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推进作用
窑店镇中心幼儿园 何小英
幼儿园保教保育离不开家园共育模式,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富有兼顾意识为幼儿带来更多学习机会,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家长和教师、家庭和幼儿园都属于幼儿保育教育的重要关联方,发挥家园共育功能,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是幼儿教师最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一、家园共育机制的构建
幼儿保教保育要遵循规律,教师对家园共育要有科学的理解,对构建提供更多支持。如做好家访工作、开好家长会、设计亲子活动、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组建家长委员会等,来促进家园共育计划顺利落实。家园共育模式没有统一的程序。教师要对家园共育机制创新探索,充分发挥作用。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分线上和线下。例如,线上互动,教师与家长通过微信群交流:投放亲子活动任务、征集教育策略、指导家长教育;线下互动,邀请家长参与家长会、亲子活动、集体运动、报告会等,给家长带来丰富的教育信息,让家长感受不同的教育渗透。无论哪种途径的家园互动交流,都离不开家园共育话题,构建家园共育机制,是确保家园共育模式成功运行的基础条件。
二、分层分类方针的制定
由于幼儿年龄相差不多,但心理素质、认知基础、个人能力、学习悟性、适应性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在家园共育推进过程中,建立分层分类指导观念,设计不同教育策略,为不同的家长群体提出不同的教育建议,体现分层分类指导意识。在家园共育构建中,家长也是重要的参与方,教师要重视家长的主观意见,征询家长教育理念,借鉴和推行家长的合理化建议,为家园共育的推进带来动力。例如,有些幼儿胆子比较小,加之家长太过溺爱,教师可建议家长多给孩子创设接触社会的机会,带孩子多参与公共活动,让孩子独立面对生活问题。同时,教师在平时保育保教中应给予这些幼儿更多倾斜,与家长形成呼应,确保分层分类教育行动顺利推进。家园共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模式,需要更多的教育策略应对,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对幼儿进行科学分析,给出个性化指导方法,让更多家庭获得丰富的教育支持。
三、网络沟通机制的维护
家园共育互动成为现代幼儿教育的生活常态,家园网络交流平台的高效运行,为家园共育奠定了基础。在家园网络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关键作用。由于家长缺少专业化教育理念和知识。幼儿教师要发挥专业特长,给予家长更多合理化的建议,促进家园共育有效落实。教师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育儿研讨活动,虚心学习其他家长的优良做法,为家园共育顺利推进提供更多的支持。教师还可在家园共育中借助网络平台展开具体的操作和指导,做好网络互动维护工作。由于家长教育水平、教育意识存在差异,在对家长进行教育指导时,要有针对性,分层分类合理的设计。例如,在设计亲子阅读活动时,教师给不同家庭幼儿布置不同的阅读任务,为幼儿提供更适合的阅读机会,提升亲子阅读效率。家园共育是一种教育模式,也是一种新教育方法,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为家园共育模式的推广作出创造性的努力。
四、多元管理推进策略
家园共育涉及很多管理内容,我们要建立管理意识。首先是教育内容的布设和管理,教师从专业角度展开思考和整合,为家长布设教育任务,让家长配合完成,形成家园共育机制。其次是教师要为家长传授教育方法和技巧,对认识误区要做特别提醒,让家长树立新教育理念,摒弃错误做法。最后是教师要对家园共育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及时诊断,适时给予补偿应对,解决家长遇到的现实困难。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注意整合多种有利因素,为家庭提供更有效的帮助。例如,有的幼儿比较娇惯,以自我为中心意识比较强,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为提升家园共育品质,教师应督促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活动,如为幼儿设计生活自理实践活动,给幼儿安排一些体育锻炼,展开亲子劳动活动等,提升幼儿的品质和能力。为营造良好保育教育氛围,教师要求家长展开互动交流活动,交流育儿经验,对全面提升家园共育品质有一定帮助。
幼儿教育关乎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家园共育代表最先进的教育方向。因此,教师要重视家园共育模式的推进,在家园共育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幼儿健康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内驱动力。
审核:杨红林
编辑:袁会云
校对:付 荣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