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美美与共
党原教育办 段婕娜
初次接触并理解“美”这个字的概念应该是在《读书杂志》费孝通先生的演讲文中—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立于国际学界的角度,费老先生的十六字箴言用来处理不同国家文化之间的关系。但是,我所理解的“和而不同”,不仅限于国际社会,更在于人与人之间、审美之间。
这句箴言的浅层释义应该是讲人们要懂得各自欣赏自己所创造的美,同时包容欣赏别人创造的美,这样将人们之间不同的美拼合在一起,就能够实现我们理想中“和而不同”的美。其中,各美其美和美美与共是相辅相成的。我们首先要学会发现自身之美,其次是欣赏他人之美,最后达到融合。现在想来,各国文化之间的关系理应如此,而这种观念能否适用于人们自身呢?
现当代社会容貌焦虑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每个人难免都会重新审视自己,以互联网数据为统一标尺,将自己的外貌、性格、人际等等纳入考量因素,为自己评估打分。得到一个自以为客观公正的分数,好似这个分数能代表自己以往的所有经历。我们的人生需要被冷冰冰的数字定义吗?并不否认,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和自由,但我希望大多数的人可以正确理解“美”。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的变化,我们都会有改变,或是容貌或是性格或是心态。比如,豆蔻年华的少女额头冒出青春痘,而立之年的长辈眼角眉梢长出皱纹,花甲老人鬓角的青丝变成白发,这些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它让我们清晰地体会成长的历程,感受年岁变化的奇妙之处。但医美手段的快速进步让我们逐渐淡化了这种时间观念,好像一个人可以永远年轻貌美。其实不然,我并不认为永远停留在十八岁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感受各个年龄层、各个人生阶段的“不同美”才是这一生最值得期待的。
同样,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而不同个体的美才是组成世界的重要元素。试想,如果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模一样,那还会有“各美其美”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先正确审视自身的美,而后欣赏他人之美,这是美美与共的前提。作为肩负教书育人历史重担的教师,我们能强求学生千人一面吗?或许不善言辞的学生感情细腻,或许成绩偏低的学生思维活跃,又或许调皮捣蛋的学生善良正直。世界丰富多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存有不同。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才构成了不同的美。所以,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美,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散发不同的美,绽放不一样的光芒。让学生不再以成绩为标尺,不再因容貌而焦虑,我们能做的便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用发现美的视角对待万事万物。
为什么定要千篇一律,世间不该是各色各样的美吗?或许你不满意的,正是你的迷人之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方能“美美与共”。
——安迪·安德鲁斯
审核:杨红林
编辑:袁会云
校对:潘彦文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