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师生共读谈体会
有爱的人生是最美的人生
读《爱的教育》有感
城关镇杨柳小学 辛雪梅
《爱的教育》是以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恩里柯一个学年的日记为主要内容,其间穿插了老师每个月给学生讲述的一则则美好真实的“每月故事”。
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这本极富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整部小说以一个小学生最不染世俗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这本书完全在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裹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书中叙述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感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得流泪”。
这本书充分表达了作者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人类美好的品质。
在小主人翁三年级这一学年中,从开学第一天到告别, 点点滴滴,每一个小的故事,都以细腻的笔墨把爱抛洒得淋漓尽致,体现出那近平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并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使教育更加崇高,而教育,也使爱在升华。
什么是爱呢?忍不住想要引用圣埃克絮佩里童话中小王子说过的一句话:“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除却各种对爱的术语化很强的解释,我想爱就是这一口水井,在沙漠中行走,而能够拥有它,不仅仅是自己,也是他人的幸运和勇气。水井,能为我们的前行提供永远的安全和保障,更是成就我们的生命不可或缺的源头。
读完这本书后,我真的很后悔没有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每次当要失去的时候,才知道事物的珍贵。是的,人们总是那么在乎一些大恩大德,但是却让一些平凡温馨的瞬间,在自己的心中偷偷地溜走了。“爱” 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但是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看了《爱的教育》这部风行全球、脍炙人口令全世界亿万人感动而泣的伟大作品,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仿佛经受了一次次“爱”的洗礼。我的心受到了冲击,沉淀了,纯净了,清澈……
《爱的教育》读后感
城关镇杨柳小学 六年级 高翔
最近老师带领着我们,借助延时服务课这个平台,一起阅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它是意大利的作家亚米契斯写的。这本书以日记的形式生动地记述了一个学生在一个学年之中发生的各种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尤其是“每月故事”里的伦巴第的小哨兵。当我读到这个尖锐的呼啸声,又一次划过男孩猛烈地松开过,像一块石头一样落在了地上,读到这里,我的心怦怦的跳。一边在心里祈祷不会死的不会死的,一边急切地往下读,但是最后男孩还是死了,读到这里,我鼻子一酸,被男孩的勇敢深深的震撼了,这个少年不怕危险,为士兵报信,最后还是英勇的牺牲了
要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马克尔六千里寻母”。故事讲马克尔因父母负债,马克尔的妈妈不得不去工资丰厚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马克尔的妈妈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由于麦尔克抵不住对母亲的思念和担心,所以,年仅12岁的马克尔,自告奋勇的踏上了寻母之路途中,他立即的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凭借着麦尔克坚强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迈克终于找到了奄奄一息的母亲,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克尔母子,久别重逢,读到这里,我早已热泪盈眶了。
洛贝迪舍身救人,卡龙,助人为乐,常常帮助身体弱小的耐利,共同成长。德罗西品学兼优,帮助学习不好的同学,他们共同成长,普罗克家境困苦努力学习,渴望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他们的努力,勇敢,他们的善良,助人为乐,坚持不懈,他们的这些品质都深深的触碰了我的内心,也唤醒了我心底的那股不服输劲,我将发奋图强,刻苦学习,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去回报父母的爱和老师的敦敦教诲,也要去用我的行动,联合我的同学们,朋友们去努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个世界充满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
城关镇杨柳小学 六年级 史浩楠
上周老师带领我们阅读了一本书——《爱的教育》。它是意大利作家艾德蒙多·德·亚米希斯所著的一本日记体儿童小说,它采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小男孩恩里柯一年内的成长历程。
在爱的教育里,爱的主题贯穿了整部小说,作者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世间最平凡,但却又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同学之爱、儿女之爱甚至还有陌生人之间的爱……可以说,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又是那么感人和引人深思的。在《爱的教育》里,那个小男孩恩里柯结识了许多有特色的同学:有品学兼优、家庭富裕的班长德罗西,有身体瘦弱,因家庭贫困而早早懂事的铁匠儿子普雷克西,有发奋图强的内力,有聪慧的斯塔尔迪,还有舍以为人的小男孩……恩里克在老师、同学和父母的影响和感召下,迅速成长为一名善良、富有同情心并且内心充满爱的孩子。
泰戈尔曾说过,“爱是恒古长明的灯塔,它望着风暴却巍然不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书中的爱大到国家,小到学校、家庭、个人,无论何时何地,作者都在痴迷于宣扬人世间的纯净的爱。如《第一场雪》恩里柯因为初雪而兴奋不已,父亲希望恩里柯常怀同情之心,懂得珍惜现有的生活;如《获奖的普雷克斯》讲述遭受家庭暴力的小铁匠用自己的自尊自重使得曾经荒唐的父亲受到感动而痛改前非的故事,这里表现出来儿子对父亲的爱;《我的父亲》是母亲给儿子写的一封信,母亲因为儿子对父亲无礼,直言儿子未来会失去父亲的时候,会为自己的出言不逊而遗憾终生。
《爱的教育》读后感
城关镇杨柳小学 六年级 樊鑫宇
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才真正知道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书中人与人之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让我感动不已!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四年级男孩儿安利柯以日记的方式,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的7月份,记录了他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记录了他在生活中一点一滴所累计的爱,他一天感受一点,一天反思一点,每天都在爱的世界里成长。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感人肺腑,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清扫烟筒的小孩,把清扫烟筒赚来的三十个铜币丢了,他无法回家,于是路过的同学都用自己的钱币来帮助他,没有带钱的同学就把自己的鲜花赠送给他,我觉得这一段是最感人的,这让我感到了一个人要是有了一颗无私爱心,就会是一个拥有一切高尚品质的人。在《爱的教育》这本感人的书中,处处都是这种拥有高尚品质的人。
读了这本书,我终于深刻体会到同学之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应该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别人,我们自己遇到困难时总想获得别人的帮助,而我们平时遇到有困难的人时也应该尽力而为地去帮助他,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时虽然是微小的,但它是无私的、珍贵的、非凡的。
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会永远充满爱。
《爱的教育》读后感
城关镇杨柳小学 六年级 司涵
这两周,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书——《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名字在我小时候就已有耳闻 ,但是在读后才懂得了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态度 ,得到了许多生活态度方面的启示 。它讲述的每个故事中 ,处处让我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
《爱的教育》这本书写了小主人公恩里柯和他的一群充满活力的伙伴的故事,在这个大集体里 ,每个人的家庭背景都不一样 ,有的贫穷、有的富有 、有的身体残缺 、有的 生活在单亲家庭里 、有的则生活在爸爸妈妈的爱中 ……虽然他们每个人的性格不同 ,但是他们身上却有一处共同的,就是对自己的祖国那份深深的爱 。
在所有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 《俄罗伦的小抄写员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12岁的男孩子朱莉奥,因为家庭不富裕 ,他的父亲为了养活家人,每天夜里给杂志社写封务,增加收入 ,朱利奥看着父亲很辛苦 ,就每天悄悄的帮助父亲 。就因为这样 ,他每天打瞌睡 ,父亲对他越来越失望 。直到有一天,朱利奥正在抄写,不小心把本子掉在了地上,吵醒了父亲 ,父亲看到了 朱利奥正在帮他抄写 ,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非常懊悔 。读《爱的教育》培养了我的心态 ,使自己更加积极向上 ,能够接受他人给予的意见 ,也让我保持有一颗善良的心灵 。另外也让我记住要关心、了解、帮助他人 ,其中的话让我明白爱国精神的伟大 ,以及小作者改正缺点的过程 。做一个不用 “势利眼”去看待朋友的人 ,而要做“真正”的好朋友。应该像莎士比亚说的 “朋友之间必须患难相济,那样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友谊 ”。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