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浅谈如何提高小规模学校复式教学课堂效率
太平镇口家小学 许宝建
摘要:我国推行素质教育已经很多年了,但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学生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自然条件的限制,很少有优秀的教师愿意去从教,导致学生不能平等的接受教育,为了解决偏远地区教育问题,复式教育慢慢成为解决老师少的一项有效的举措,我市为了促进复式教育的发展,先后举办了多次复式教学课赛,大大地提高了参与复式教学老师的教学水平。
关键字:复式教学 融合 高效 循序渐进
复式教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陌生的,但是对于一些年龄大一些的老师来说并不陌生,它只产生于农村小规模学校,就是为了解决师资力量缺乏的问题。我有幸两次参与复式教学课赛,从课赛中获得了一些经验,赛后进行了反思,我认为一堂复式教学课应该是这样的:
一、复式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课堂,并不是你讲我听的课堂。
通过参加课赛,发现虽然小规模学校学生很少,但是学生之间,老师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互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首你读她读大家读的一首小诗,可以是一个精心安排的小游戏,可以是一场别具风格的竞赛活动。我们的复式教学不是一个班的教学,是两个班的融合,虽然年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知识的结构是相同的,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小学课本的安排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课堂的互动,让低年级的优等生有了一定的发展,让高年级学困生有了一定的巩固。经过不断的复式教学,促使低年级学生的潜力得到很大的发掘,高年级学生学习更加高效。
二、复式教学是一个整合的课堂,并不是零零碎碎的课堂。
复式教学并不是一个班的教学,对课堂及教材的整合非常重要的。我们面对一个班的教学时只有一个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学生的年龄相当,差异很少,我们完全可以一条线讲到底。但是,复式教学是两个目标,我们教学时有两条线在脑海中不停的切换,学生之间有差异,教学难度的不同,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更多了,那么如何化解这样的难题呢?那就需要对知识进行整合,但是整合并不是抛开教学目标,只是教学他们的交集,而是抓住两节课的共同交集,进行集中同动同静,对于风马牛不相及的教学目标,可以采取大兵教小兵的策略,让高年级学生带着低年级去学低年级的学习目标,教师指导高年级学生去学高年级的学习目标。教学进度也可以整合,我们可以寻找两个年级交集较多的内容进行整合学习,比如:语文可以把写人、写景、写事的课文放在一起来上,在写作文时学生之间的思路融合,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班级也可以整合,不是复式教学非要是哪个班,我们可以把一个基础不好的高年级和一个基础比较好的低年级进行复式,让基础不好的班级有机会接触低年级的知识,让基础较好的低年级学生有机会接触较深层次的知识,让他们得到互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复式教学是一个高效的课堂,并不是忙忙碌碌的课堂。
复式教学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模式:“同动同静”和“一动一静”。但是实践发现“同动同静”要比“一动一静”更加高效。如果我们采取“一动一静”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思维总是在不停的切换,还需要一个思维敏捷的老师,像机器一样不停的来回转动,对于老师来说,工作量太大,老师总是忙忙碌碌,那还必须有一班学习自觉性相当高的学生,如果老师在这边教学,那边学生不按照老师说的进行练习,我们的教学就是一个零,这次课赛中有很多老师都是采用“一动一静”模式,但是我们除去听课的老师,除去课赛的氛围,真正能够自觉完成教学任务的有多少学生,学生自觉性不高将导致这堂课徒劳无功。我刚开始接触复式教学时,当时是一年级和二年级复式教学,刚从幼儿园进入一年级的新生,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四十分钟时间最多只能静静坐十分钟就多了,你要让他们坐在教室里做练习比登天都难,自觉性从何而来,如果采取“一动一静”模式,你的课堂该怎么完成教学任务。比起“一动一静”模式,我更愿意采取“同动同静”模式,在语文教学中,同动时可以读课文、交叉教学、做游戏、大兵带小兵,同静时可以做练习、写生字,方便教师指导,也不会相互之间干扰。“一动一静”的功夫要放在课堂上,“同动同静”的功夫要放在课前。只有“同动同静”模式才能使课堂更加高效。
我们在教学中总是在刻意安排课堂中该上什么内容,时间是不是够用,但对于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真正学到什么没有过多的考虑,不管是什么教学,只有学生获得的越多,我们的课堂才越成功,衡量老师教学能力和效果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的学,并不是老师的教。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没有一点一滴的积累,是永远无法达到教学的最高点。
审核:杨红林
编辑:付荣
校对:潘彦文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