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在女儿六年级家长会上的发言
泾川一中 王海艳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可爱的孩子们:
大家中午好!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这已经是孩子们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家长会了。我还清楚的记得六年前把女儿送入东街小学时的情景,那时,她还是一个天真的小豆包,而现在她已经长成了一个很有主见的大姑娘了。
六年时光,在一个人的生命长河中不算多,但六年小学,对一个人的人生成长却至关重要。在这六年里,孩子们不仅身体发育最快,而且他们的一些习惯将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他们的人格将会逐渐的成熟,他们的是非观也将逐渐的建立。我很庆幸在女儿成长的关键六年里,她能遇到充满爱心、颇有耐心、极为认真负责的老师,是你们的辛勤教导,无私奉献,将一个懵懂无知的顽童,教育成了一个好学上进,懂事明理的少女。
我还记得孩子五年级开家长会时,吕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学生们都大了,我们两个也老了”。确实,现在孩子们的个头长高了,知识丰富了,更有主见了,而老师们却皱纹多了几道,头发白了几根,铿锵少了几分,孩子们如春天的花蕾日渐绽放,而老师们却似秋天的木叶悄然枯败,真的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时此刻,作为家长,我真诚的对三位老师说一声“谢谢”,虽然这不足以表达一个母亲内心万分的感激。
家长会开始之前,张老师说让我谈谈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成功经验,其实六(3)班有很多优秀的孩子,我的女儿并不是出类拔萃的那个,要谈成功经验,我确实有些汗颜。但无论怎样的教育方法,只要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总有它的可取之处,我且先谈谈自己的浅见,也算是抛砖引玉吧!
第一,注重生活习惯的养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她自己对闹铃,按时起床,整理床铺,如果拖拉导致迟了,那就牺牲吃早餐的时间,如果第二天还是迟了,那就继续饿着肚子去学校。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之后,她总会养成守时不拖延的好习惯。每天至少弹半小时的琴,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吃完饭收拾碗筷,每周至少洗一次碗,诸如此类的生活小事,孩子能做的一定要让她自己去做,家长不包办,孩子也就变得勤快了,独立性自然就养成了。
第二,引导孩子多读书,少玩手机。网上有一句话“如果要毁掉一个孩子,那就给他一部手机”,可见手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危害性已经越来越大了。确实,手机在给孩子打开一个精彩世界的同时,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所以如何不使孩子迷恋手机,是现在每个家长头痛的问题。我的做法就是给她买一些图书,故事、小说、漫画……凡是孩子感兴趣的尽可能买回来,并要求她在一定时间内读完,然后谈谈感受,还可以让孩子听听故事、文章、新闻,丰富她的见闻,开阔她的眼界。当然完全禁绝手机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所以可以把玩手机变成一种奖励,比如作业保质保量的提前完成了,就可以自由使用手机10分钟,当然这个自由是有前提的,一切不健康的东西都要杜绝。就这样孩子对手机虽然仍是渴望,但却没有沉迷其中,使用它还是有节制的。
第三,相信老师,把教育惩戒的权利还给老师。孩子总是自己的好,这是每一个为人父母者不可避免的心理,我也一样。所以对于孩子身上的缺点、不足,老师可能比我们更早发现,及时的进行教导干预,而这种教育会比我们自己来做更有成效。同时,我也非常赞成老师适度的惩戒犯错的孩子,这样不仅更易为孩子接受,可以形成更加深刻的影响,而且培养了孩子受挫败的能力,不至于面对以后更多的压力时而难以适应。当然,老师不是圣人,也不是神人,只是一个普通人,既没有点石成金的妙法,也没有明察秋毫的能力,老师也会犯错,或许误会了某个学生,这时,请我们家长理解老师,给老师调查了解事实的时间,不要一味地指责,甚至无礼的谩骂,这不仅于事无补,更会给孩子心灵带来更大的伤害。我们应该相信,老师比我们更有探求真相的渴望和改正错误的勇气。
作为家长,直到今天,六年来我们一直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坐到一起了解孩子成长的点滴,而在之后的六年,孩子上了初中、高中,我们还可能会走到一起,为了孩子的成长发展共商良策,好与一帮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战斗经验的“讨债鬼”斗智斗勇,这是一种难得的缘分,我很珍惜,也很庆幸有这么多优秀的家长为我的难题出谋献策。
最后,我还想对孩子们说:“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你们这些娇嫩青葱的新竹之所以能够迎风不折、遇水不腐,全是因为有了慈爱柔韧的师长的教导帮扶,所以无论你们未来走得多远,站得多高,都不应该忘记:是谁教会了你们写下自己的名字,是谁培养了你们不断学习的能力,是谁历练了你们直面人生的勇气。
孩子们,努力去做一个心地善良、常怀感恩的人吧,也许你不能大富大贵,但你一定可以平安喜乐的度过一生,这是我们这些父母、老师最大的渴望。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审核:杨红林
编辑:潘彦文
校对:付荣 袁会云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