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初中语文学生进阶式批注阅读指导策略
泾川县第四中学 张丽琴
不动墨,则不读书,读书与墨紧密联系,墨水落下的圈圈勾勾皆是读者认真阅读的凭证,同样也是读者认真思考的表现。基于此,新型阅读方式“批注阅读”备受瞩目,其存在于学生阅读之时,强调学生对文章的感知,即强调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的初步认知。同时,还强调阅读过程的自由随性化,学生不仅可以选择各种符号做批注,更可自由批注内容。正是由于“批注阅读”的独特优势,使其被引入新课程标准之中,并成为现代初中生重要阅读方式之一,并且,其还以持之有效的方法推动初中语文走向跨越式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语文学生进阶式批注阅读指导策略为切入点,浅谈如何引领学生运用进阶式批注获得良好阅读习惯、发展阅读能力。
一、进阶式批注阅读概述
进阶式批注阅读不仅仅强调批注,更强调进阶。所谓进阶是指重视思维与批注的融合,是指学生做批注过程当中的层层递进性。目前,初中生在进行阅读时可用来做批注的种类较多,以批注的内容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第一种批注为文字批注,包括圈出需掌握的生字,标出需掌握的新词,标出段落等。第二种批注则为感悟批注,即强调学生阅读文章时产生的想法是学生独立思考所得,体现着学生的情怀和学生的阅读体验。第三种批注则为疑惑批注,古人云,学思应结合,学习应促进思考,思考可提升学习能力。此种批注强调的是学生在细读之中产生的不同疑惑,反映的是学生对文本的思考程度,如此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建构能力。以上三种批注以批注的内容不同分为了三个层次,每一层之间层层递进,体现了学生阅读由浅入深,由此将“批注阅读”运用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融入阅读之中,更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阶梯式发展。
二、初中语文学生进阶式批注阅读指导策略
(一)以评文字批注进军“阅读第一步阶梯”
“阅读批注”改善学生阅读习惯,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再走马观花,而是能融入阅读文本之中。但大部分初中生并未形成“阅读批注”的好习惯,如此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之时,首先可以文字批注为引领,带领学生迈出“阅读批注”第一步。文字批注发生在学生初读课文之时,其并不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只需要学生对重点句子、难点句子、喜爱的句子进行批注即可。但此为进阶式“阅读批注”的第一步,是进阶式“阅读批注”策略得以实施的龙头环节,由此,教师应该将格式和规范操作放在此环节,从而着重引领初中生将“批注是否落实、批注是否整洁”放在重要位置。一则改变学生形式性批注的不良习惯,二则引领学生在赏心悦目批注的引领之下,对批注形成喜爱之情。所以教师应在潜移默化当中发挥好指导作用,以引领学生迈向“阅读批注”第一步阶梯。
如我们老师在教授《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贮蓄、看护、澄清、髻、薄雪、”中“髻”为大部分学生较少接触的字词,由于学生平时积累不够,学习时也不够细心,所以容易读错;而“看护、贮蓄、薄雪”与学生以往接触的读音有所差异,所以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读的过程当中容易读错,同样是读错文中的字词,却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如此教师便要引领学生借助批注来做好区分。学生可以用圆圈批注不认识的字词,再借助横线批注多音字词,以此完美打开阅读之门。《济南的冬天》作为一篇风景如画的文章,旨在引领学生去感受济南冬天之美,体会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深深眷恋和讴歌之情。如此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阅读之前,便要引领学生借助第一阶段的批注找到描写济南美的句子,以初步踏入阅读之中。鉴于每个学生对句子的喜爱程度不同,教师又可以引领学生借助另外一种批注勾画出自己喜爱的文字。如此,在初步接触一篇阅读课文之时便有了四种批注,此时教师便要引领学生规范性地做批注,以保持整洁、干净。而读、认错字有多种情况,或是不熟悉或是多音字,它们均可用同一方法批注,如都用横线表示,颜色加以区分,以此学生既能够发挥批注的效用,又能够在完美的批注之中喜爱批注。
(二)以谈感悟批注涌入“阅读第二步阶梯”
初中生思维活跃,想法颇多,且急需平台展示自己,但在初中语文阅读课之上,受到课堂时间和知识内容的限制,导致许多学生的想法随风而过,并未留下痕迹,经常如此会影响学生阅读积极性,同时还会阻碍学生思维发展,让其思维出现堕化、模糊化。由此,在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感悟时,教师要引领学生动笔墨提出看法、心得、感悟,以实现与作者对话,体会作者写作特色、语言风格,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认知,帮助学生积累阅读思路和阅读语言,进而引领学生在动与看之中走向“阅读批注”第二步阶梯。
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部编版语文内容《藤野先生》时,此篇阅读聚焦于鲁迅与藤野先生的故事,阐释了藤野先生为鲁迅改讲义,鼓励鲁迅的全过程。对于初中生而言,读这种半故事、半描述的文章难免会产生颇多想法,如此,教师便可发挥感悟批注的有效作用,让学生进入阅读的第二阶层:理解文章所传递出的感情,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领工作,要以问题为基准,引领学生走入阅读之中,并对内容进行解析,即教师可以呈现问题 “为什么文中的‘我’对藤野先生有如此高的评价”,以此打开学生阅读之匣,让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不断与作者进行对话,不断听作者表达,并产生自己的思想。鉴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表达,教师便可借助“批注”,让学生将想法保留,以此让学生将自己所思所想标注在文章之中。最后,教师可以浏览批注的方式去感受每个学生产生思想的差异性,并给予适当鼓励,从而间接推动学生阅读思维发展。
(三)以存疑惑批注达到“阅读第三步阶梯”
批注不仅能帮助学生理清阅读脉络,还能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情感,更能够激发学生产生疑惑,以推动学生到达“阅读批注”第三步阶梯,即学会质疑。若学生只会被动地理解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感情,而不能对文章产生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的阅读教学是不成功的。由此,教师要给阅读课堂留白,引领学生在解析作者情感后再次回顾课文,并提出自己独特的疑惑,以此推动学生阅读深度加深,使学生阅读过程更具特色。
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部编版语文内容《白杨礼赞》时,此篇文章以句子“白杨树实在不平凡”多次点题,能使初中生在阅读之中感受作者是为表达对白杨树的赞扬而写,同样也能引领学生通过解析作者气势磅礴的文字,了解白杨树的坚强不屈、力求上进,明白其是象征宛如正直、紧密团结的中华儿女。此时,教师可通过引领学生回顾此篇内容与其他阅读内容的差异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之下,立马会提出问题:如这篇文章“为何不直接写中华儿女,却要借助白杨树的形象?”、“文章是如何做到由景及树、由树及人的顺利过渡?”,面对学生数量极多且存在差异化的疑惑,教师便可引领学生做好批注,以探讨或询问教师的方式解决自己独特疑惑,从而完美收尾本篇阅读教学。以此教学能使学生的阅读体验得到尊重,同样也使学生的疑惑得到针对性地解决,这无疑能够打造适合“新时代、新课堂”的特色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批注”作为最新的阅读方式,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聚焦于读文本之上,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进入文章的内容之中,在文章中自由批注、汲取知识、自由发表感想,进而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随意性和主体性。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要巧妙地给课堂留白,让学生再一次回顾课堂,并对课堂或文本产生疑惑,以此推动阅读过程走向深刻化,使学生的阅读过程不仅有情感的灌入,还有质疑精神的出现。
审核:杨红林
编辑:潘彦文
校对:王姜龙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教学研究】王小会:浅谈“双减”下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教学研究】赵应岐: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历史家国情怀的培养心得交流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