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你可能从未发现,阅读是如此有趣
读好书,做智慧的教育者
太平镇中心小学 马文艳
西汉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的确,“读书好处心先觉,立雪深处道已传。”书带给我们的智慧妙不可言,有些是看的见的,如出口成章、谈吐儒雅、妙笔生花;有些是心灵的启迪,指引我们生活、工作的方向。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孩子们上课做小动作、课后打闹、不交作业等诸多问题令我头疼,批评、呵斥,罚站等发怒行为渐渐成了我的习惯。直到,偶然间读到的一篇文章令我茅塞顿开。
故事内容是这样的:有位老禅师,一晚看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是哪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原来关爱也是一种教育方式。于是,我试着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课堂上面带微笑,课后与孩子们温和的交谈。我们一起成长着。看着他们渐渐地长大、长高、懂事,我体会到了做教师的幸福。
无独有偶。最近,在手机上翻看文章时,读到了一篇让我受益匪浅的短文–《橘子的心》,文章的韵味让我觉得难以转述,必须原文分享。
《橘子的心》:
一个孩子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
“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
“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哪?”
“那是橘子在告诉你,生活中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是一小瓣一小瓣慢慢品味的,而不是用来挥霍的,更不是用来浪费的。这也就是在告诉你,要懂得珍惜生活的甘甜和幸福。”
母亲接着说:“孩子,橘子的果肉长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还有一层用意哪,你知道吗?”
“不知道,”孩子回答。
“还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不能独自享用,而要懂得与人分享。”
“橘子的心”这充满诗意的题目很吸引人,读完文章,我更是如醍醐灌顶,心头一震。一个我们看似简单的问题,这位母亲的回答却包含了劳动、珍惜、分享三方面的思想教育。一个普通的橘子,成年的我们不会去提问那些看似幼稚的问题。可作为一名母亲、一名教师,有几次如此认真地回答过孩子的问题?与这位母亲相比,我觉得羞愧无比。我也有一个爱提问的儿子,面对他的问题,我要么告诉他我知道的答案,要么让他自己去查资料,要么干脆诚实地说不知道,很少如此认真地解答,更少如此巧妙地进行德育。
我还有一群爱玩闹的学生,面对他们的问题,我也很少这般深刻地研究、教导。
习惯了给学生标准答案,习惯了追求客观事实,于是变得不善思考,忽略了将育人与日常生活巧妙衔接。
这位母亲的智慧、育人方法,让我深受震撼。原来,教育不在长篇大论的说教,不在理直气壮的训斥,而当如春雨润心。
好书就是春雨,好书还能让我们变成“春雨”。所以,让我们多读好书,做生活的有心人,做智慧的教育者。
审核:杨红林
编辑:潘彦文
校对:袁会云 付荣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