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若爱,请深爱
问城中学 高永飞
盼望已久的寒假如期而至,我的生活切换到了“休闲模式”,但由于疫情影响,加之两个孩子都还小,外出旅游的打算只能搁浅,整天就宅在家吃饭、睡觉、看手机……生活如此单调的循环,几天之后感觉到无聊至极。我忽然提醒自己,在倡导全民读书的时代,尤其作为一个教师,应该乘假期的清闲,好好读几本书,为自己充充电了。
看什么书呢?家里给孩子买的名著虽然很多,但我都不怎么感兴趣。我觉得,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看一些教育专著。记得自己在网上看到的好多振聋发聩的经典教育人生观都出自一本叫《不做教书匠》的书,随即在网上搜索,看了它的简介和目录,我便认定,它就是我这个假期的第一位挚友,便毫不犹豫地在当当网上下单。
三天的期盼后,我终于和它见面了,捧着它,如同见到了多年不见的故友,我便急切地开始与它热切交流了。平时不爱看书的我,竟然迷恋上它了,就像周从刚老师为它作的序中说的:每篇文章间的珠联璧合,好似珍珠串联在一起,令人反复玩味,爱不释手;宛如一波波涟漪,荡涤明澈着我们混沌的心灵;又像一声声响鼓,催动我们犹豫乃至一度停息的脚步;如同一级级台阶,拾级而上,步入教育人生的精神顶峰。
2006年33岁的管建刚老师出版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这让我折服他在这样的年纪就有如此让人惊醒的教育人生观,同时也自惭形秽,感觉自己就是他在书中所说的:在目标混乱的无谓中长久徘徊,消耗最珍贵的青春年华,及至过了浮躁岁月,却再也没有青春的激情,再也没有奋斗的勇气了,一切就在表面的安逸中走向人生的尽头。
读完第一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便让我脑洞大开,庆幸自己发现了这本书。是的,我们绝大多数人选择教育,并非从填志愿那一刻就对教育充满神圣的感情,更多的是父母之言、工作稳定、考分限制,工作之后也觉得教师苦啊、累啊,尤其年轻教师一直在“选椅子”的事上徘徊,看似教育的人心却不属于教育。管建刚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想不做教师又没有好的出路,终日昏昏聩聩,那么,我要劝你一句,用心投入到目前的工作吧!人生最糟糕的境遇就是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不断地消耗有限生命的能量。而当你投入地工作时,你才会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如你投入地恋爱时,你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埋怨工资薪酬低,整天牢骚满腹以至于工作中耍态度混日子。其实,我们有吃有穿、有房有车,我们就要比世界上75%的人富有。即使不曾想着做教师,又苦于不能抛弃这弃之可惜的“鸡肋”,那就投入地去做一个精神的追求者。有句话说“当一个人富到只有金钱时是一种悲哀,当一个人穷到只有精神时,我们只能仰视”。选择了教育就等于选择了精神守候,如果企图通过教育求取荣华富贵,那么,你千万别继续窝在校园里,这对你、对学生、对同事、对学校都是不经意的伤害。“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在书中去寻找黄金,而是从中找到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当然,你要你以“一根针”的力量做教育的时候,教育不只回报你丰厚的精神生活,也会回报你不错的物质生活。
既然我们选择坐定叫做“教育”的这把椅子,就应该跳出物欲、调整心态,做一个有真幸福的人,所谓真幸福,从来就不是依靠物质来刺激产生的,就像真正的爱情从来不是凭钻戒和项链产生的一样。有句话说,不是生活欠我们一个“满意”,而是我们欠生活一个“努力”。
《不做教书匠》是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的励志书,也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去读;教育,不仅仅是专家去做的,值得我们每一个普通的教师去用心做。
对教育,若爱,请深爱,不爱,请离开,不要彼此伤害。
审核:杨红林
编辑:袁会云
校对:付荣 潘彦文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