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暑假,与阅读相聚
高平镇塬边小学 陈小花
暑假有了些许闲暇,哪儿都没有去。有幸和全国各地的老师来了一次共读书会,虽然不是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但都是一些挺实用的知识和理论。
七月份第九期的共读书目尼尔森的《正面管教》,我有幸得到参加的名额,三百页12章内容的书籍,我们用了半月时间通过打卡交流,从中实实在在获益不少。平日里我们总是被一些快餐文字冲击的晕晕乎乎,当静下心来,手捧书一手,享受晨光的抚慰,听着窗外偶尔麻雀的集会,时光也一下静下来,读的是文字,但心里却泛起别样的浪花。每一篇章节,每一段文字里都让你相见恨晚,每一个建议都让你如梦初醒。
共读这一本书后,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根据孩子的出生顺序,来把握孩子的个性特征,并且即不惩罚也不娇纵,和善且坚定的执行,章节中作者活灵活现的事例,让我跃跃欲试。至此我收起了之前对孩子的大声责备和批评,开始用一种平等愉悦的口吻和他交流,让他从心感知我对他的爱和期许。一个假期,孩子和我交流的机会多了,我想只要坚持克制情绪,以后这样机会更多,我也能了解更多。细想,这不光是家庭教育受益,开学以后,管理班级也是不错的借鉴和应用。
当读到第九章家庭会议时,我很遗憾,从小到大我的家里就没开过像样的家庭会议,只是年幼时,有一次去姑姑家过年,姑姑家的公婆组织子女开家庭会议,我有幸旁听。老爷爷了解了子女的现状,并且让子女讨论商议,这个场面我至今记忆犹新。想到自己现在的后知后觉,也是导致自己在家庭教育上总是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家里有家庭会议我没开过,学校里有班会,可能坚持民主、实效的去实行有多少呢!有些学校里的大都是一言堂,孩子想说、想做的、希望实现的总不能充分得到表现和商议。师生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只是知识和知识的堆砌,没有得到灵魂互助的知识怎能创造新的动力呢!所以共读让我受益颇多,也有了初步的实施。
八月份的时候,我参加了担当者研习营组织的线上培训和绘本共读,在这一周时间里,我遇到了一群热爱教育的老师,无论年轻的还是年老的,男的或者是女的,他们都对儿童教育倾注了满腔的热情。在导师原华老师带领引导下,我们这一组19个老师就像孩子一样,跟着老师和组长施晓菲一起进入绘本世界,了解故事背后让人震撼的情节。六年级阅读的文字书《青鸟》、三年级绘本《一寸虫》,那些在你看起来是极小的事情却蕴藏着大智慧,那些看似缥缈的话题里,却给与我不一样的启迪,只有细细去读,才会有升华思想洗涤心灵的感知。
因为天南地北老师共同参与,我们所有人读书的热情一潮高过一潮,发言观点一个个的竞相绽放。一个人走的很快,但一群人会走的更远,读书的确是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过程,我也希望我的身边也有这么一群人,你拉我、我推你、共读一本书,共品书中给予我们的力量和启迪。
再后来的时间里,我通过网上听了魏智渊老师的《儿童阅读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自由写作的理论与实践》,敖德老师的《一位父亲的教育观》,还有雪野、马玲、陈美丽、干国祥、阿甲等各位对儿童阅读的真知灼见。并且我身边薛喜娟等各位老师关于自己践行儿童阅读的故事给予分享,这一场盛大宴会让我回味良久,我大概数了我的笔记本四十多页,比我在学校里写的读书笔记多了去。
公益老师们的言辞恳切,毫无保留给予我力量和源头活水,这让我的阅读观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无论是从童诗或者绘本还是文字书,给予我最基本阅读的知识和方法,特别是如何去和孩子们读一本书,如何带动身边更多的人读书!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应该还有琴棋书画里的百花齐放。倘若我整天把自己泡在油盐酱醋里,那我的假期一定是油头垢面,没了生气和活力!感谢那么多爱读书的老师,更应感谢担当者的公益付出!
审核:杨红林
编辑:潘彦文
校对:王姜龙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