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阅读日志
泾川县城关镇杨柳小学 王小会
篇一《归园田居》—道阻且长,行而不辍
四十分钟的一节课,我仿佛被带着在诗歌筑起的城墙里,行了好远好远,耳畔美妙的声音,两手边随处可拈的美景,以至于我流连忘返,不可自拔!尽管极力克制自己,合上书本,想要借助文字理理我的激动心情,怎奈文字顿时黯然失色,以下是我的个人观点,全然体现了我只为悦己的自私。
干老师为了快速的让学生们找准诗的意境,出示了《陋室铭》、《爱莲说》,同学们各抒己见。从熟悉的文本入手,找共通之处,而后由干老师总结并托出了“莲花之语”,及指品德高尚之人,所谓一切景语皆是情语,便是这样的道理。接着解读题目《归园田居》,并从朗读的重音、重词、停顿抓住本诗的基调。紧扣诗句中的字眼,领略诗句描述的情感画面。通过强烈的画面渲染,来真正了解陶渊明的一身浩然之气,必然是要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也真正明白了,他一生追求的不过是那个最平凡的烟火气息与细水长流般的琐碎且真实的生活。这种真实,就是陶渊明想要表达给我们后世人的豁达。
干老师给了我一种全新的读书方法:那就以己证诗,但我要毫不谦虚的说,我们日常在读书时,其实就是在这样做着,只是我没有为他找到这个贴切的说法而已。我由陶渊明的精神世界走进干老师的课堂,就是走进了他的精神世界,而后又走进了我的精神世界,喜欢这种无拘无束,看似没了边际的教学状态,实则那根线牢牢的拽在干老师的手里,学习和教学不就是“道狭草木长”的情形吗?而我又乐此不疲的享受着“夕露沾我衣”的无奈,也暗暗在心底对自己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我本就是感性之人,并非如此矫情,可我真“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了”,万般的纠结,万种情绪,一时无法言说,敬仰、崇拜、辛酸、渴望、’感动,真的百感交集的心情涌上心头。可谓读诗读人,悟诗悟己,顿觉惭愧。我能确定的再也不是王维笔下的“春意随芳歇,王孙自可留”的淡然了,而是一股如《犟龟》里小陶陶的永不放弃的精神坚定的再向我呐喊着:路就在脚下,不要停下来!
篇二 《大瀑布的葬礼》—没有正确答案,却有思辨的意义
今天的这篇文本《大瀑布的葬礼》,着实有点让我不知所措。可能是因为自身的原因又或者天生对科普类的文章心存芥蒂,所以从干老师上这个科普类文章的心态上看,有纠结有矛盾,最终还是选择了上。因为印象中这类文章在小学的教材选编当中很少,没有情感类的文章让学生感兴趣。但是今天的《大瀑布的葬礼》需要的信息量很大,我觉得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别提给学生上,看了两遍也是一头雾水。于是我像以前教授课文的那样,认真捋了几遍,才看懂课文应该是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突出的是大瀑布的一个变化。以前的大瀑布吸引的游客流连忘返,而现在面临消失,人们痛心疾首。这其中触目惊心的变化就是要带给人们以警醒,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很重要,人人都不能袖手旁观。
文本还用一系列的数字来让人们具体认识瀑布水多、声响大,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总统要为这条瀑布举行葬礼。到这个时候学生们应该明白了点什么!本堂课干老师处理的厉害之处在尽管他知道文本的真实性还待考究,但这并不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依旧保持的良好学风就是让学生们读,从反复的朗读中梳理出重要的观点。尤其是对思辨能力好的男孩子,快速准确的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概括、归纳,得出论点。印象深刻的就是积极的引导学生对一类词进行深度学习。以文本中的“纷至沓来”为引子,出示了:乱砍滥伐=乱滥砍伐,心旷神怡=心神旷怡,兵强马壮=兵马强壮,丢盔弃甲=丢弃盔甲,情投意合=情意投合,有趣生动的理解词语,真的是太吃惊了。就因为这种新鲜的识记词语的方法便让我觉得饶有趣味。最后的赞同VS 反对环节,让善于思考的孩子们大胆、激动了起来,整堂课文顿时生动了起来,真的是太佩服干老师超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啦!
结尾说,没有正确的答案,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与自然是一曲和谐共存的乐章,也是一个相互伤害的故事,一切留待人类自己书写。这样结尾太不过瘾,却又深藏玄机,孩子们课后还会迫不及待的去收集资料,了解关于这条大瀑布的一切,就已经是语文课堂的成功之处了!
篇三 《落花生》—做外表好看且有实用的人
《落花生》是中国现代作家许地山的作品,真的是超级经典。我小的时候,语文课本是在五年级上册选编的,当时我的老师是如何讲述,我已全然不记得了。至今为止我只是清晰的记得它是一篇叙事散文,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围绕着“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且质朴的记录了许地山小候家里因为吃花生和吃的过程中与父亲一系列的对话所受到的教育。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简洁明快,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抒情和絮絮叼叼,没有天高地远的高谈阔论,也没有晦涩难懂的哲学妙语,更没有博古通今的引经据典和比较浮夸的语言堆砌,独有的就是泥土的清香,和乡下人的真诚质朴。一家人在闲适和谐的笑谈中流露出的一种极为朴素的做人和生活的思想,却可以使我们这些后辈不断思考,可见作者站得更高,望得更远,引起的遐想和深思更耐人寻味。
我最喜欢的就是《落花生》: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这句话的作用含义是点名文章主旨,同时也是作者对父亲的话的感悟,这个道理是做人要做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人,相反只讲外表美而对社会和他人没有任何益处,甚至危害他人的人,是不受欢迎的,是没有存在价值的。
我身边这样的人有太多,当然干老师更是如此。他在授课时也是巧妙的将一些水果,还有“蒲公英、茉莉、玫瑰”与花生做了对比,让学生们深刻的明白这个道理,这些事物都有自己的用途,并且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而不是一概而论,没有好处便有坏处的极端思想,我想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与成功之处。
正如上一节课孩子们提到的一节课的长短,内容的宽窄,思想的深与浅真的难以一刀切的下结论。与我而言,流畅的教学环节,完美的教学设计,老师大智若愚的呈现,孩子们貌似都懂了的欢快,都不是最畅快的。唯有这句“做外表好看且有实用的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也想用干老师提到的这句“讷于言而敏于行”来勉励自己,千万要成为那个外表好看且有用的人!
篇四 《生命生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还记得央视主持人董卿在《朗读者》中这样说: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有了生命。那生命究竟是什么?当我健康的时候,我会说生命是拼搏,当我被病痛折磨时,我必定会说,生命是健康奏出的动人的旋律。
今天跟着干老师走进了杏林子写的《生命生命》。教学时,干老师先布置预习作业,检查预习,指导朗读,用鱼骨图梳理文本脉络,了解背景资料,进行生命体验:脆弱或顽强;偶然与执着,完成故事添加,这些有趣的教学环节,无一不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引起了学生对一些关键的词语倍加关注,并通过干老师的有效提问与交流,对关键词句的分析、品味,大多数学生理解了干老师或者说作者字里行间所表达出来的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使得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已然完成。
我个人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怎么引导学生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而后得出属于自己的答案:生命是什么。如果是我,我可能会顺势而下,以对文本中小生命视作珍惜为好,符合课文珍爱生命的中心,可以很轻松地上下去。可是这样的课堂教学,真的合适吗?这不是在教学生说假话吗?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说:蚊子是一种生命,我们要珍惜生命。可是,课后呢?生活中没有人会在蚊子叮咬时,置之不理。语文教学要培养的是诚实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审美的眼睛。珍爱小动物当然是对的,但问题应该辨证地来看,这对于我课堂上的孩子们来说,还是相当有挑战性的。
干老师的课堂实施环节,从始至终都在以探究性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但我想用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结束今天的阅读打卡。
篇五 《龟兔赛跑》—心向往之,行必将至
今天是阅读打卡的最后一天,甚是激动。与其说是单纯的坚持,似乎有些虚伪了,可能更多的还是感谢吧!感谢那些在不同地域里与我一起默默成长的老师们,你们强大的光芒和魅力的时刻在指引着我,努力向前!当然最功不可没的就是干老师了,他强大的人格魅力和对三尺讲台的敬畏是我毕生要去学习的。在《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中,我领略了他驾驭课堂的强大力量,还有对经典文本的再创造,对学生参差不齐的不厌其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人格的完美塑造,对文本朗读的从一而终,对课堂预习的扎实彻底,对未知的敢于探索……太多了,我简直是词穷了,他的好没办法用语言诉说,你懂得!
最后一篇《龟兔赛跑》是编辑的刻意安排,还是冥冥中的注定,无论是哪种,我都非常喜欢。从小到大,这个版本的真的多的不能再多了,当我不知道如何下手时,我儿子从门外进来了,我随口问了一句,龟兔赛跑的故事你有听过吗? 他说,我可以给你讲,超级得意的表情,我真是醉了!最有趣的是他给我讲到兔子挑衅般的要和乌龟赛跑,乌龟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但是乌龟超级揪心。因为明明知道赢不了,却是知难而上,顿时也欣慰了许多。当兔子特意的唱着“乌龟乌龟,爬 爬,一早出门采花;乌龟乌龟走走,到晚还在门口。”我差点没笑晕!而当兔子大睡的时候,乌龟早已超过了他,这也是刷新了我的认知。
首先干老师让学生画出了乌龟和兔子的形象,让学生对他们有个清楚定位。接着又从造字法来让学生了解乌龟与小兔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并找出不同与相同,这也无疑是让学生锻炼自己,并且有自己的立场,是非常难得的。对于故事的N个文本也没有强调真伪性,也让学生明白,要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而后文中提出“兔子派”就是我说的天生乐观派,“乌龟派”就是后天的实力派,当你没有了这方面的优越感,可以从另外方面来努力,成为这个不被人看好的“小乌龟”,从此居然有了新的光芒,最后居然是人生的大赢家,当真是中国人喜欢的结果。
最后我想把余秋雨先生说的“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这句话送给一直走在阅读路上的亲爱的自己和我的同事们共勉!
主办:泾川县教育局
编审:教研室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