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 川
教 研
微信号:jcjy1662
倾情教育?启迪未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参加泾川县联片教研活动心得
城关镇水泉寺小学 张赟
5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泾川县教育局举办的联片教研活动,下午,聆听了县第三小学优秀教师马丽娜的讲座《谈谈群文阅读》,使我眼前一“亮”、心中一“振”、脑海一“闪”,带给我的震撼、带给我的思考、带给我的教育可以说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马老师的讲座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群文阅读”—-“一个议题,多个文本”,言简意赅,但又足够诠释“群文阅读”的含义;马老师的讲座让我“近距离”地了解了群文阅读的一种选材方法,就拿古诗《寒食》来说吧,在教学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时,孩子们也体会到了“飞”的绝妙之处,但仅仅是字面意义上的理解,而马老师就不一样了,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是这样的:出示了苏轼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李白的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然后顺势讲了一个故事,说这三位大诗人将自己的诗句发到朋友圈以后,只有皇帝给韩翃的“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点赞了,问为什么?这样一来,孩子们探究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经过孩子们的努力思考、探究,才得知,哦,原来是“飞”用的“妙”,可以想象,当时的课堂氛围何等浓厚,取得的效果岂能用一个“好”字概括。这个案例不但让我知道了群文阅读在选材时,选择相同或者相似“意向”议题的巧妙性,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诸多不足;马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就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简约大气的课件、出口便是诗句的马老师,让我的心头微微一震,好像在哪见过?细细想来,原来是县第三小学“吕凤琴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中的佼佼者,又细细想来,这与马老师平时的不断学习是分不开的,回过头来想想自己,一直埋怨自己没有时间学习、成长,原来,这不过是借口而已。
静下心来,马老师的讲座带给我很多很多,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是尝试着让“群文阅读”走进自己和学生的课堂。
这就需要我们从一组课文开始,将一组课文,作为一个平台,让每个学生在这个平台上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语文能力的提升。“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很深很细很透地去讲析文章,不可能在这有限时间里面面俱到,要学会有所放弃。这就需要我们合理使用重点阅读、比较阅读等阅读策略,需要我们培养学生跳读、浏览、略读等阅读方法。可以利用课前细读,课上略读,重点精读,其余浏览的方式,让学生在文中勾画、批注的方法突破重难点,最后,让学生在问题的填写与分析中达成教学目标。
二是正确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马老师在讲座中特别强调,群文阅读中预习的重要性,不论是群文阅读还是平时的一节课,都必须注重课前的预习,提倡学生在课前开展预习正是顺应了学生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老师上课之前,学生自己先预习一下课文,在预习中学生运用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方法去主动地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上课时跟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讨论,这样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冲突,相互作用来主动实现意义建构,从而使得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更加高效、更加深入。因此,预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前奏,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预习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三是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万丈高楼平地起”,做好一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打好基本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为了准确、有效地传授语文知识,自身必须具备扎实、良好的基本功,而这些基本功也非片面的,而是要在语文专业的各个领域和教学板块都有较好的扎实的功底;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的孩子,了解学生是教师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深入了解了学生,教师才能知道如何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发挥教学的最大成效;在教学的业余时间,多翻阅文学、教科类杂志,关注文学和教育方面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学习、领悟先进的教学理念,从文学作品中汲取专业和精神养料,拓展视野,将自己的学习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向学生们传递更多更好的语文学科相关知识;还要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并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摸索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方法。
马老师的讲座如“春风”般滋润我的“教学之田”,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以马老师这样的名师为榜样,让自己的教学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审核:杨红林
编辑:袁会云
校对:付荣 潘彦文
●End●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微信平台:jcjy1662
创刊日期:2016年6月2日
投稿邮箱:jcjy1662@163.com
◆ ◆ ◆
—创造好教研
建设好课堂—
泾川教研,打造泾川教育人自己的教研品牌!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泾水教苑










