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这世界,他来过
泾川县东街小学 李红芳
人一旦开始真真切切的去怀念什么,便是已经实实在在的失去了。
我时常想起我的爷爷,想起上小学时为了能买到心爱的零食向他骗钱时害怕被他发现的胆战心惊,想起深秋的月光下坐在他身旁剥玉米时内心的不情愿,想起冬日的暖阳里他弯腰为我修理自行车时对我的埋怨,想起他站在泥泞的小路上拿着手电筒为我照亮回家的路时我无与伦比的感动,想起最后一次见他提着大包小包来看我时我不明所以的眼泪……
一年多了,每一个清晨睁眼的第一件事好像就是告诉自己,爷爷真的开了我。思念就像一把生锈的刀,来来回回的穿过我的身体,让我的疼痛在每一个失眠的夜里水涨船高。
从我记事起,爷爷的头发就是白的,然而,就是那头白发让我误以为我的长大并没有让爷爷变老。印象中的爷爷明明是那个扛起一百斤粮食还能疾步如风的老头啊,他是什么时候步履蹒跚的呢?是靠一双弯曲变形又时常带着伤疤的手为儿女们撑起一个家的时候?还是强忍病痛依然艰苦劳作把孙子们一个个送到大学的时候呢?
如果有人问起我,长这么大做过最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我不敢告诉他,是爷爷离开前的那个端午节我没有去看他。我清晰的记得那一天爷爷打电话问我会不会带着孩子回去过端午,我说忙就不回去了,他笑着说让我照顾好自己和孩子就行了,他们现在啥都不缺,啥都挺好,让我不要挂念。没想到的是,那竟然是我最后一次听见他说话的声音。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呢?一辈子都沉默寡言的爷爷用他忙碌的一生和与我们猝不及防的离别告诉我:这世间大多是平凡的人,大多是平淡的日子,在平淡的日子里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珍惜生命的平淡如水,珍惜眼前的日子,这些才是最重要的。
爷爷一辈子都在土地里挣扎,那生他养他的土地是他的根,也是他的魂。他常常对我们说:“庄稼百样巧,地是无价宝”。土地对于他们那一代从饥荒中幸存下来的人来说,是珍贵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家门前的地总是比别人家的平整,长出来的庄稼也比别人家的好。尽管现在在农村人们耕地犁地,种收都机械化了,但爷爷总归还是不放心,他常常拿着铁楸、镢头、耙子在地里忙活,直到太阳西落的时候才踏着晚霞回家,土地对于他,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爷爷识字不多,没有去过大城市,没有耀眼的光辉成就,可这并不影响我对他的深爱和敬重。小时候,当我们姐弟把饭粒掉到地上时,他总是严肃反问我们说:“一颗麦子能磨多少面?”看着那一颗颗瘦小的麦粒,我们恨不得把吃完饭的碗都舔的干干净净;当我们在地里干农活偷懒时,他总是吓唬我们说:“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狼叼去也没人管。”吓得我们姐弟三总是抢着干活;当我们为了解馋偷了邻居家的杏子时,他会生气的对我们说:“人不要脸,无法可治。狗不要脸,满庄偷吃。”节俭,勤劳,有尊严的活着,这是他最初教给我们的。
长大以后,我们像一只只心怀天空的小鸟,陆续的离开自己的巢穴去寻找梦想,只剩爷爷独自守望。我曾不止一次的劝爷爷锁掉老家的大门,来城里生活。可爷爷执拗的说:“众人拾柴才能火焰高。只有家里的每个人都向前走,日子才能越过越好。”因此,年过七旬的他一年四季还是没有消闲的时候。每次回老家,他总是嘱咐奶奶给我们装很多时令的水果,蔬菜,然后跟前跟后的问我们还需要什么,生怕把什么遗漏了,东西准备的差不多的时候,他便在屋子里来回踱步,我知道,那是他想让我们多留一会。车子远去,我从后视镜里看到他那佝偻着的越来越小的身影,泪水淹没了我的胸膛,我曾经是多么想逃离这个贫穷的家,多么想逃离那些永远也干不完的农活,多么想逃离那些破烂的土房子,而如今,我又是多么想做回那个能够依偎在爷爷怀里听神话故事的孩子,多么想做回那个吃一颗糖便能忘记所有烦恼的少年。
爷爷是突然走的,带着对这片土地的无限热爱与眷恋,带着儿女们声嘶力竭的哭喊和哀痛,带着我单纯又苦涩的童年旧时光。我心里明白,那个陪我走过人生三十载光阴的人再也回不来了,他是永远的走了。我也明白,不管他变成夜幕的风,还是清晨的露珠,在我的梦里,在永恒的时空里,他都不会凋零。因为,云知道,这世界,他来过。
审核:杨红林
编辑:袁会云
校对:付 荣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