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大班音乐游戏材料投放的研究
泾川县第五幼儿园 口含玉
音乐游戏是幼儿游戏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过:“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音乐的种子。”教师的任务就是让每颗种子都发芽,而音乐游戏则是促使每颗种子都发芽的有效手段。一个高质量的音乐游戏能调动幼儿学习音乐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有助于幼儿掌握音乐知识以及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一、大班音乐游戏材料投放的特点
音乐游戏是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则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音乐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它是受到儿童普遍欢迎和喜爱的一种综合性的活动。
大班幼儿处于学前晚期,认知和社会性均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教育中容易片面注重智力发展,强调规则和道德教育,忽视了音乐教育,然而音乐教育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如果不重视幼儿音乐教育,就等于剥夺了幼儿生活天然的快乐。大班幼儿音乐游戏材料的投放自然有其自己的特点。
(一)大班幼儿有一定的音乐理解力,教学形式和内容应该丰富多样。可以有欣赏活动,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让幼儿学会欣赏美,在欣赏过程中感受艺术的神奇,也可以进行创编活动或与其他领域进行整合,如与美术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二)在教学法上也应该多样化,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由国外的,国内的,其他幼儿园教师的,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设计教学方法组织活动,大胆的进行尝试和改革。
(三)大班音乐教育应注重民族性和文化性。民族性和和价值观念应该从小就进行正确的引导,大班幼儿思维、语言都有所发展,是培养爱国主义、民族情感的时期,可以在音乐教育中体现民族性和文化性,主要体现在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教师可以选择那些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音乐素材,如组织幼儿了解京剧、欣赏京剧,在教学中也可以结合民俗选择反映民族文化的歌曲,如在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选择适合的歌曲。我在这里强调民族性和文化性,并不是说排外,而是强调现在幼儿生活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充斥着各种文化价值观念,如果不从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让他随波逐流,长大以后就容易无所适从,没有文化中心感,产生一种价值缺失,没有归属感。
二、目前大班音乐游戏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育缺乏独立性。把音乐单纯作为教育的手段,配合其他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系统的音乐教育活动很少,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具有随意性,利用音乐去开发智力,进行教育教学,忽视了音乐本身对身心发展的价值和音乐本身的规律。没有把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放到教育目的中,音乐活动处于失空状态,没有独立性。
(二)教师的音乐素质有待提高。技能技巧强,幼儿音乐教育能力弱。有些年轻教师个人音乐技能技巧很强,如:钢琴特长,唱歌特长等,但是,对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不了解,选择教材容易过难或者不符合幼儿生理特点,比如:有时选的教材超出了幼儿能自然轻松驾驭的音域,或者歌词太长太难超出了幼儿的理解范围,难以记忆。组织活动的形式也往往比较单一,把小朋友聚集在一起教歌曲,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如果教师缺乏对美的欣赏能力,不能把音乐的美带给幼儿,那么必然造成幼儿音乐教育价值的缺失。
(三)教师的业务能力与幼儿的兴趣偏好之间有传递性。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在教学活动中容易偏重单一方面,这就影响了幼儿的兴趣。如果教师不善长于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就会影响幼儿的兴趣选择,幼儿的兴趣容易受成人的导向。
(四)音乐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不能充分发挥。这也是幼儿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学形式单一,练声——学习新歌曲——复习三步走,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被动的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体验到音乐的美和快乐,也没有将音乐内化成自己的一种品质。仅仅局限于教师教的几首歌曲上,在生活中,对音乐并没有多少兴趣,音乐能力也不强。
三、大班音乐游戏材料的投放
(一)利用奥尔夫乐器
利用奥尔夫乐器组织幼儿游戏较为有效。这些乐器大多为幼儿园常见的各种打击乐器。这种形式更多表现为节奏游戏。
(二)感受固定节拍
学歌舞中出现的有规律的律动,可以刺激幼儿体验固定拍节奏型,为以后学习节奏打下基础,可通过游戏的活动使儿童加强有规律运动的感受。
(三)训练节奏感
从语言节奏、动作节奏培养节奏感,在此基础上识别节奏谱。仔细留心生活中一句或半句稍带感情色彩的话,都蕴含着复杂丰富的节奏类型。例如:老师叫小朋友的名字或模仿孩子撒娇时的语气等。
(四)感受乐句
教师边唱边以一个乐句为单元,用右手自左向右划弧线或者做其他动作 ,速度要慢。然后要求幼儿跟着一起做,培养幼儿的乐句感受。
(五)识别力度和音色
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听辨声音强弱做游戏。例如:小朋友围成圆圈坐下,请一幼儿做猜者,把玩具藏在另一幼儿手里,游戏开始。集体边拍边唱,猜者离玩具越近,拍手声和歌唱声越强。反之,声音则越弱,一直到猜中为止,如果两次都找不到玩具,猜玩具的小朋友表演节目。还可以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区别不同的人声和打击乐器的音色特点。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幼儿感受到在音乐中不同音色的采用对于塑造不同艺术形象的意义。
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幼儿学会唱多少歌曲,能够把乐器演奏的多么好,而在于让他们的童年有艺术的体验,在艺术的氛围中快乐的成长,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接受义务教育,我们有责任为他们的学前期画上艺术的句号,让他们有一双音乐的耳朵,音乐的心灵,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审核:杨红林
编辑:袁会云
校对:付 荣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