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中街小学 袁会云
清风温润,茶烟轻扬。“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竟然发现,第一次这么静下心来欣赏秋天,感受秋天。从未这样迷恋过清澈的蓝天,从未被一朵云锁住脚步,连手机相册里,也全是秋。
任时光如水,任万丈红尘。我喜欢上了自己在时光里,享受着属于岁月的静谧,安静地聆听着身边清风拂过脸庞心间,意蕴潺潺,岁月如水,几回清闲也好。
久别重逢是我喜欢的词语,就像一朵隔年的花,开成初见的模样,只为重逢时那一眼温柔的相认。北方的秋天,碧空如洗,清澈而高远,中午的阳光依旧那么强烈,可能早晚已觉得寒凉,所以人们更喜欢享受这份暖暖的挚热,也许是因为即将失去,才倍加珍惜。
秋天,也是新学期的开始,新的学期会有新的孩子,新的孩子寄托新的梦想。让人成长的,从来都不是岁月,而是经历。这个秋天,我来到了王村镇章村小学,同行的还有一起支教的王老师。每一份相遇都欣喜,每一次接触都感动,王老师简单干脆,性格直爽,温暖善良,热爱教学,喜爱孩子。她说:“我们要适应环境,但也应该带给他们一点不一样的东西。”深以为然,她的音乐课上的极好,语文课孩子们也是十分喜欢。偶尔学生作业的不尽人意也让她挫败低迷,可正是这样,我觉得她才更可爱了,我喜欢有情怀的人。
蓝天白云,绿树成荫,微风习习。年轻的李校长微笑相迎,报道完,站在学校的晨读广场,仔细审视这个农村小学,干净整洁,蓝天红瓦,白云绿树,真好。随着年岁增长,越来越学会在四季里,聆听自然的声音。在人世间,感受不同的情感。在光阴里,温和谦逊,敬重一切。小小的学校寄托着农村孩子的未来,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的梦想,第一次住校,房子有些潮湿,东西也不齐全,几个老师待我们如姐妹,多次邀请我和他们同住,让我们倍觉温暖。
时常会在某一个清晨,感恩阳光,感恩万物,敬畏生命。也会在深夜里,执笔写下饱含深意的文字。这一刻,我告诉自己:我喜欢这里。似乎它早已在等我,而我,就是去看望一个老朋友,再熟悉不过的感觉。
“小袁,又在拍天空呀?”温文尔雅的陈老师,笑着问我。似乎每天都会拿出手机,忍不住拍这里的远山和树,拍这里的天空和云。秋天的一切,真美啊!秋天的云就像是躺在蓝色大海里的一片棉絮,更像是睡在妈妈怀抱里的庸懒小孩。北边的小山,只一眼,就让我定了寻找的目光,不再有丝毫的挪移,风儿吹过,缓缓的,缓缓的,落在我心间。记忆的背影基于时光的本能,相思留给相逢一场,这云淡风轻的记忆,会是不变的芬芳永恒。
初秋的早晨,风凉凉的。孩子们书声琅琅,开启新的一天。一切都井然有序,排队测温,领取营养餐,早读早餐,升国旗,日常却最珍贵。两周的相处,孩子们每次看到我都是微笑的,但农村的孩子,会笑的羞涩,会笑着跑开,但这笑容依然纯朴美好。真的是时空轮转,一个小女孩像极了以前一个学生,总是不经意间想起可爱的她,如今已是高三了吧。英语课上一个简单的游戏,PPT上一段对话视频,一个自制小小道具,都会让孩子们一整节课“吼”着回答问题,多可爱!我喜欢他们眼神里的期待,喜欢他们小心翼翼的接近。当然,我也喜欢秋夜里的雨季,连同梦里都是暖暖的沉寂。没有夏天的燥热,冬天的蜷缩,秋天,是能挺直腰板认真感受的,秋雨,是能用手触摸留有余温的,我从不认为秋天是萧条的开始,那些曾经庄严的姹紫,那些曾经肃穆的嫣红,亦如那些繁华的相遇,留念是自寻的束缚,乐意束缚,也乐意不束缚。
校门口,农户家树上的枣子熟了,枣子真是个好东西,到了秋天,枣树一年的功课似乎就要结束,但它没有仓促交差,而是在这秋阳凉风里,深锁着每一颗没有离树的果子,让它们丰美圆润,让它们变成一颗颗红玉石,闪在每个看到它的人眼里。
路口,是等待孩子放学回家的老人。他们多为留守老人,年轻人奔赴城市,而他们对抗着孤独和疾病坚守村子,满脸皱纹的脸上,目光祥和,露出的笑容那么纯粹,让人震撼又感动。薄暮时分,阳光变得更加温顺可爱,抬眼的天空没有棱角,伸手触摸晚霞,仿佛落在掌心,天边山色与天空是最自然的贴切,此情此景,多想和家中的爸爸妈妈,坐着小板凳,在院子里聊聊天。
文人墨客的秋,最爱的,是郁达夫先生《故都的秋》,尤爱这句: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
审核:杨红林
编辑:付荣
校对:袁会云 潘彦文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