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勉之期不止,多获由力耘
——赴天津市武清区跟岗学习点滴感悟
泾川县中街小学 王小鹏
6月6日开始,我有幸参加了泾川县教育局组织的赴天津市武清区跟岗学习交流活动。从干旱燥热的大西北来到温润湿热的天津卫,二十多天的驻留印刻下了身心的一次洗礼。整个跟岗学习组织到位、管理严格、内容丰富。学习是理念的提高,交流是思想的升华,结合本次学习经历,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收获:
礼——约之以礼,博学于文
6月6日下午,武清区教育局王新宇主任带领我们到达天津市雍阳中学,总务处季玉桐主任热情迎接并安排我们食宿。雍阳中学虽不是我们的对口交流学校,但一个月生活学习,见微知著,感受颇多。
在这里,我们听到最多的是学生口中的“老师您好!”;看到最多的是早操和就餐整齐统一的队伍;感触最多的是严肃活泼井然有序的校风;这里的男女学生均按规定留运动短发,前不扫眉、旁不遮耳、后不过颈;校服统一,干净整洁;校园和宿舍里面没有追逐打闹和大声喧哗,代之以琅琅读书声……
这里的学生是幸福的。“阳光体育运动”与“专业体育训练”相结合,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全面提高;”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美育教育有效落实,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念深入心灵。
细节要求推动了工作落实,良好的校风学风得到传承,雍阳中学的教学质量稳居前列,学校获奖无数,群众好评如潮。
理——理念引领,志存高远
杨村八小是我们跟岗学习的第一站。5天的时间里,精品课展示、传统文化教学成果展演、音体美特色活动展示精彩纷呈,观摩活动里博采精华,交流研讨中寻求提升。
八小的课堂是高效的,教师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来源于备课做到胸有成竹,上课时的激情四溢体现了高尚的职业情操,管放有度的驾驭凸显了扎实深厚的基本功。5节语文课有两点印象特别深刻:一是学生清晰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杨潍境老师的《快乐读书吧》和刘艳凤老师的《学写颁奖词》都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提炼书写,语言精练、富有诗意、感情充沛;二是扎实的国文功底,学校分年级设置了诵读经典篇目并长期坚持,每学期组织专门的考核,唐诗宋词名家篇目,这里的学生熟读已久。
杜爱剑校长安排并引导我们参观了学校的社团活动。操场上的足球篮球社团,师生个个汗流浃背,但你追我赶热情不减;叠杯子等活动锻炼思维和动手能力,深受学生喜爱;美术馆恰逢大型作品展出,高质量的作品让我们大开眼界……
突出的办学成就,源于学校秉承”师生为本、高效开放、尊重个性、全面发展”的办学思路,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打造高效课堂,把艺术和体育教育作为学校特色,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身体素质。八小的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坚持理念引领,躬耕实践,矢志不渝,教育之花方能开的如此绚丽多姿。
立——立志欲坚,成功在久
6月15日开始,我们来到杨村六小学习。从这里开始,我们的学习变成了“一对一”帮扶模式,按照导师制定的工作计划,参与培训的老师参与到听课、评课、交流、试讲、班级管理等各个方面。我有幸与学校管理层的领导多次交流,更为深刻的了解了六小的发展历程和学校的办学情况。作为建校时间相对较早的一所小学,六小与我所在的中街小学在发展环境上有很多相似之处。现在的六小是武清区对外交流的窗口,天津市首批“普九”达标示范校,但在建校初期,并未被社会和家长认可。人们对六小持观望态度,不愿让孩子进这所学校。面对严峻的现实,六小的干部和教师不气馁,校领导经过冷静思考,把争创一流学校的着眼点放在了推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上,使学校走上了成功之路。学校坚持“立足终身发展,开发多元潜能”的办学理念,推行“科学化管理,开放式办学,全方位育人,以特色求发展”办学模式,立足学校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坚定发展信念,成功方能久远。
厉——高节厉行,独乐其意
学校的管理和名师的课堂有方法的传递,但更多的应该是思想的启迪。参加了武清区小学二组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唤醒了我对道德与法治学科和自身发展的重新审视。记得上一次参加国培,福建教育学院郭春芳书记教会了我:“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至少需要两次成长构成,其中最重要和关键的是第二次发展”,一个学习发展型的教师,既能使自己成长,又能反哺学生,适应和促进社会的进步。乍看之下,这里的老师朴素到和我们一样,但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对核心素养的精准诠释,让教育回归到了本真,他们因潜心教学而朴素,因倾心教育而纯真,他们是幸福的,做他们的学生也是幸福的。
一次培训是一次思想的提高,对众多参与者来说收获不同,但作为一名参训者,一定要有思考和作为。要结合自身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梳理培训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将好的做法付诸实践,好的经验及时纳入自己的工作,才不失为真正的学习。培训学习不是邯郸学步,训后落实更不能拔苗助长。
总之,这是一次幸福的学习经历,武清区教育局和各个学校交流团队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们在闷热潮湿中感受到了舒心的温度。“生活即教育”,这样的学习和教育方式润物无声而又直达心灵。
审核:杨红林
编辑:袁会云
校对:付 荣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