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且听风吟,静待花开
泾川县东街小学 李红芳
寒露过后,天气日渐寒冷,加上连续的阴雨,使人不由得心生烦躁,意倦神怠。生活的琐碎早已将平淡的日子磨砺的了无生趣,在过去的时间里,自我否定与自我安慰时常肆意蔓延。
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篮……一阵清脆响亮的声音吸引了我,转头一看,原来是我们班的几个小女生正把腿搭在一起玩编花篮,她们治愈系的笑声仿佛能让人回到远去的童年时代。
想起刚开学的时候,为了使孩子们能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我和班主任两个人可谓是绞尽脑汁地制定了许多班级规章制度,比如:上课要坐端正,注意力要集中;下课要在院子玩,不能乱跑,不能追逐打闹;上操的时候队列队形要整齐,不能说话,步伐要一致……总之就是老师目之所及,孩子们必受管教。有一天下课后,一个圆嘟嘟的小男孩跑到讲台上问我:“老师,可以出去玩吗”?我顿时哭笑不得,原因是就在下课的前几分钟因他把作业没写好,我还狠狠地批评了他。望着他天真无邪的小脸,我不忍拒绝,只好温柔的对他说:“去玩吧”。他欢快地跑出教室,一边跑一边还不忘告诉其他同学说:“老师说可以玩咯,可以玩咯……”!
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对于六七岁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正是快乐成长的年纪,但他们每天除了得早早起床背着重重的书包来到学校学习,还得承受老师的各种约束。可“教不严,师之惰”,如果老师将孩子们放任自流,那他们未来就会被社会淘汰。小小年纪的他们在我每次苦口婆心的给他们灌输现在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的思想时总像听懂了,又像没听懂。时间久了,他们还会反问我:“老师,是不是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要捡垃圾?老师,是不是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要去要饭?老师,是不是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要睡到马路边?……我一阵怅然,那一双双清澈如天空的眼睛里充满着渴望与希望,我郑重其事的告诉他们,只要是好好学习的孩子长大了都能变成有用的人。得到我的答案后,他们将满心欢喜挂在了脸上。
偶然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听见一位母亲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她说:“我们小时候穷的连铅笔本子都买不起,你现在要啥买啥还不给我好好念书”。可能是刚收到了老师对孩子的批评,她情绪激动,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单从字面意思来看,那位母亲的这句话无非是想激励孩子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下好好念书。可事实是怎样的呢?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比起我们小时候确实得到极大满足,但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真的就比我们小时候快乐吗?孩子们每天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回到家还要完成父母布置的作业,完成了各科作业,还得被父母催着去上各种特长班,钢琴,舞蹈,画画一样都不能落下……在父母的眼里,自己家的孩子好像永远都没有别人家的孩子优秀,因此父母无时无刻不在焦虑,这些焦虑映射到孩子身上,便变成了五花八门的兴趣培养,慢慢地,孩子就像陀螺一样,一停下来反倒倍感无聊,他们不知道玩什么对自己来说精神是自由的,内心是快乐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不管是在课间还是活动课上,他们都把这种天性暴露无疑,小男生们之间的游戏是你捏我一下,我推你一下,接而追赶,而小女生要么坐在草地上东张西望,要么拿着跳绳不自在的跳几下,看起来并没有全身心地投入游戏的快乐当中。不会玩的孩子,又怎么感到真正的快乐,一个不快乐的人又怎么会对学习与生活永葆热情呢?至此,只要能抽出闲余时间,我便和语文老师一起组织孩子们做他们喜欢的韵律操,活动课上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陪他们一起打沙包,跳皮筋,玩猫捉老鼠,尽力帮助他们获得校园生活的快乐。
鲁迅先生说过,塑造孩子,最重要的是塑造孩子的心灵。孩子们就像一张白纸,我们在这张纸上涂上知识的颜色,就会收获希望,涂上善良的颜色,就会收获感动。我们是孩子们前进道路上重要的参与者和指引者,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如果我们不以身作则,又怎么能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呢?
曾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让人感慨至深的话:“假如世界上都是完美小孩,那成长的意义在哪里”?是啊,童年时光是我们每一个人生命中唯一的,不可复制的一部分。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表扬,一次赞美,一个拥抱,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往后生活中的一束光,让他们在忧郁的日子里倍感温暖。相反,我们随意的一句讽刺和挖苦,却有可能成为他们一生都逃不开的阴影。
人无完人。我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要正确审视孩子的不完美,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更要时刻牢记:“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愿我们都能修一颗宽容的心,怀一份真诚的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且听风吟,静待花开。
审核:杨红林
编辑:潘彦文
校对:王姜龙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