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我的阅读故事
黄家铺中学 黄文博
我的阅读故事仅仅是把我阅读的经历分享给大家,不具备示范性和借鉴的意义,因此也不存在卖弄的成分。
回望我在阅读中走过的路,有四个阶段给我极大的益处。第一个阶段算是形成兴趣阶段吧,作为一个八零后,对那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贫乏的时代一定是刻骨铭心的。那时候一本“画册”就足以让人如痴如醉,多是西游三国杨家将之类,一幅幅画配着一段段文字,后来我才知道那叫“小人书”,也叫连环画。连有些字都不认识,竟能看得津津有味,看完小伙伴之间还有讨论交流。讲错里面的内容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不读连环画你都没有办法和伙伴们交流。为了在小伙伴中能有话语权,我想方设法搜罗阅读各种小人书。因此,虽然我体弱多病,资质愚钝,但因为能讲许多故事,在小伙子中却颇有好人缘。 再大一点,我的那些故事都成了陈词滥调,我看到的连环画他们也都看过,和他们聊那些故事会经常被他们打断,纠错,也没人愿意听我啰嗦,地位自然一落千丈。所以我阅读的第二个阶段便应运而生,现在想想,何其幸哉!第二个阶段是内容丰富阶段。父亲从大队部要来废旧报纸糊墙,我总是边糊墙边看,内容五花八门,我只记得我最喜欢看一份叫《参考消息》的报纸。这些废报纸打开了一个神奇的世界,让我看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我父亲是农民,种地没太多经验,就买了一些栽培技术,养殖技术之类的书,还有一些武术书,这些书给他务农没带来太多帮助,全让他的呆呆傻傻的儿子读了,我是这些书最大的收益者,估计我是我们家地里长出来的最好的“庄稼”。但往往翻遍这些书都找不到几个能让我在小伙伴中重新找回地位的谈资。后来终于有了变废为宝的机会,也就开启了我阅读的第三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我把它定义为应用阶段,也是这一阶段给我的成长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我一直都觉得我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在我困窘的时候总会有天使降临。我的邻居,小伙子买过冰棍贩过菜,工地上搬过砖,二十来岁了还一事无成,有一天他从废品中看到了商机,改行收破烂。我就偷偷的把家里买那些种地的书拿去和他换我需要的书。主要是《故事会》、《作文周刊》等,换来看完了再拿去换没看过的。因为是“不等价交换”,很快家里的书都被我换没了,连我学过的课本之类的都被换没了。而这些废书带给我的好处也是巨大的,我不仅能讲别人不知道的故事,作文还写得好,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上读。总是考不及格的我,学习差的没法说,居然在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获了奖。至今都记得老校长拿着我的奖证,被奖证上的红五角星反射的光照得满面红光。他郑重地把奖证交到我手里,嘴里还在不停地说:“这可是全国的大奖啊!”直到后来我做了老师,看到我的学生领奖,我才理解了老校长的激动。
正是这些废书,这些闲书把一个成绩差得都快念不下去书的榆木疙瘩一步步送入一中,送入大学。现在想想,那曾经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后来竟一一实现了。
第四个阶段是系统化阅读提升阶段。一中的阅览室每天中午,下午都开放,里面主要是一些杂志报刊。图书室周二、周四下午开放,里面有好多好多只存在于语文老师的介绍里的书籍。杨朔的散文集,徐志摩的诗集等等,每次只能借一本,看完还了再借其它的,好多人挤在一个窗口借书还书,那是只有在餐厅取饭的窗口才能看到的景象。上了大学,阅读的条件大为改观,大学的图书室更大,书更多,窗口更多,开放的时间更长。这期间才得以读了许多之前老师介绍过的世界名著,但我似乎很难深入到那些作品当中,总是记不住那些人名地名,对那些“冗长拖沓”的记叙和描写也不感兴趣。倒是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集,百花街获奖作品集几乎翻了个遍,遗憾地是再没人对这些故事感兴趣了,这些作品带给我的更多的是思想的启迪和品格的健全。
这是一个冗长无趣的故事,对我而言,阅读伴我成长,阅读点亮了我的人生。至今我回望来路,它们都如一个个灯塔,闪亮在我的世界里,让它不再愚昧混沌,让它温暖可人。
审核:杨红林
编辑:袁会云
校对:潘彦文 付荣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