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第六幼儿园 张鸣敏
常规就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规则,它把一日生活活动中对幼儿的基本要求规范化、固定化、制度化,让幼儿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提高幼儿动作的自动化程度,减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紧张情绪。同时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幼儿终身受益。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幼儿常规的培养。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仅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展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所以,认真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有几点体会与大家共享:
一
教师与教师要密切地配合。
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规范着幼儿的言行,它体现在幼儿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上。所以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班里三位老师必须目标一致,相互配合,统一要求;对孩子的要求坚持一贯,不能朝令夕改。
1.对幼儿做到要求统一。
在一个班集体中,教师们因为性格、生活环境等不同,工作作风、工作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不管怎样在引导孩子明辨是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达成共识,做到要求统一。就这样在统一要求,严格管理中,孩子们逐渐明白了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常规”不但被幼儿接受而且逐步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如上幼儿园自己进入活动室;自觉向老师问好,和家长再见;喝水、吃饭、入厕时都能有序进行;玩完玩具自觉收好放回原处;脱下的衣服自己动手叠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2、让幼儿明确活动要求。
不管是开展什么活动,在活动之前,老师一定把活动要求提在前,让幼儿在明确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的前提下再去展开活动,这样,不但幼儿能掌握准确的活动方法,而且能够稳定幼儿的常规,比如:在情景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在讲解之后,就请幼儿在座位上坐好,等教师讲清楚规则以后再动手操作;在户外游戏时,教师在出去之前向幼儿说好排队的方法和要求,在活动前,再将活动方法和活动要求向幼儿讲清楚。
二
班级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热爱他的孩子,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在制定班级常规时,教师应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行为是班级所接受和赞赏的,哪些行为是班级所不允许的、应该被禁止的,教师要尽量让每一个幼儿都有参与讨论、表达意见的机会,另外,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说到做到,这是管好常规的最重要的一点。只有你说到做到了,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让调皮的孩子不敢随便钻老师的空子。比如:.上课前我们就要求幼儿听课时不讲话,不做小动作眼睛要看老师,当我听到说话声或看到做小动作时我就立刻停止。上课,等没有任何声音或没有幼儿在做小动作了,再继续上课,这样几次孩子们就会感觉你在注意他,没办法了只好认真听课了。
1.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有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2.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展开教育教学工作。
3.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的小,自控水平比较的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升幼儿分辨是非的水平。但是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比较的强,他们良好 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还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持续的改变形式,以此协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4.利用榜样促动常规。
每个班的孩子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实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整齐的叠好,利用这位幼儿闪光点,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自觉的折叠毛巾,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幼儿是都很喜欢模仿的,也特别的会受到鼓舞,所以慢慢地都想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5.做个“勤”老师也能促常规。
大班的幼儿虽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了但是毕竟自控水平比较的差,不能较好地遵守规则,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一些安全的隐患。为此,教师就要勤字当头了,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当发现幼儿不能按要求来完成时,能够反复地练习、讲解,直至幼儿能遵守相对应的规则为止。
三
家园同步教育的关键。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重要的合作伙伴,所以我们把家长工作也同样放在工作重点中来抓。幼儿绝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家中,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单靠教师在幼儿园的引导,取得的效果一定不会很明显,只有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实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们就通过家园联系栏将一些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准确的引导、教育幼儿。通过班级微信群、家长来园接送孩子时简短的谈话,能让家长们即时了解幼儿在园情况。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的参与,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的更好。
总之,常规教育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部分,它是利用规则促动幼儿良好发展 的一种教育,规则仅仅一种手段,并不是最终目的。常规不是不变的,常规教育应该是持续发展的。我们幼儿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提升教育效益,才能把幼儿园的常规和常规教育做得更好。
审核:杨红林
编辑:王姜龙
校对:袁会云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