。在平时与家长沟通过程中要注重沟通技巧和方法,实现高效沟通。
3.家长要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家校合育。家长必须尽快改变过去的传统思维,要充分认识到在当前的幼儿教育过程中,作为家长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主动参与到家校合育中来。同时,作为家长,要不断学习正确地家庭教育理念,要积极参加幼儿园开设的专家育儿课堂,利用好幼儿园提供的家长资料库,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家长可以在校外自由组建育儿小组,育儿小组在幼儿园老师的指导下,共同阅读亲子书目,开展育儿活动,家长之间相互交流育儿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家长。
参考文献:
[1]苏珊·福沃德,克雷格·巴克.原生家庭[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9.
[2]田蜜.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239-239.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教学研究】温志涛:谈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教学研究】坚持探索实践 强化思想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