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水循环》教学反思
泾川县第三中学 郭玉凤
本学期,我承担了地理教研组内的公开课,我所讲的内容是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本节的教学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说一说、讲一讲、画一画、议一议”,层层递进,我觉得效果不错。这次讲课对我有得有失,感受颇多。课后反思,认为自己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不断反思中学习进步。
本节课的亮点:
1、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个说法科学吗?生活中衣服经过晾晒变干的常识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类型,我在备课的时候先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水的运动形式,明确水汽输送、下渗、径流等环节。
3、教学设计新颖,手法多样,课堂自始至终使用大量的动画演示水循环的过程,让学生直观了解水循环的动态过程,关注学生的体验。在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的基础上再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具体的水循环过程,然后师生共同画三种水循环的示意图,并标出每种循环的各个环节,学生能快速高效地掌握这一重点内容。
4、收集宁夏中卫西瓜的资料,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其产量高、质量好的主要原因,并对该地区农业发展提出自己的设想。对课堂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做到学以致用,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
1、板书使用不够。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似乎是一个电脑操作员,只是在机械地操作,忽略板书的作用,学生学起来缺乏真实感。
2、在上课提问时我发现有部分学生根本不怎么动手和动口,一方面可能没有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另一方面不自信不敢出声,说明了我在上课时调动学生积极性不够,教学方法仅限于教师讲解和提问,显得方式比较单一,没有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对新课标的理念落实不到位。
3、对新形势下的新高考学科素养渗透不到位。应通过案例导入将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感受学习地理的乐趣和地理知识的实用性。通过不同案例,拓宽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体现地理实践力。充分利用数据资料,培养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这也是我作为一名地理教师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4、自己对于知识点的剖析不够,方法掌握不灵活,对于学生的学情认识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方法的运用,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
总之,通过这次公开课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许多不足,教学是一门学无止境的艺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探索,进一步完善教学环节,创造出高效优质课堂,使学生乐于学习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