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巧用群文阅读,提升读写能力
泾川县第三小学 邓海艳
小学群文阅读中的读写结合主要是指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培养目标,以学生的需要为核心,通过多文本的阅读获得写作技能与方法,将阅读与写作进行融合,使其成为一体化的建构过程。其中,阅读是基础,学生通过阅读多篇文本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结构框架,由对阅读的感悟到提升写作的能力,从而训练学生细心观察、独立创新的能力。
一、“读写结合”在群文阅读中的意义
读写结合是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化,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丰富阅读生活。在群文阅读中, 一般是围绕某一个主题进行阅读的拓展延伸, 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2) 增加学生体验。群文阅读是以快乐阅读为基础, 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 增加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3) 阅读创新改革。群文阅读与读写结合既突出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也关注到阅读的延伸和写作的丰富, 更好地连接了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教学, 对于小学生的教学和阅读的创新改革都有一定的提升。
二、找准读写结合切入点
教师要进行指向写作的群文阅读教学,就要找准课堂教学中由“读”到“写”的切入点。
1.围绕主题选择群文,开拓习作思路。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单元主题,拓展合适的文本,进行群文间的比照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质疑和发现,不仅能提高阅读能力,也能开拓写作思路。
记事类作文贯穿了整个小学中高段的习作训练,此类习作的关键点就是选材要新颖。例如: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习作要求是表达父母之爱,面对着这样的主题,学生的选材重复、毫无新意,依然停留在起步作文时的雨天送伞、生病住院之类。于是,笔者便组织了一堂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群文阅读。将《慈母情深》《学会看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四篇文章组合在一起,以“你从哪里感受到文章中的父母之爱?”为主线来进行阅读。学生在阅读与分析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了父母之爱有时是严厉的责备,有时是无私的帮助,有时甚至是意味深长的一番话。在一篇篇的比较性阅读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发掘父母之爱,如何选取充满暖意的题材,在自己的写作中打开了思路。
2.结合体裁呈现群文,训练习作方法。
单篇阅读教学从语言表达、写作方法、谋篇布局上都局限于让学生模仿,长此以往就容易造成表达方法单一,内容枯燥无味。但群文阅读因文本的多样性,可以举一反三,激活学生的思维。
如五年级上册“感受说明性文章”专题,在习作指导课上,笔者让学生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阅读《鲸》《松鼠》《新型玻璃》三篇文章,寻找文本中事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采用了什么方式来说明这些事物的特点,从而学会了如何恰当运用说明方法。在写作练习上,学生通过运用自己所学到的说明方法,选择一个物品来介绍给同学。通过多文本的阅读,学生逐步学会在同类文本阅读中寻找有关写作的线索,从而归纳写作方面的策略,并及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
除此之外,在习作的谋篇布局和“一波三折”、首尾呼应、借物喻人等写作手法上,群文阅读都能从多个文本中挖掘相互联系的内容。
3.紧扣细节展示群文,渗透修改窍门。
在群文阅读教学时,如果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从细节进行比较,让学生学会进行对比、评鉴,就能让他们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作文修改有较为明确的指向性。
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要求写难忘的童年,学生的作文题目大多是“记一件有趣的事”“难忘的往事”“我的童年”等,缺乏新意,很难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于是在该单元的群文阅读课上,笔者选择了《祖父的园子》《羚羊木雕》《最美的书包》《捅马蜂窝》四篇文章,向学生提问:只看题目,你愿意读哪一篇文章?在学生回答后,笔者将四篇文章的题目全部换成“难忘的童年”再次提问,此时,学生恍然大悟,明白了习作中题目的重要性。第二次修改后,作文中出现了“舔蜜蜂”“我的花园我的童年”等别出心裁的文章题目,令人耳目一新。
三、议题的讲练
教师一旦确定议题进行习作,那就要给学生讲解这个议题的有关知识,不仅要讲“是什么”的陈述性知识,而且还要讲“怎么办”“如何做”的程序性知识。
比如倒叙的写作顺序讲解和练习。
第一步: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倒叙。它是一种写作顺序,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第二步:结合主读课文《灯光》分析讲解王愿坚是怎样运用这一写作顺序进行叙述的。文章以“灯光”为线索,先讲述了我在天门广场所见那璀璨的华灯,听到一声赞叹“多好啊 ”;接着讲述了郝副营长为了让孩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而英勇献身的故事;结尾又写到天门广场前璀璨的华灯。这样的写作顺序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第三步:学生自读群文《最优秀的人是谁》《呼啸山庄》《少年闰土》《十六年前的回忆》等四篇文章。
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1.仔细阅读四篇文章,分别找出故事的开始、结局及最精彩的部分,并概括出倒序的两种类型:是把故事的结局提前,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另一种是把故事中最扣人心弦的部分提前,如《少年闰土》。
2. 倒叙的写作顺序应该应该怎么安排?
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基本上理解哪些方面是能批评的,哪些方面是能赞扬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分析,再次去感知这种写作顺序及其作用。
第四步:教师总结。(六种技巧助推作文)
倒叙1:悬而未决。
多媒体教室里传来小声的抱怨,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大屏幕_上精彩的电影为什么不开?
倒叙2:截取精彩片段。
同学们有的聊天;有的看书;有的看着天棚发呆。所有人的眼神中都透着一丝不耐烦 。就在这时,“吱呀”一声,大门开 了。
倒叙3:先交代起线索作用的事物。
今天,学校要领我们看电影。我们兴奋地等待电影地开场,可是.上课铃响了十多分钟了,始终没有见电影的半点影…..
倒叙4:交代引发事故的场景。
多媒体教室里,同学们一个个像钟一-样板板整整地坐着。要上课?可是老师一生不吱。上自习?可是全体同学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他们这是要干什么呢?
倒叙5:先交代和故事有密切关系的人物。
上课时,我们班三名同学留在教室值日,他们怎么不上课,难道是被罚了?其他同学都到哪去了?
倒叙6:交代故事结局。
门开了,同学们笑了,而值日生眼里却不知有什么晶莹东西在闪….
第五步,实战演练。
写一个你熟悉的人,题目是“特别的爱”。要求:1. 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2.以对人物的情感变化为线索:“不理解—讨厌—理解—敬重”;3.详略处理得当。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和读写教学的有机结合, 是语文教学的重大突破。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 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清楚意识到“读”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和深入, “写”有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表达, 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 也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帮助。群文阅读与写作结合, 通过对阅读的拓展和延伸, 促使学生多想、多思、多写, 全面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审核:杨红林
编辑:潘彦文
校对:付荣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