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抓”引出的教育
泾川县第三幼儿园 刘 艳
一、案例背景
区域活动中,每位孩子都在自己喜欢的区域玩玩具,忽然听到雨欣小朋友哇哇大哭起来。我连忙跑过去,了解状况。只见她边哭边指着手说:“蒋婷瑞抓我”,我顺着她的手看去,果然看见她的手上有道抓痕和其他手指带起的白印子,别的小朋友见雨欣哭了,也都跑来看热闹。这时婉妍也跑来告诉我“她还推我,还抢我的积木”。但见婷瑞小朋友却若无其事,坐在区角里只管玩自己抢过来的玩具。
二、描述与分析
3—4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抓人并无恶意。孩子还不懂得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想法,喜欢用抓、推和抢等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其次,孩子习惯用手去感觉外界事物,这是他们了解生活的一种途径。有时孩子抓人是要表达自己心里喜欢的方式,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婷瑞小朋友是个爱说话,长相可爱的小女孩。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女孩,她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把什么玩具都归为己有,别的小朋友要玩,她就打,就抓,抢别人手里的玩具,惹得小朋友哇哇大哭。针对这种状况,我也与她的家人有沟通,沟通后才发现她的爸爸妈妈一直在外地,她是爷爷奶奶照顾的,在家里总是事事依着她,使她养成了自私,好攻击的心理。此时,让我深思这样的孩子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呢?
1、分析孩子为什么会抓人?
(1)孩子自我保护意识的的培养。孩子大部分是老人看护,他们与外界的接触 机会很少 ,即使经常带孩子外出的与同龄幼儿单独接触的机会也很少,老人因为体力和活动能力的限制 ,在带孩子的时候 ,为了保护孩子和自己 往往会给孩子许多的行动性约束,孩子的保护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遇到问题经常会用抓、咬等动作来保护自己。
(2)孩子交往方式的缺乏。三岁左右是孩子开始进行社会交往的萌芽期,在此之前他们在家是和熟悉的人交流,家人知道她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孩子入园后,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他们开始集体生活,但由于语言发展尚未完善,表达不出来自己的想法,心中焦急才会抓人。
(3)语言表达能力并没有达到运用自如的阶段。三岁左右是孩子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缺乏的时期,有时孩子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需求。就像我们平时说的有话说不出来,抓人是孩子消除心中不满情绪,引起小朋友和老师关注的方法。
2、孩子抓人,成人该如何对待呢?
(1)发现孩子最初有这种抓人现象,必须要制止,给他一种印象不能抓人,如:能够捏捏她的小手,告诉她用其它的事情转移注意力。
(2)抓人这种行为是有意识的,是一种攻击行为,如果在孩子身上出现这种行为,成人就该注意。对此我们不能迁就和视而不见,就应做出必要的反应,让孩子明白她的这个行为是不好的,没有人喜欢爱抓人的小朋友。
(3)应对这种行为,也不要过分担心和焦虑。先要时时细心观察,弄清楚孩子为什么抓人?是不是需要什么东西,满足不了她的要求而造成的?正确的引导,淡化抓人的行为,用新颖的东西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即正确使用行为疗法。任何指责只能强化错误,适得其反。既不能用语言恐吓孩子,也不能防止错误模仿。
(4)利用玩具娃娃或其他的方式,以故事形式告诉孩子抓别人是一种不良行为习惯。同时也请家长配合,家园共同努力,尽快的消除孩子抓人的行为习惯。
3、应采取的教育措施
(1)幼儿教师应该对幼儿更加细致地观察。每天晨检时要检查幼儿指甲,对没剪好指甲的幼儿要给剪好指甲,仔细观察幼儿的情绪反应,让她知道抓、咬人是一种错误行为,会伤害别人,给别人带来疼痛,不应该去模仿别人咬人、抓人,这样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2)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对于咬人、抓人现象的缘由要了解清楚,和孩子一起分析咬人、打人的对错和需要负起的责任,要着重教育,正确引导幼儿,不应过分责备幼儿。幼儿之间发生这种事情后,也不要分去责怪孩子,应该认识到孩子抓人大多是属于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上的阶段性问题,所以我们要耐心对待,帮助孩子分析原因,然后进行认真的教育,以免向不良的行为习惯转化。
(3)引导幼儿学会与人交往,经常与幼儿交流沟通,学习分享和互相游戏,团结协作,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每一天鼓励与别人多交淡,使她有一种被接纳、关爱的心理感受,缩短与老师、好朋友的距离,让慢慢地融入到这个集体中。
(4)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让孩子树立信心。在活动过程中,不要求她一步做到位,让她感觉自己能够做的更好;一旦有进步或取得成功时,我们都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5)透过故事,加强幼儿正确的生活习惯。通过各种常规习惯的培养故事,让幼儿明白在生活中与好朋友一齐友好的分享。一旦发现与小朋友发生争执、有攻击行为时,要立刻制止。让她明白抓人是不好的行为。
三、引发反思
小班年龄特点就是喜欢把玩具占为己有,比较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孩子在家时,玩的伙伴较少,不容易出现以上这样攻击性的行为,一旦孩子多而玩具少的时候,就开始发生问题了,任何孩子都摆脱不了这个特点。
第一次发生之后,我起先是每一天都盯着他,一但发现她有抢玩具等行为就立刻制止,但是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这种方法根本没什么用,老师总是有很多事情要做,不能总是看着她一个人,于是在后面的活动中给她总是说让她和小朋友多交流,和小朋友一起玩,去了解同伴,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从而适应群众生活。
首先,我与她 的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更全面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且她的家长也是十分的配合,帮忙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其次,我也及时正确地观察和评价婷瑞的行为,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给予鼓励,比如她平时手工做的好,我经常表扬并且展示她的作品,让孩子对自己产生自信;对孩子的自私行为给予纠正,让她认识到自己和同伴是朋友,有好东西要一齐分享;并且在后面开展《树叶画》、《捡落叶》等活动中,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多交流,以此培养他们的交往潜力。对其他幼儿我们透过平常的日常生活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孩子一定要从小抓起, 幼儿良好的常规培养,也是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细致抓起,从日常基本的生活要求做起,幼儿的常规不是对幼儿行为的标准化、集体化,可以说是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制定的有秩序的行为规范,保证幼儿教育工作的进行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审核:杨红林
编辑:付荣
校对:潘彦文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