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给儿子的一封信
—-给七年级新生的一些建议
玉都中学 王欢平
(说明:这是我写给儿子王钦的一封信,目的是为了让他对下学期崭新的学习生活有一个准备,以免到时突然的变化让他措手不及,学习出现波动。写完之后,我觉得应该将这封信发布出来,让更多七年级新生看到和受益,当然本人水平有限,思想浅薄,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还请各位老师、家长和同学多多批评指正,让我们共同进步。)
儿子:
当你拿到毕业证,你小学就顺利毕业了,爸爸祝贺你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你小学阶段的学习。六年里,在许多老师共同用心的接力教导下,你一直表现良好,赢得了许多人的关注、赞美和鼓励,为此,我感到无比的自豪与欣慰。
在你毕业考试那天,我发了一个朋友圈说:这次考试结束之后,你真正的比赛就正式开始了。这句话其实伴随着我的紧张和焦虑,因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其实没有什么难度,因此,我平日里没有在学习和成绩上过分的要求你,只是在学习和生活习惯上指引你,而中学之后,一切就变了,仅仅靠聪明无法搞定一切,而成绩也因为在三年后要进行选拔而显得极其重要。我紧张和焦虑的是因为我对你有太多的期望,但是这个事来的太快,我还没有想好怎样去帮助你。当你考试结束后,六年级的学习就结束了,当成绩公布后,你初中阶段的学习就已经开始了。现在,让我和你一起在场比赛中去竞争,去进步,去克服,去成功。这是你的比赛,也是我的挑战。
这几天,我想了很多,对你未来可能所遇到的问题都做了分析和设计,或许我想得太多了,我应该相信优秀的你能顺利的实现你的理想。但无论怎么说,你的理想一定是最终落实在学习这个核心环节上,所以,我以我的学习体会和十几年从教经验给你提供一个“万卷书”,让你在学习过程中去“行万里路”。以下,我从五个方面说一说小学和初中学习的不同之处,在比较中你仔细体会其内涵和要义,做好准备,运用到你的学习中,尽早找到适合自己且高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你的能力。
1.学习科目的增多
小学阶段主要是语文、数学、英语三门总分340分的学习,初中三年就要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生物、地还有体育共计十门总分900分的学习。
科目的增多就意味着背诵的内容、作业的种类和量以及老师的数量增多,一周之内会有好多位老师轮番上阵,讲课、布置作业,一天之内要学会消化几个科目的知识且相互毫无关联。这就会造成一些混乱,或疲于应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就会出现数学还没有弄懂,语文已经布置了作业,英语还没有背熟,历史还有任务。今天的知识有所拖欠,明天新的又来了。久而久之,“欠账”就积累下来了,一考试就会形成弱科,严重时就会有几科考不及格。所以,初中的全科合格率经常在30%左右,甚至更差,能争取各科成绩全部达到优秀,就已经可以在全班乃至全级的成绩中比较靠前了。
这就要求学习要有节奏和条理,抓住时间,提高效率。比如,抓住早自习和晚读,去搞定一周内需要背诵的内容,在去往教室的路上最好回忆需要背诵的内容,找到重点内容和已经遗忘的,在背诵时重点安排,甚至可以早去10分钟,把上次背诵过的再念一遍加深记忆。以最快的速度认真完成作业,检查掌握情况,如果遇到没有掌握的当场请教老师或同学,坚决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千万不要出现等一下,过一会,还有时间等等拖延学习任务的情况。
这样的做法还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在课堂上把知识学会、理解,这样会大大提高作业和背诵的速度,减少知识欠账的形成。节省出来的时间去复习、巩固和提高。
不要担心这样的学习太累,还有音乐、体育、美术、书法、活动课等,这些穿插在学习中完全可以放松身心。保持以上的节奏,形成习惯,你一定会乐在其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还能为自己的学习带来动力。
2.学习难度加大
根据人身心成长规律,进入初中之后,抽象思维快速发展,因此,在课程标准里对初中学习内容的安排上会越来越注重运用抽象思维。简单地说,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学习的知识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学到知识也往往可以直接运用,而初中则需要更多去思考、推理、分析、综合后才能掌握知识,在学习时要通过学习原理,看到知识的本质和逻辑,在做题时才能运用思维产生思路,得到答案。比如,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内容,算算表面积和体积,只要记得公式,仔细一些就没问题。初中的几何记得公式之外还有很多定理定律,做题时大多数情况下不能直接套用,要根据定理定律找到条件,用条件去证明,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抽象思维的过程。
因此,小学阶段可以依赖聪明就能学的很好,初中就需要多思考和勤思考才行。在理解知识的同时要掌握原理和逻辑,还要在大量的练习中熟练运用。上课时老师时老师会非常耐心的引导这种抽象思维的过程,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争取一次性弄懂理解,课后再练习巩固。好玩的是,当你一旦完全掌握了,一切就变得非常简单。
更重要的是,抽象思维是一种能力,通过训练不仅可以应付考试,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这种思维能力也是最重要的,它能支配和指导你的工作生活,让你的工作生活井井有条,富有创意,抓住重点,提高效率。
3.知识点更密集
初中三年内基本上每门课都六册书,实际上是两年半学完的,中考都要考,一节课也从40分钟调整到45分钟,这些都说明每节课要学的知识点数量比小学多的多,小学的时候一两个知识点遗漏可能对成绩影响不大,甚至随着学习和长大,之前遗漏的知识点还能自动解锁学会,初中之后,很多重要的知识点环环相扣,遗漏一两个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高中学习乃至大学学习。这就是小学一二年级考满分的同学很多,然后逐渐减少,初中考满分更是凤毛麟角的原因。
要完全掌握好这些密集的知识点,一定要加强预习和复习,预先把自己看一看能学会的和学不会的分开,在上课时对照老师的授课,检验学会的是否准确并且学会自己不会的,课后复习时再统一巩固,坚决把知识的遗漏堵死,灵活的掌握解题技巧,及时总结消化吸收,形成知识体系。
一份试卷不可能把所有知识点全部考察到,但奇怪的是,往往你掌握的不好的就出现在试卷中,要是想拿高分甚至满分,就一个都不要漏掉。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难很难,一门课成绩达到及格很容易,努力努力达到优秀也不是很难,最难的是80–100这个层次,每提高一分几乎都是挑战,虽然只有20分,但要付出比之前80分这个阶段几倍的努力才行。要加油啊!
4.老师变“懒”
小学老师保姆式的教学,任何问题都面面俱到,关心有余,亲自上阵,检查督促,盯背面批。初中的老师就完全不是了,因为一些科目一位老师带好几个班级,这样做是照顾不过来的,另外,学习科目多,每天去教室次数有限,没有机会关照。这样一来,给学生的自由相对较大,对于自律的学生,老师的意图能执行到位,就没有问题,对于贪玩的学生,成绩一定一落千丈,沦为差生。在我从教十几年里,单独请教老师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那些弄不懂的问题就得过且过了,更别说有新的不同思路和老师探讨了。
自律与主动是应对这一变化的最佳方法。上课紧跟老师的思路,体会老师的意图,回答老师的问题,记录关键知识点,尤其是老师讲授解题技巧时,一定要让大脑高速运转,深刻领会。课后要和老师多亲近,多互动,起码要保持一种上进的姿态。老师布置的作业保质保量完成,而且主动检查自己的薄弱环节,加强练习。
事实上,只要有理想,以高分、满分为目标,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有要求,就不允许自己偏离航线,从而主动的完善自己的方方面面,得到足够成就自己的知识和成绩。
5.思考
在平时生活里,我让你干某件事,我说怎样干你就怎样干,有时临时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你也照样干,不变通,不思考,只有在可以偷懒的时候,你往往偷的一手好懒。这些都没有什么,但是我要说的是,今后你要注意训练你的独立思考能力,那种自我意识参与的独立思考。
在小学,只要听老师的话,照着老师的要求,老师说一步你走一步,就能百分之百的充分掌握知识,而今后,就是古人说的那句话:老师引进门,修行靠个人。当老师提出一种思路,你能否举一反三?当老师讲出一种方法,你能否有多一种方法?当老师出示一个目标,你能否有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去完成?甚至判断老师的真实意图,甚至去质疑老师的观点!当然,并不是为了质疑而去质疑的钻牛角尖,而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思考之精神。
不要小看了这种思考,在思考中,大脑被充分调动,之前的知识和经验就会不断的被整理、综合、运用,在这个过程中或许就会产生新的疑问和知识,即使思考没有结果,你也会发现哪里卡住了,再去听老师的答疑解惑,就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这种学习是高级的,是高效的,一旦形成习惯,遇到“换一种问法”的题或者“拐个弯提问”的题,甚至没有见过的题一定会有更多机会正确解答。
不仅学习是这样的,生活中,一个勤思考、善思考的人,一定会快人一步,在同样的挑战中有更多机会,这就是“万法归宗”、“天下一理”的奥秘之所在啊!
以上大概就是在学习上我要告诉你的一些事,当然,初中的学习不仅仅是这些方面,你还要尊敬老师,关心同学,低调慎言,专注于自己的学习,这样才能保证你学习不受影响。我还要告诫你的是,你可能会遇到你不喜欢的老师,与你小学温柔可亲的老师比起来有些差距,你不要抱怨,不要任性,坦然接受并一如既往的尊敬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在对自己不利的环境中做到“利益最大化”,你要以你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为重,并为此付出更多的耐心和努力,否则,你付出的将是在艰难的忍受中失去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你要学会的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共同努力,期待着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及妹妹的陪伴下,你一路披荆斩棘,勇敢坚强的走出一条光明坦途,为自己争气,为家族争光!
爸爸
2021年7月14日深夜
审核:杨红林
编辑:王姜龙
校对:袁会云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