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县教育局在窑店镇学区组织召开了全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现场会(小学组)。阅读组分别观摩了窑店镇学区李晓晶老师、城关镇学区薛喜娟老师执教的《淘气包埃米尔》整本书导读课。课后由中街小学校长张涛主持,与会人员围绕“如何利用国学经典资源提高阅读教学水平”和“如何设定课堂教学目标”两个议题,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活动开展、互动交流等情况,客观准确的阐述了各自的想法与收获,并适时进行提问交流,研讨氛围热烈。期间,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局党组书记、局长吕晓文同志,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旭勤同志莅临会场。吕局长结合当今语文教育教学改革就今后阅读推广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讲话精神高度凝练、意义深远。综合本次研讨,讲话精神,现将阅读组研讨交流总结如下:
一、同课异构,标新立异彰显教学风格
李晓晶老师从细微处入手,通过选取几个精彩故事,引导学生放飞想象力、大胆猜测故事内容,为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设置了悬念。尤其是埃米尔为丽娜拔牙这个故事的激趣阅读,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调动了学生主动去阅读《淘气包埃米尔》这本绘本的积极性。
薛喜娟老师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简单高效性,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猜测故事,阅读整本书中节选的片段,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总结,让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埃米尔的淘气,还感受到了埃米尔善良、勇敢、助人为乐等美好品质,对学生的美好品格塑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于全课堂,切实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两位老师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切入点,为我们呈现出了两节特点各异的整本书导读课堂教学。
二、整合经典,深挖细研激发阅读兴趣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精粹,将国学经典和语文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可以帮助小学生增加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拓展语文知识视野,同时也可以助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重点做好六个结合:
1.与课堂教学结合,强化知识积累。
一是强化背诵。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量识记字词句。二是优化技巧。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从学生的阅读抓起,应该给学生多讲一些阅读的方法、技巧。课堂上要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理解识记。
2.与课内外学习结合,重视分级发展。
一是选取适合素材。教师应该利用好统一配发的国学经典书籍,如《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论语》《孟子》《大学》等蒙学读物,篇幅较短,整体性强,编选时全文收入,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二是分级分类编排。素材确定,最重要的就是增删裁剪。以学定编、量力而行,分级分类整理适合各年级段学生阅读理解的国学经典篇目,宜少不宜多,宜简不宜繁。配合导读、注释、讲解等阅读辅助系统,扫清阅读障碍,契合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的各个阶段。
3.与诗词歌赋结合,提高情操素养。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诵读诗词的重要作用,教学传统经典,就是要让学生利用典籍文本的韵律、节奏、神气等特点反复诵读。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同时要渗透和拓展德育工作,确保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最后,让学生从经典中去了解伟人的高贵品质,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4.与经典故事结合,提升课堂趣味。
对于小学生而言,听故事属于其天性之一,而大部分经典故事都与成语存在紧密关系。其中,成语属于国学经典中的明珠,如果可以对其进行正确使用,则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在渗透国学经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经典故事作为契机,彰显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并对小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人际交往能力予以培养。
5.与名言警句结合,强化学生感悟。
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为人类的发展创造了精神财富、物质财富,与此同时留下了大量的名言警句。这部分国学经典属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资源之一,可以给学生以启迪、陶冶其心灵、增长其智慧、开拓其视野。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名言警句的教学,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强化其自律意识。
6.与学习实践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国学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对好文章、好片段、名言警句等内容进行阅读或诵读。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感悟,从而增加对事物的理解力,厚积薄发,逐渐提高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三、紧扣目标,优化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设计中,尤其是教学目标的设定必须注重以下3个方面:
1.降低纬度,切实可行。教学目标的设定要紧紧抓住课程标准及核心素养。充分掌握学生学情,分析文本要义,设定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自主思考能够完成的目标。过高不切实际,过低犹食鸡肋。
2.联系实际,切合认知。老师在平时课堂教学设定课堂教学目标时要认真琢磨,要根据教学实际、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来设定目标,设定的目标在本节课堂教学中能否实现,学生们能否喜欢本节课堂教学等。
3.通观全局,前后呼应。不但要考虑学科课程目标,本课时在这册教科书中的位置,在本单元中的位置,还要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以及通过上课可能达到的高度。
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作为教育人,我们必须时刻存有谦虚之心,谨慎之举。遇师仰望俯学,遇异吸纳其优弃其糟粕。终一生之力,习育人之道,宣国学经典,教后世之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