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读者眼中的《读者》
泾川县窑店镇中心幼儿园 何小英
高尔基说过:“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
——题记
书,一个多么简单而又平凡的字眼!但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倚窗而坐,品一杯香茗,静读一本好书,却变成了一件奢侈时光的事情。只有在周末来临的日子,才会捧起一本叫《读者》的杂志,过一过“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光阴,思绪在字里行间徜徉,烦躁的心变得简单如一,在“文苑”里散步,心里又不禁想起了往事……
我与《读者》相识,是在学生时代那繁忙的日子。高二的时候,繁重的学业负担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来,成天在看课本,做作业的枯燥、单调的节奏中循环,可以说,生活过的很累。有一天,班主任让我到他的办公室去一下,了解了我的想法后,他推荐我在学习之余去阅读一些有益的杂志,说着说着从书架上取下两本《读者》递给我,让我先看看。当时,说真的,我有点不着要领的感觉,心里嘀咕:学习任务那么忙,谁还有时间去看课外书啊!但老师的话还是具有一定的震慑性,所以,就带着抽时间看看也无妨的想法,可不知不觉地我就“沉沦”其中了,那时的《读者》还是月刊,每个月去向班主任借阅《读者》成了我高中学生时代的必修课了。每到课间,我就在《读者》里徜徉:在“文苑”里,借鉴写作;在“人物”中,感受风采;在“点滴”事,以小见大;在“社会”上,看破百态……
到了大学,我有了更多闲暇时间,我喜欢诺大的图书室里的花花世界,但我对《读者》依旧情有独钟!在每天学校阅览室、学生宿舍、班级教室三点一线的枯燥的生活中有前行的动力。随着《读者》的改版,各种版面有了进一步的更换,但我主张的原则是:你变随你变,爱你心不变:我喜爱《读者》中的《人生》栏目中的《人生之旅》、《婚姻家庭》《青年一代》,这里有名人、也有普通人面对一些或简单、或复杂的事情的处理方式,或是对特定时期生活的一些感悟,尤其喜欢看的是栏目中的一些情感类的文章,有时会情不自禁地被故事情节感动得落泪,但更多的是对美好爱情、幸福生活的向往。
工作了,我也当了一名老师,虽然没有了学生时代的那种紧迫,但生活的琐事却渐渐多了,慢慢地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不过,《读者》依旧填充着我的空白,我有了可以自由支配的钱,订购《读者》成了我的习惯,即使现在改成了几个版本,(《读者》能针对老年人出版《读者》(大字版),针对学生出版《读者》(校园版),针对农村读者出版《读者》(乡土人文版),针对盲人出版《读者》(盲文版),针对少数名族读者出版《读者》(维文版)、《读者》(藏文版)。《读者》还出版了《读者(精华本)》《读者(合订本)》),我依旧毫不吝惜的全部订购。每到学校安排的阅读课,我也像我当初的老师一样,不仅将《读者》(校园版)推荐给我的学生,而且和学生一起过过阅读的瘾……
《读者》是世人世事的解读者,我是它的阅读者。随着全面阅读的步伐,它伴着各行各业的人在生活中变得热爱阅读,沉下心,懂得阅读,我会继续做《读者》的读者,在纸墨中享受美好的年华。
审核:杨红林
编辑:袁会云
校对:潘彦文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培训心得】王改凤:“南北名师”第三届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教育+互联网)大赛观摩学习心得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