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关于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几点思考
第五幼儿园 卢静
刚入园的幼儿,难免会把在家里养成的习惯带到幼儿园,表现出行为的随意性,想怎样就怎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其中明确了良好常规在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常规管理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其一,幼儿入小班改变了生活环境,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习惯相对容易;其二,小班幼儿无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个体发展的低级阶段,在品德教育上处于他律时期,这一年龄特点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其三,小班常规建立好了,会为以后中班、大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那么如何应对小班幼儿常规教育存在的问题呢?
一、巧用标记对孩子进行管理
小班孩子不认识自己的名字,可以为他们设置符号标记,孩子的每一样东西都是这个标记,便于认识。比如说我们班铭铭小朋友的标记是草莓,那么,他的杯子、毛巾、柜子都是草莓。通过一两周训练,新入园的孩子都可以很快的找到自己的东西。
二、内化孩子的自我约束行为
充分发挥孩子间相互监督的效力,在每一桌设立一个小组长,把监督小朋友执行常规的权利下放给他,如:有人离开座位后没有推小凳子,小组长可以把他的凳子收放在老师旁边等等。同样每一个幼儿都有监督别人的权利,通过这样内化孩子的自我约束行为。
三、小红花的魔力
为了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激发幼儿在各方面的进步,可发挥小红花的作用。小红花是收到表扬的象征,因此,得到小红花,幼儿会觉得很开心,这在幼儿常规管理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四、营造宽松的心理情境
可将教室布置的井然有序,营造出宁静、温馨的氛围,暗示幼儿在这样的氛围里走路不冲跑;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轻声细语,不用高调的声音呵斥幼儿,蹲下来与幼儿平等的交流,和他们打成一片。通过这样的心理情境暗示,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
五、注重个体需求
力求常规教育因人而异,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尊重个别孩子的差异,在细节上做要求,留心幼儿的细节表现,及时地肯定。
六、家园一致
达到幼儿行为规范的持久性要让幼儿学会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掌握良好的常规,家长和老师们首先也要从自身做起,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楷模。坚持家园共育的一致性,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同样的环境,一致的行为,充分发挥家庭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审核:杨红林
编辑:付荣
校对:潘彦文 袁会云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转发和点赞吧!欢迎留下自己的见解,我们期待与您一起交流探讨。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