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浅析
泾川县红河乡田赵小学 史林雄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是小学语文学习十分重要的一环节。因时代的发展,学生的课程学业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不再拥有大块的自主支配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成为阅读的大敌。因而,整本书阅读具有深远的课程与教学价值。然而,农村小学对于整本书阅读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营造环境、阅读评价、激励自主、家庭配合等方面加以改进,使小学生在阅读、求知整本书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提高阅读能力。积极建构书香生态圈,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形成常态化整本书阅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势在必行。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整本书阅读 乡村 机制 评价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
历史走到今天,阅读已经成为世界范围讨论的主题,阅读也已经从婴幼儿阶段开始了。小学阶段进行整本书阅读不但成为了可能,而且成为必须要做的事情。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做了这样的讲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的书的意义已经被重视。随着考试改革的不断变化,阅读显得格外重要,阅读能力的提升势在必行,而对农村小学来说,阅读工作一直是短板和不足,学生阅读资源奇缺,阅读课程设置短缺等原因导致学生阅读能力提升较慢,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虽然阅读工作稳步提升,但整本书阅读却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乡村小学多为留守儿童,对阅读不重视,阅读资源无法满足要求。
乡村小学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且学生家长知识层次都比较低,对孩子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给孩子提供必须的支持。其一,表现在大多家庭中阅读氛围不浓厚,家中几乎没有阅读的书籍,符合小学生阅读要求的书籍更不用说了;其二,父亲母亲外出务工孩子多由爷爷奶奶照顾,生活都比较拮据,对学生阅读书籍的投入很少,无法满足阅读的基本要求,也不能给孩子进行阅读指导工作,孩子的阅读能力提升非常缓慢;其三,本身各种行为习惯比较差,不仅不能给孩子起到引领作业,反而起到了相反的引导,致使学校培养的良好习惯不能巩固,进而使孩子性格缺失,逐渐养成了自由散漫,粗心,马虎,不负责任的习惯,对阅读起到了制约作用,致使阅读工作开展更难。
(二)学校缺少考核机制,师生对阅读缺乏计划。
从语文层次说“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评价建议指出,“通过阅读,把握书中重要观点和价值取向;探索、建构、深化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总结、完善读书方法,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发展思辨能力和想象联想能力,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撰写、发表读书报告,在交流研讨中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评价建议只指出了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能力,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评价方式。从学校层次说虽然说阅读工作在各级各类学校都很重视,从制度的建设,活动的开展一应俱全,但是在考核中占比不重,考核机制不明朗,有些学校甚至缺少考核,学生和老师只是单纯的阅读,缺少计划,缺少和课本内容的衔接,阅读的内容五花八门,随意性强,导致阅读的延续性不强,仅仅停留在表面,使的对整本书阅读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阅读效果不明显。
(三)整本书的阅读形式单一,缺乏多元化。
这个问题可谓是当下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怪现状了。无论是哪个年级,无论是哪本书册,无论是哪位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一旦整书阅读是以“导读”的形式出现,我们可以清一色地看到这样的教学流程:看封面、看作者、看书评、看目录、看前言,笔者称之为“整书导读的五板斧”;无独有偶,如果整书阅读是以“分享”的形式出现,也是相对比较统一的教学模块:猜一猜人物、读一读佳句,展示好书推荐,分享思维导读,共享读书笔记等。导读课模式单一,导致千课一面;分享课模式单一,导致热热闹闹的活动背后,其实学生“学无真的”——因为对于个体学生而言,他只做了学习的展示,但能力的提升呢?几乎无迹可寻。
二、对策研究
(一)家校联动,构建阅读平台,建立评价机制和检测平台。
首先,建立家校联动机制,成立家长委员会,从家长委员会中挑选带头人,以点带面,引导家长阅读。每学期不定时通过家长会和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给家长分享育儿知识,提升他们的认知,通过阅读分享会,亲子阅读等形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养成阅读的习惯,积极向家长开放学校图书室,提供必要的阅读帮助,营造阅读氛围,通过一系列的方式,由家长主动的改变,影响学生阅读工作的良性发展。
其次,阅读进行的效果如何,进一步推动阅读工作进展,建立阅读检测平台和评价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平台可以搭建可以以学校为基石,通过亲子读书笔记,手抄报,阅读分享活动,朗诵比赛,写作大赛等形式展开,表彰优秀家庭和个人,推动阅读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建立健全详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制定详实的阅读计划。
学校建立阅读评价细则,评价项目可包括书中重要观点和价值取向、阅读方法、感想体会、读书报告等,然后制定评价细目标准,对学生读书的数量、质量进行量化;将日常阅读成绩按比例记入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活动测试中对学生所阅读书目的内容进行考查,进一步强化阅读量以及深层次阅读的理解、分析、评价、质疑等能力;把读书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建立这样一系列的评价机制,可以进一步强化和促进学生的日常阅读调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积极性。
老师则需要根据课本内容和年级结构制定详实的可执行计划,稳步推进阅读工作的开展,衔接好阅读与语文教学工作,学生可根据老师的建议和自己的能力,制定保底阅读计划,按时间完成阅读任务,积极参加各类阅读活动。
(三)优化阅读课型,加强阅读过程指导,提升阅读效能。
首先,我们强调每本经典书籍都有自己的灵魂,就如同天下绝无可能有一般无二的两个人。从书册中找到孩子的阅读兴趣点,导读就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入手。增加探究的意识,从而自然而然切入到文本阅读的过程。除此之外,直接从文本最有意思、最有趣、最优美的内容入手,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导读课模式。导读,不就是提供孩子关于整本书的相关信息,从而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么?一点带面进行整本书阅读。
其次,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在阅读形式上多创新,阅读兴趣小组之间的比拼,积分超市的建立,优生带差生的方法等等,都可以有效的解决阅读过程单一的问题,让阅读热闹起来,持续起来。
三、结语
鱼儿养到大海里想小都难,读过很多的整本书,慢慢积累,孩子对这个世界有自我的认识,这对孩子的格局、思维方式都有重要影响,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说,目前教材仅仅是语文学习非常小的一部分,学会了字词,掌握了背诵,在课堂上学习阅读理解,写作,可以应付低年级的语文学习,但是初中,高中学习起来就很困难了,所以仅仅学习课内的是不够的,整本书阅读即是对课本内容有效衔接和必要拓展,更能给孩子提供语文之外的百科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核心素养,让孩子可以走的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集:第16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审核:杨红林
编辑:王姜龙
校对:袁会云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